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地方文獻學論要

地方文獻學論要

地方文獻學論要

地方文獻學論要

一、何謂「地方文獻學」

要定義地方文獻學,先從「文獻」一字開始(註:作者在《津圖學刊》1997年第3期對於文獻、地方文獻、 地方文獻學的概念作了比較詳細的闡述,本文只作綱要式的引述。)。《圖書館學百科全書》解釋為:文獻是記錄有知識和信息的一切載體。地方文獻則指記錄有關某地區的知識和信息的一切載體。在圖書館實際工作中,對這一概念向來存在著廣義和狹義的銓釋。廣義的概念泛指本地方的一切資料,表現於各種記載形式如圖書、雜誌、報紙、圖片等。具體地分為史料、人物、出版三個組成部分。狹義的概念是指內容上具有地方特點的一切出版物(無論出版形式、出版地和出版物的載體如何),只要反映本地社會政治、歷史、地理等等情況,即使零張散頁,也在收藏之列。而地方人士著作和地方出版物,內容上無地方特色的,均不應作為地方文獻處理(註:鄒華京:《切實加強地方文獻工作——我館地方文獻工作管見》湖南圖書館建館九十周年暨新館開放十周年論文集,1994年12月。)。在實際探討過程中,後一說便於更好地進行典藏、加工和利用。

由以上闡述,可以給地方文獻學定義如下:地方文獻學是研究地方文獻產生和發展、徵集、整序和開發利用的一門科學。

地方文獻學的英譯名。根據地方文獻學的內涵、詞義,可將英譯名定為:The science of Local Document。

二、地方文獻工作與地方文獻學的關係

地方文獻工作是省級圖書館重要的業務工作之一,其主要內容分為資料工作和書目工作。地方文獻工作不只限於一次文獻的借閱,而主要是二次文獻並經過集中歸類整理後的資料;地方文獻工作需要通過書目索引集中揭示館藏,向讀者作宣傳報導,以便讀者利用。

地方文獻工作的業務很雜,包括了採訪、編目、藏書組織、流通閱覽、書目諮詢、情報資料服務等幾乎圖書館全部業務工作。

地方文獻學是適應地方文獻工作而提出來的,是直接為著指導和決策地方文獻工作的,是在地方文獻工作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成為省館重點工作、在實踐中遇到不少難以解決的問題,需要求救助於專門的理論討論的情況下產生的。

但應該明確把握的是,地方文獻學和地方文獻工作是抽象和具體的關係:前者重在對理論問題作宏觀的粗線條的把握,後者重在對微觀的具體工作的設計;是方向和行動的關係:前者須對地方文獻工作的大的方向進行研究,沒有好的理論就沒有正確的行動,地方文獻工作迫切需要在正確的學術路線指導下做切實的工作。全國地方文獻工作的參差不齊,在很大程度上歸之於學術理論的不足。總之,地方文獻學是「學」,地方文獻工作是「術」,無「術」即無「學」,無「學」則「術」難以有突破性的進展。

三、地方文獻學的學科屬性

地方文獻學是一門社會科學,雖然在其研究過程中,有時需藉助自然科學的方法,但其研究的是一種現象,是圍繞著文獻的地方性來開展研究的一種學科。那麼,其上位類是什麼呢?作者綜合分析的結果,認為地方文獻學的上位類學科是文獻信息學。文獻信息學是1983年全國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研討會提出來的,至今已有15年歷史,其分支學科包括諸如:圖書館學、情報學、檔案學、編撰學、文獻學、文書學(文秘學)、文獻信息符號學、圖書發行學、文獻信息控制論、文獻信息攝取學等。此處把地方文獻學歸之於文獻信息學門下,是「以文獻信息為核心,以文獻信息的信源、信道、信宿為線索。就是說,文獻信息從生產到輸出攝取的全過程,有一系列密切相聯的環節,通過這些環節形成了一系列文獻信息的社會活動和文獻信息的流動。」(註:朱建亮《文獻信息學引論》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2年7月。)。

按理,地方文獻學應歸之於文獻學的門下,這裡主要是考慮到文獻學更多地把重點放在文獻及文獻發展規律的研究上,且有時稱之為圖書學,而蘇聯有學者稱為書志學;又因文獻學更多的是一門傳統的古老的科學,而地方文獻學不僅是一門新型的更注重時代特色的科學,研究這門科學應該更注重現代文獻、整序方法,更應該注重開發和利用,所以,我們覺得將其上位類確定為文獻信息學比文獻學更加合理。但是,這毫無意味著地方文獻學可以離開文獻學,並且應該更多地吸收借鑒文獻學已經取得的成果。

