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只有一隻眼含淚時,另一隻眼才能含笑

只有一隻眼含淚時,另一隻眼才能含笑

以色列戲劇家漢諾赫·列文(1943—1999)

只有一隻眼含淚時,另一隻眼才能含笑

文|雲也退

(作家)

必須把「以色列的塞繆爾·貝克特」和「東歐的靈光」這兩個短語放在一起,以色列戲劇家漢諾赫·列文(1943—1999)的形象才算完整。

今年5月,列文生前創辦的卡梅爾劇團來到中國,表演他最有名的《安魂曲》。當大幕拉開,布景出現,讓人不禁想起貝克特的《等待戈多》,一種「世界如此荒涼」的基調,人物顯得渺小,緩慢,待在某個人煙稀少的地方,變老,死去。

與此同時,《安魂曲》又被注入了東歐靈感。一方面,它從契訶夫的短篇小說《羅特希爾德的小提琴》《苦惱》《哀傷》中提取了部分情節,而契訶夫是帝俄時代晚期東歐出產的最傑出的作家之一。另一方面,作為波蘭猶太人後裔的列文,一生所寫的戲劇作品,尤其所使用的戲劇語言,都帶有東歐猶太人意第緒語的文化和思維烙印。

列文又是以色列人。對這個國家,人們總是揣著大量的刻板印象,有關它的戰亂,恐怖襲擊,以及強大的國防力量和發達的科技創新實力。一般來說,列文的劇中看不見這些具體的指涉,它們更像索福克勒斯和莎士比亞的悲劇,毫不掩飾地展示出最虐心的人間真相,讓無論哪個國家、哪個時代的人都能感到震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財新文化 的精彩文章:

張宗子:慢世與高潔
蘇東坡的爺爺

TAG:財新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