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仍在貪執這些法?
智慧寶劍
(中)
上面所講的能境和所境,也就是說一切法在究竟上都不存在,這樣自他怎麼會存在呢?這也不存在,是空性!當然我們對空性也不能貪執,因為無實的空性也並非「我」,無實就像虛空與石女的兒子,我們對這個無實法又怎能生貪心呢?
有實和無實所攝的一切萬法都是空性,這即可稱為無我,無我可分「人無我」和「法無我」。印度的中觀大德月稱菩薩說:首先我們為無明所染而執著自己,這就是人我執,有了人我後,對外境就自然產生了我所執,這就稱為法我。當然內道各種宗派對我執和我所執的解釋方法迥然而異。
總之,要達到斷除這兩個我執的目的,我們必須依靠殊勝的智慧。在用勝義理論觀察時,我們所見聞的一切猶如虛空,沒有絲毫所緣,但是凡夫由於妄想分別念而遭受許多無意義的痛苦。麥彭仁波切在另一個竅訣論中說:「分別念就像是虛空中的雲霧,如果你自然安住,它是無利無害的,一旦我們去分別執著,那對我們則是有百害而無一利。」
所以九乘之巔大圓滿所要斷除的就是這個能作破立的分別念,而沒有破立的這種分別念則不是大圓滿的所斷。我們在修行無上大圓滿時,應以各種殊勝的方法將心自然安住於無緣及無分別念之中,這樣一切外境就像雲霧消於虛空,自然融入法界當中。
本來一切諸法是沒有的,為什麼我們仍在貪執這些法呢?這確實非常令人遺憾。我們本來認為外面的色法等是一種客觀事實,但實際上並不存在,為此也就沒有理由對這些無實有的法產生貪心。
雖然貪、嗔、痴之中貪心的範圍比較廣大,但人們通常所提到的貪心是指狹義範圍內的貪心,即男人與女人彼此之間的貪愛。
當我們真正作觀察的時候,身體是非常污穢不凈的,根本沒有任何一部分值得貪戀。無論男人還是女人的身體,都是由三十六種不凈物組成,如各種膿血、糞尿和骨肉等等,此外,我們的身體內還寄居著成千上萬隻小蟲,我們到底貪著的是身體的哪一個部分呢?
若從世俗諦的角度來說,確實無法找到可以貪戀的事物,如果從勝義諦來講,能貪和所貪全部都像虛空一樣,也就不存在所謂的可貪了,所以我們怎麼會生起貪心呢?如果真實存在值得貪戀的地方,我們應該能非常明確地把它指出來。
貪心嚴重的眾生,總是不由自主地墮入三惡道,去承受無量痛苦的蹂躪。雖然在這個世界上存在許多悅意美好的事物,但若去執著追求,那就會使我們長久地沉淪於輪迴中不能自拔,所以我們一定要捨棄所有能生起貪心的外境。
這並非說明我們已經無法生起貪心,而是說我們應該從定解上對它有比較清楚的認識,僅捨棄貪心是不行的,我們還有必要認識它的本性。
其次講吝嗇。有些人甚至連自己也捨不得享用財物,對別人就更不會布施,但這種人在臨死的時候,吝嗇會對其修行和解脫產生巨大的障礙,甚至轉生到餓鬼當中去,即使轉生為人,那也必然恆常感受貧窮的痛苦,所以我們必須勵力斷除吝嗇心。
其次闡述觀修慈悲心。在無始無終的歷史長河中,曾經當過我父母的這些眾生,在以前作母親時,先是含辛茹苦地讓我住在胎中,生下我以後,這些母親又盡自己最大的慈愍心來哺育和撫養著我,並且將自己所擁有最珍貴的財物等全部賜予我。
這些對我恩重如山的母親們因業力現前,或者說以自己前世的各種因緣,現在已經變成了怨敵。如果這些無始以來慈愛的母親具有能力,她們肯定不願捨棄自己的骨肉親人。遺憾的是,她們並不具足這種能力,所以一直漂泊於六道輪迴之中。
根據教證與理證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在十方世界中所有的眾生,以前都曾當過自己的母親。這些母親都願意享受安樂和遠離痛苦,但不幸的是,現在這些母親失去了快樂,真是非常可憐!雖然她們以前曾經長時間精心哺育過我,但後來已經互相失散了,如今母子重逢,而她們已經完全把我遺忘了,根本不知道我以前曾當過她們的兒子。
而我們依靠佛經論典,知道這些眾生以前曾當過自己的母親,所以當這些母親損害我們的時候,我們不應該對她們抱怨。這些母親們的心就像已經瘋狂了一樣,因為得了嗔恨的病,一方面她已不認識我,一方面她還用各種方法加害於我。她們既然已遭受如此嚴重的病,我也是非常地可憐她們!