四、地方文獻學的研究內容

1、研究地方文獻產生、發生及規律

地方文獻是人類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具有鮮明的地域性特點。其產生很早,《三墳》、《五典》、《八索》、《九丘》,是最早而已失傳的地方文獻。晉之《乘》,楚之《禱杌》、魯之《春秋》,是地方性的資料,也是極早的地方文獻。三國譙周的《蜀本紀》、東晉常璩的《華陽國志》是記敘一地的地方文獻著作。從《禹貢》、《山海經》、《越絕書》到《關東風俗傳》、《太平寰宇記》、《大清一統志》都是地方文獻。從發展的規律來看,首先是偏重於記載地方的地理、風俗、物產等自然現象為主,可稱之為「記地派」;從宋以後則逐漸增加了記人的成分,經過元明清,特別是在地方志理論家倡導的方誌為「一方之全史」的影響下,地方文獻逐漸變成了記人為主,可稱為記人派。根據本人的考察分析,認為清代的地方文獻內容包羅萬象,實則如今天的地方文獻的概念。到近現代則隨著年鑒、百科全書的概念引進和實踐,出現了不同於傳統地方志形式和內涵的著作,這是西學東漸的結果,更是現代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結構不同所致。地方文獻學應該通過研究、探索這些東西的來龍去脈,從而指導地方文獻工作的有效開展。

2、研究地方文獻徵集、保存和典藏

首先,必須明確地方文獻存在和分散於整個社會,完整地、有效地徵集到這些資料,則需要全社會的努力。湖南圖書館建立地方文獻部十餘年來,有專門的徵集組負責徵集工作、徵集了數十萬冊地方文獻資料,極大地補充和豐富了館藏。中共湖南省委辦公廳、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多次發了關於徵集地方文獻的紅頭文件,說明了省黨政機關的重視。從全國來看,各省級館如甘肅、廣東、北京、廣西、河南等省市都在徵集地方文獻工作上取得了成效,市、縣館也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但從總體來看,由於圖書館的廟小,社會地位低,號召力小,單靠紅頭文件尚不能有效地保證把散佈於社會各行各業的地方文獻資料收集齊全,應該呼籲政府成立地方文獻委員會(湖南省在解放前夕成立過湖南文獻委員會),要由省政府領導挂帥,有立法措施、經費保障,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再從保存方面來看,地方文獻保存於省級公共圖書館本是省館的天職。但由於社會機構的重複、交叉、因事而設、因人而設等等,圖書館的職能也逐漸地部分地被分離、削減,既有檔案館、博物館、信息中心、音像館分其職,現在又有方誌館的設立,更加具體明確和有效(級別高,又是政府機構)地分解省館的地方文獻收藏職能。這樣,省館要較全面地典藏本省地方文獻,確實因此大受制約。

再看地方文獻資料在省館的專藏情況。建立專門的地方文獻書庫,進行集中保存和閱覽服務,這種觀點經過十餘年的討論,獲得了越來越多的人的認同,但在省級公共圖書館中,單獨設有地方文獻部和有專門的地方文獻書庫的前提下,如何全面地集中本館已有的地方文獻資料,也是實踐中碰到問題,有些館並未在實際行動上很好地實施地方文獻專門收藏的思路。這一方面是由於如何確定、鑒別、篩選全部館藏中的地方文獻有具體的技術操作難度,另一方面也說明,圖書館理論研究者對此類藏書組織理論的研究極為薄弱。由於缺乏實用的、充分的藏書組織理論的指導,地方文獻典藏工作中有些問題總是得不到有效的解決。因此,從社會的大角度、從省館的角度、從地方文獻部的角度來研究地方文獻徵集典藏的方法和規律,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3、研究適應社會需要的地方文獻整序的理論和方法

地方文獻到館,經過基本的藏書組織以後,還須進行認真的整序工作。整序工作如何開展,應該適應社會的需要,突破傳統的方式。傳統方式仍是封閉式、藏書樓式的,這種方式滿足於圖書館的日常內務整理的工作需要,在內部看來是有序,而在外人、非專業人員,則並不知底蘊,不能很有效地滿足讀者的需要。圖書館學五大法則制定了七十年,但並沒有得到普及,相反,封閉式的傳統藏書樓的管理仍有遺迹。《永樂大典》是明朝開國不久乾的一件蓋世的文化工程,由於只是藏於內府,外人不得而閱,故最後損失得只有七十餘冊而空有嗟嘆而已。此即傳統藏書的弊端的集中表現。

