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長安十二時辰》戰略分析,敵寇火燒長安,大自然都不會幫他們

《長安十二時辰》戰略分析,敵寇火燒長安,大自然都不會幫他們

文/馬慶雲

高分熱播劇《長安十二時辰》已經播出內容過半。這部電視劇的主要矛盾便是,敵寇想要火燒大唐長安城,而主人公方面不讓敵寇火燒長安城。這部電視劇也引發了全國各地消防部門的討論熱情,不少讀者都在關注中國古代大城市的防火問題。

我們不妨戰略分析一下,敵寇想要火燒大唐的長安,是否存在現實上的可行性呢?依據《長安十二時辰》的劇情內容來看,敵寇要火燒長安的原材料是「石脂」。根據劇情介紹,這種東西點燃之後,可以產生爆炸效應,並且源源不斷地燃燒。那麼,石脂到底是什麼東西呢?

是不是火藥?史書記載著唐初醫學家兼煉丹家孫思邈的「丹經內伏硫黃法」,從中可知當時已經掌握了由硝石、硫黃、木炭混合在一起的火藥的初步配方。

最早完整地刊載火藥的配方和製造工藝的,是北宋官修御定的《武經總要》。《武經總要》成書於公元1044年,該書的第11、12卷中,記載了制毒藥煙球、蒺藜火球和引火球(也叫「火炮」)三種火藥的配方。

根據《長安十二時辰》的大唐盛世背景來看,當時的火藥技術還遠沒有達到「商用」的可能性。學術認知上認為,火藥真正形成一定量的規模,應該是唐代末期甚至於宋代早期的事情了。因此,敵寇要火燒長安的石脂,應該不是火藥,或者火藥混合物。

從古代書籍記載當中來看,這種石脂最有可能的,便是原始階段的石油了,是那種沒有經過提純的石油原液。當時的石油原液已經在不少地區出產,並且可以用於燃燒了。但石油真正被大規模開採,也是宋代的事情。

這裡邊可以有一個小插曲。唐代已經可以應用石油液體了。但是,除了少量的地表石油之外,其它的深層石油開採困難,價值不大,成本太高。不過,唐代的長安,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歷經一二百年的發展,問題也開始明顯起來。那就是冬天燃料少,日子不好過了。

《賣炭翁》寫的就是唐代城市裡邊燒炭的事兒。對於當時敵寇要拿石油液體火燒長安的事兒,當時的有司首先是認識石油的,其次,也對這些火攻的招數也自己的辦法。長安方面的對策優勢主要有以下三點。

第一點便是,長安城是分社區的,小區和小區之間是有高高的圍牆阻隔起來的。古代稱作坊。盛世時期的長安城,有一百多個坊。坊和坊之間,運用的一般是泥土高牆,或者外邊是木板,裡邊是厚厚的泥土,起到隔熱的作用。這種坊的設計,從一定程度上防止了火災的發生。

第二點則是,大唐的長安城,已經有專門的防火的機構了。當時長安的火政機構是這樣的:左右金吾衛——翊府——武侯鋪。這樣的分支,已然形成長安城的每個坊都有專門的人員主管火災水災和盜賊等等。武侯鋪有點消防局的前身了,這個機構,到了宋代,更是非常完備了,已然接近現代的消防部門。

第三點,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唐代的長安城如有天助。我們的唐代建築雖然也多是木質結構,容易出現火情。但是,唐代的長安城,氣候非常濕潤,甚至於濕潤到了現代人不能想像的地步。如果天乾物燥,別說用石油縱火了,就是用一般的火把,都能讓敵寇成功的。但是,當時的長安城,根本不存在天乾物燥的自然條件。

中國的古代自然環境,是降水逐漸南遷的過程。最早的炎黃時期,太行山兩線都是江南菏澤一般。兩漢時期的長安,也是降雨充沛,關中平原是全國最大的糧倉。三國時代,北方黃河中下游還有大量的沼澤地呢。大唐盛世的時候,長安城依舊是降水量和降水時間「雙高」,屬於宜居城市,有點現在廈門的味道。

兩宋遼金乃至於元代之後,北方氣候環境有了轉向乾旱的變化。當時的長安,也早已不是中國經濟政治的中心區域。如此來看,《長安十二時辰》當中,縱然敵寇在後續劇情當中縱火成功,也保不齊被大雨瞬間澆滅。更何況,長安城的「消防隊」前身,滅火能力也是非常驚人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馬慶雲 的精彩文章:

《街舞2》雷曦是誰,易烊千璽戰隊奪冠熱門選手,街舞圈的張國榮
孫紅雷《帶著爸爸去留學》再次定檔,即將開播,楊紫新劇再被延期

TAG:馬慶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