這些無有依怙的母親,長時漂泊於難忍痛苦的三界輪迴大海當中,那麼當他們傷害自己的時候,只要是具有一點點智慧的人,誰又能不以慈悲心來孝養她們呢?我們應該對她們慈愛而不應該生起嗔恨心。
總之,我們對任何眾生非但不應生起嗔恨心,而且應如母親對待親生兒子那樣觀修慈悲心。比如有一位仁慈母親的兒子已生瘋狂病,那不管兒子的行為是多麼的粗暴與不盡人意,而母親對他都是非常的慈悲愛護。同理,世間上的眾生雖然對我加以損害,我不但對他們不生嗔恨心,而且內心也要發願讓這些眾生心中的瘋狂病早日得到康復,應如此祈求上師三寶加持,並願他們早日脫離苦海!
其次講嫉妒心。我們作為發了大乘菩提心的人,本來眾生的財富和地位應該由我來給予,但他們現在以本身的福德力獲得了名聞利養的時候,那我又怎麼能對他們生起嫉妒心呢?比如作為兒子本來需要父母的關懷與照顧,但現在兒子依靠自己的能力獲得了大量財富,父母對兒子也就不應該生起嫉妒心和不滿之心。因此當其他眾生在財富、聲譽、權勢等方面比較圓滿的時候,我們實在不該對他們生起嫉妒心,否則就表明自己已經著魔了。
我們之中有些人的嫉妒心特彆強烈,在別人獲得名聲和利益的時候,內心就會特別痛苦難受,就像別人奪走了自己的福報,而實際上別人所擁有的名聲、地位和財富,並非是從我身上搶走的。因為如果別人沒有財富,我也無法得到,如果他已經功成名就,那我仍舊還是得不到。
比如在我們五明佛學院,三、四百個堪布活佛彼此之間並沒有嫉妒心,大家還互相讚歎功德,如此作為個人也會相應得到一些名聲——無論是住在這裡,還是到了別的地方,都無疑會得到的。但如果是一個小寺院的一個小堪布,那麼寺院當中對他也不會很尊重,假如背井離鄉,周圍的人們根本就不會認識他。所以在我們五明佛學院,如果只有一個堪布而別無其他的堪布,那你也不會得到任何名聲,但實際上即使有這麼多堪布,也同樣可以得到名聲。
但有嫉妒心的人,如某些「高僧大德」認為別人的聲譽如日中天,就會對自己名聲造成妨礙,好像自己的名聲會逐漸隱沒;或者以為別人名譽掃地或銷聲匿跡,自己便會名聲雀起,但這些都是痴心妄想。其實,即使全世界所有的眾生都得到圓滿的功德,那對個人名聲也不會造成絲毫損害,相反,若全世界的所有眾生都饑寒交迫,窮困潦倒,那自己也不可能得到任何名聲,由此我們沒有必要生起嫉妒心,而應該對別人的福報生起歡喜心,這就是隨喜心。
傳講/法王晉美彭措
口譯/索達吉堪布
摘自/《竅訣寶藏海》
※今生的很多遭遇,它背後有很多因緣
※國際上最關心的就是人格教育
TAG:達瑪妙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