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部崛起,縣域扛旗,這些經驗東北老大哥也能學

中部崛起,縣域扛旗,這些經驗東北老大哥也能學

中部地區崛起勢頭正勁,縣域經濟表現日益亮眼便是明證。

賽迪顧問縣域經濟研究中心日前發布的《2019中國縣域經濟百強研究》顯示,百強縣中,東部地區佔71席,中部地區19席,西部地區佔7席,東北地區有3席。與2018年相比,東部地區減少3席,中部地區增加3席,西部地區減少1席,東北地區增加1席。

中部表現亮眼。具體到省份,除了山西外,中部其他5省都有百強縣分布,河南最多達8席,湖北5席,湖南4席,安徽和江西各1席。河南、湖北、湖南三省合計共達17個。

中部縣域經濟崛起

為何中部地區的縣域經濟表現亮眼?這與中部地區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有關。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葉青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相比西部地區,中部地區的自然發展條件尤其是生態條件要好很多,平原面積多。相比東部地區,中部地區的土地成本優勢明顯,勞動力充足。中部崛起對未來我國經濟發展將形成重要的支撐作用。

近年來隨著土地、勞動力等成本上升,珠三角、長三角等地產業陸續轉移到中西部,尤其是靠近東部沿海的中部憑藉土地、人力以及接近市場的優勢,承接了大量產業轉移落地。

珠三角不少產業轉移到湖南、湖北、江西等地。例如主營業務是視窗防護玻璃的藍思科技,最早成立於深圳,2006年開始在瀏陽建廠、2009年投產。

觀察這些縣域的分布可以發現,交通基礎設施的改善十分關鍵。無論是河南、湖北或湖南,剛好都是京廣交通大動脈沿線省份,隨著京廣高鐵的開通運營,沿線經濟也隨之快速發展,寧鄉、瀏陽、新鄭、滎陽等多個百強縣也位於京廣沿線附近。

河南統計局去年初發布的《從縣域經濟差異中挖掘發展潛力》報告指出,交通條件優勢可在空間地域上促進經濟發展要素的流動集聚,促進各類產業集群形成,優化要素結構,增進生產效率,提升發展質量,對各縣域經濟發展的提升作用重大。河南105個縣(市)的交通基礎設施條件各異,縮小全省縣域交通條件差距有相當的空間。

報告指出,應充分認識交通基礎設施對縣域經濟發展的至關重要性,明確發達、便利的交通條件是吸引要素集聚的重要基礎,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左右著縣域經濟發展的進程,是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的利器。

湖南瀏陽

緊跟中心城市,大樹底下好乘涼

另一方面,觀察這三省的百強縣,主要位於中心大都市圈附近。比如長沙周邊的寧鄉、長沙縣、瀏陽、醴陵,武漢附近的仙桃、大冶、潛江,鄭州周邊的新鄭、登封、新密、鞏義、滎陽、濟源和汝州。這種分布,可謂「大樹底下好乘涼」。

湖北省社會科學院長江流域經濟研究所所長彭智敏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武漢由於原來轄下的縣都改成區了,所以相對來說,湖北的幾個百強縣離稍微武漢有點距離。但長沙和鄭州轄下的縣就體現得特別明顯。

彭智敏說,中西部地區與沿海發達地區發展階段不一樣,中西部進入工業化後期之前,區域經濟發展需要一個增長極,以增長極帶動周邊區域的發展。由於每個省最好的研發、高教、金融等要素資源主要集中在省會,因此突出省會的帶動引領作用十分關鍵。

比如,便捷的對外交通對內陸地區經濟發展很關鍵,而省會城市都是所在省乃至周邊地區的高鐵、航空樞紐。長沙、鄭州、武漢等城市就通過打造航空樞紐,使得這些城市成為內陸地區對外開放的新高地。

以長沙為例,湖南省機場管理集團消息顯示,圍繞湖南構建長沙「四小時航空經濟圈」的發展目標,已初步制定3年航線開發實施方案。到2021年,長沙黃花國際機場將通達「四小時航空經濟圈」160個城市,其中境外城市51個;構建以長沙為中心,覆蓋我國31個省(區、市)和港澳台地區,到達東亞、東南亞、南亞主要國家的四小時航線網路。

鄭州去年7月公布的《鄭州國際航空貨運樞紐戰略規劃》提出,到2025年,將形成以鄭歐、鄭美空中貨運快線為核心,輻射全球的航空貨運網路。

在這個過程中,中心大都市憑藉良好的發展條件,著重發展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並且與周邊中小城市形成了合理的梯度分配體系。這些大城市周邊的縣域通過與中心城市分工合作,找准自身發展的定位,與中心城市一同打造大都市圈。

今年2月,國家發改委發布的《關於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提出,到2022年,我國都市圈同城化取得明顯進展;到2035年,現代化都市圈格局更加成熟,形成若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都市圈。

《意見》提出,要以推動都市圈內各城市間專業化分工協作為導向,推動中心城市產業高端化發展,夯實中小城市製造業基礎,促進城市功能互補、產業錯位布局和特色化發展。在這個過程中,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周邊的中小城市、衛星城將迎來發展良機。

彭智敏說,長沙、鄭州等中心城市周邊的中小城市發展比較好,一方面是這些大城市周邊地區的自然條件、土地、水資源等發展條件比較好。另一方面也是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之下,中心城市主要發展第三產業,打造交通、物流、文化、金融等中心,第二產業則逐步轉移到周邊地區。在這個過程中,周邊縣域可謂是「進水樓台先得月」,主動承接城市中心區的第二產業落地,形成合理的分工。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說,當前縣域的公共服務配套肯定會與大城市存在差距,人才還是會往中心城市走。未來經濟大縣的發展關鍵是要在所處的城市群、都市圈中找准位置,給城市群、都市圈做配套,與中心大城市錯位發展。比如隨著都市圈的發展,現代服務業集中在中心城市,製造環節放在縣域,形成合理分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香港天價寶馬入駐廣東「豪宅」:沒有馬彩的從化賽馬場收穫紅利
幣圈熊孩子Libra在日內瓦另謀貨幣體系?美國政府和國會很震驚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