現在的社會對地方文獻需求方式是什麼?這要立足信息社會這個角度來予以分析。隨著信息社會科學和技術的發展,軟體和信息服務將成為世界市場第一大領域,國際互聯網出現了,整個世界運用信息日益方便並成為人們的日常需要,總有一天會實現「5W」,即任何人、任何地點、任何時間、任何方式同任何人進行信息傳遞(註:聞熙,計算機化和信息化《當代思潮》1998年1月。)。

一地的地方文獻與一地的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現代社會人們對它的需求方式自然不會有異於對別的事物的需求方式,這即是菜單式的、窗口式的、傻瓜式的服務成為讀者的需要。

於是,除了編製出各地區的地方文獻目錄、揭示本地區的文獻種類和特色之外,應該充分利用分析式目錄、索引式目錄的作用。按照地名、人員、書名、事件、專題、釋志、掌故、土產等作為知識單元,按類揭示出來。對地方文獻圖書、報紙、期刊、非紙質型文獻中的篇名、目錄按類予以揭示,進行科學的分類、組織。要充分地利用計算機、多媒體軟體開發地方文獻,使讀者來到圖書館,能夠通過電腦,以觸摸式或以下拉式菜單式了解圖書館的地方文獻,從而有效地利用。

再者,要充分利用地方文獻為本地兩個文明建設服務。要集中人力,根據地方建設的急需,集中一定數量的有關文獻,進行分析研究,提煉歸納,進行綜述式文獻整序。這種整序情報密度高,信息量大,是開發地方文獻的有效形式,能為當地黨政領導和地方經濟建設提供參謀、決策的作用。

4、研究地方文獻與區域興衰的相互關係

按照英國哲學家波普「世界3」的理論,「物質、意識和知識」同為世界的三個重要組成部分,這是文獻信息學的哲學基礎和首要的依據。拿它來分析中外古今地方文獻的興衰與區域政治、經濟、文化興衰的相互關係,其道理亦是顯而易見的。

地方文獻學不能研究地方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具體知識,而只能著眼於文獻來研究。研究發現,一地的政治、經濟、文化的興衰,決定於一地文獻的聚集和散佚。人們為著要探求遠古社會的某地政治、經濟、文化,必須首先尋覓當時當地的文獻情況,否則,文獻不足,孔子也無可奈何。

以湖南來說。湖南本是南蠻之地,至唐始有破天荒考取進士之例。而湖南的開發,與客籍文化(從屈原、李白、蘇軾、朱熹、柳宗元等的流放或講學)的傳入不無關係,這些遷客騷人留下的文獻成了當地文化發源的星星之火。明末大思想家王夫之終老衡陽石船山,死後兩百年間了無聲息,由於它留下了一部《船山遺書》,其後該書廣為傳播。民國時上海太平洋書局再加擴充,仍稱《船山遺書》,風行海內。船山實學大倡,楊懷中等實為導師,何叔衡、毛澤東立船山學社卒成大功,而湖南自清末至解放後,人物極盛,光耀中華。這與本地文獻的流布實有大的關係。闡明各地文化發展的情況,為思想史、文化史之事,而為著探討區域的興衰而著眼於探討本地文獻流布興衰,實為地方文獻學義不容辭之責。

又如,近年長沙發現東漢簡牘及三國東吳簡牘,是震驚世界的考古發現。這批地下文獻(亦為地方文獻)的出土,對於探討當時此地情況有著重要的作用。於此也可見保存、收集地方文獻的意義。

五、地方文獻學與其他學科的關係

1、研究地方文獻學,應研究它和其他學科的關係,包括與文獻學、歷史文獻學的關係。2、與圖書館學、情報學的關係。3、與目錄學、書目控制論的關係。4、與歷史學和方誌學的關係。5、與數學、計算機科學的關係。

地方文獻學對上述學科或可吸收其已經取得的成績,拓展本身的內容;或可吸收、利用其有用的理論和方法;或可借鑒其材料;或可以其為工具,使其日益完善,真正成為一門獨立系統,有用的科學。

來源:《湖湘論壇》1998年05期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歡迎加入善本古籍學習交流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清朝家族企業「財務報表」長啥樣?
魯迅的中文藏書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