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中日面臨的共同文化課題——語言西化

中日面臨的共同文化課題——語言西化

中日面臨的共同文化課題——語言西化

出國20年,每年回國都能感受到一些變化,當然多是中國發展變化的新氣象。其中也有些困惑,比如,人家說的話聽不大懂了,口語中出現了很多新名詞,特別是英文單詞摻雜在其中,讓人一下子搞不清其內涵,如3D電影、3G系統和4S店等。英語縮略語有DM理論 、DINK家庭、 FLY一族、、VIP卡、 GNP 、 CPI等。企業里有頭有臉的人物都是CEO和 CFO,「首席執行官」和「財務總監」這樣響噹噹的片語反而無人賞光。中國現在的不少商品,原本是中國的品牌,卻一定要用外文標誌。「世貿組織」本是多麼簡潔明了的片語,非要叫WTO。GDP這三個字母常見於媒體,大家也許都知道這三個字母是很重要的標誌著國家經濟水準的數據,但有多少人能夠準確地說出它所代表的「國內生產總值」這一內涵。

在語言西化潮中,媒體也起到了跟風的作用。有的電視節目主持人喜歡在談話中不時蹦出幾個英文單詞,似乎這是一種時尚,也不管觀眾是否能理解和接受。網路上的新名詞更是五花八門,胡亂簡略,英文字母多摻雜其中,MM、GG滿天飛。我們只能對這些「新生事物」徒生感嘆了。總之,漢語言正出現西化現象,或者說漢語言面臨被外文字母入侵的危機。

也許有人會說,語言西化是全球化的標誌。的確,經濟領域的全球化速度在不斷加快,不同文化的融合和交匯也在進行中,其中不乏閃光點。但是不排斥外來文化的同時,保持自身文化的獨立性和純粹性還是很有必要的。語言是民族的根,語言是一個民族顯著的外在特徵,有重要的象徵意義。語言是民族文化的載體,語言不純以致受污染的話,將破壞文化的品位以及影響文化的傳承。現在漢語不僅面臨口語西化的危機,還同時遭遇書寫西化、文法西化的困惑,長此一往,年輕一代的漢語理解能力、書寫能力堪憂。

中日面臨的共同文化課題——語言西化

本國語言受到英文衝擊的不僅有漢語,日語也面臨同樣的問題,看來語言西化也是個國際性的課題。近年日本也有不少專家學者呼籲保持日語的純潔性,日本年輕人的語言也越來越西化了,日語越來越不倫不類。不管是口語還是書面語言,夾雜的英文辭彙不斷增多。日語本來由三種文字樣式組成,漢字、平假名、片假名,片假名多是外來語,外來語增多讓日文變了形,有學者呼籲增加使用漢字,以維護日文的美麗本質。外來語還帶來一個弊端,讓一些日本人的英文學習變得很困難。日本人把英文單詞「拿來」後,夾雜在日文中,讀音往往有所改變,變成了「和式英文」。由於說慣了「和式英文」,於是不少日本人說的英語,根本無法和英語世界的人溝通。

如今,中國商品忙著起洋名字,而人家外國產品打入中國卻絞盡腦汁要起個中文名,這是令人深思的。如日本的「索尼」、「松下」、「優衣褲」等牌子儘管在日本國內用英文或者日文片假名表示,但來到中國,它們一定要用中文名字。再看看一些外國化妝品牌的中文名,如「美寶蓮」、「碧歐泉」、「露華濃」、「百愛神」等,漢語的意境是多麼美妙呵,值得中國企業借鑒和學習。中日兩國都肩負著維護漢字意境的重任。

中國一邊在世界各地建孔子學院,推廣正統的漢語文化,另一邊我們自己卻在糟蹋母語,這說得過去嗎?崇尚國際化不能以丟棄傳統為代價。在全球化浪潮中更要保持母語的純潔性,語言文化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關注語言西化問題的同時,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本是語言元素豐富的國度,各地方言文化也是豐富多彩的,但是如今的小孩說著標準的普通話,還學著數種外語,卻不會說地區方言了,地方傳統文化正面臨流失的局面。

與國際接軌,並不意味著要盲目西化,不同文化可以交流和融合,但不容侵蝕和破壞。防止語言西化,維護漢語漢字的純潔性,要從官方做起,從媒體做起,把語言這一民族的根扎得更深些。(黃文煒)

中日面臨的共同文化課題——語言西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黃文煒日本印象 的精彩文章:

活到老學到老的日本人

TAG:黃文煒日本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