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走鋼絲的智能簡訊

走鋼絲的智能簡訊

來源:全天候科技(ID:iawtmt)

作者:張吉龍

編輯 :羅麗娟

從社交戰爭中落敗的簡訊借用一種新的形態——智能簡訊殺入B端市場,但在其野蠻生長的同時,風險也如影隨形。

近來不少安卓手機用戶發現,在打開收到的驗證碼和快遞的簡訊中,出現了「新花樣」——在卡片式簡訊提供的按鈕選項中進入,會直接跳轉到不相關的第三方網站或者與按鈕名不匹配的廣告頁面。

在一位手機用戶展示的簡訊打開頁面視頻中,其手機上接收的來自招商銀行、廣發銀行官方簡訊的屏幕下方都被植入廣告鏈接。

以來自招商銀行的一則「信用卡還款成功」簡訊為例,簡訊文字後被加上了「搶福利」字樣的鏈接,同時頁面下方出現了三個菜單欄分別是」辦信用卡」、「快速小額貸」,「秒借款」,點擊這些按鈕後,網頁會跳轉到浦發銀行申請信用卡頁面、平安普惠的貸款申請頁面等。

面對這種自家發送給用戶的簡訊被搭便車的行為,一些企業選擇司法訴訟。

天眼查顯示,以共享單車業務起家的移動出行平台「哈啰出行」的運營方上海鈞正網路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哈啰出行)近日以不正當競爭的名義將一家名為北京泰迪熊移動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泰迪熊移動)的企業告上了法庭。

圖片來源:天眼查

據了解,哈啰出行之所以發起訴訟就是因為其認為泰迪熊移動將其手機文字簡訊進行改造,並藉此投放廣告。

「我們發現泰迪熊移動在未經告知或許可的情況下,在哈羅發給用戶的簡訊上掛了鏈接,點擊後會跳轉到其廣告頁面,並且廣告頁面突出哈啰出行,我們認為這個事情構成不正當競爭,所以提起訴訟,請求法院判決。」一位哈啰出行的內部人士對全天候科技表示。

圖片來源:用戶展示頁面

據了解,除了哈啰出行之外,唯品會、京東等企業也發起了針對泰迪熊移動的訴訟。

1992年,世界上第一條簡訊在英國沃爾豐的GSM網路上通過PC向行動電話發送成功,20年後的2012年,簡訊業務在中國迎來高峰,這一年用戶共發送9000億條簡訊。

然而可能沒有人會預料到,這是簡訊最後的巔峰。2011年底,微信誕生,此後王權更迭,簡訊跌落谷底。

但是商業世界卻從來沒有忘記簡訊,不知道從何時起一種名為智能簡訊的新產品開始席捲國內手機廠商,OPPO、vivo、華為、小米等均與第三方合作,在自家手機上預裝了此類產品。

所謂智能簡訊,就是在移動終端設備上搭載相應的程序,將傳統文本簡訊解析重構成卡片式簡訊,可實現雙向交互,其形態包括簡訊浮窗、簡訊通知欄、簡訊浮窗等。

近年來,智能簡訊行業不僅獲得手機廠商的認可,也受到了資本的青睞。

但在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廣告侵權及不正當競爭的訴訟、用戶隱私泄露的擔憂也紛至沓來。

哈羅、京東、唯品會起訴始末

這是一個由簡訊引發的案件。

有用戶向哈羅出行反饋,其手機在接收哈羅單車的開鎖驗證碼簡訊頁面里存在不少小貸公司的廣告,因此質疑哈啰出行是否為這些公司打廣告。

而哈啰出行在調查後發現,這是因為泰迪熊移動利用技術手段,將小廣告「黏上」哈羅單車的驗證碼頁面。

泰迪熊移動通過與手機廠商的合作在手機中增加「識別通知類文字簡訊」的功能,並將該文字簡訊轉換成卡片式簡訊,進而可以在簡訊上添加廣告鏈接,提供廣告營銷服務。

比如在哈啰出行的驗證碼頁面上,智能簡訊增加了三個菜單,分別是「了解哈羅」、「天氣預報」、「查看應用」。而當用戶點擊「了解哈羅」菜單時,會跳轉到一個廣告網頁。該廣告頁僅在最上方放了一段關於哈羅單車的簡單介紹,下方完全被大量的互聯網金融和貸款服務類業務廣告佔據。

作為起訴方,哈啰出行認為,泰迪熊移動的不正當競爭表現在兩處:

第一是在未經哈羅出行同意的情況下,「擅自利用了原告哈啰出行花費巨大成本和投入才建立的海量用戶資源以及簡訊發送渠道,搭原告便車,不勞而獲牟取非法利益」,損害了自己和消費者合法利益,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定。

第二是在廣告頁面頁面中突出使用了「哈羅單車」,誤導用戶以為廣告頁面是由哈啰出行方面提供的,同樣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定。

「被告實施上述行為完全系故意為之,主觀惡意明顯。」哈啰出行起訴狀稱,由於哈啰出行的用戶高達 2 億,泰迪熊移動的上述不正當行為不僅非法獲利巨大,而且還使得原告用戶對原告產生誤解,因此索賠各項經濟損失1000萬元。同時要求泰迪熊移動停止侵權。

除了哈羅單車之外,近期《中國知識產權資訊網》也發布了京東集團下屬子公司北京京東叄佰陸拾度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下稱京東)對泰迪熊移動的一起訴訟。

京東以商標侵權和不正當競爭為由將後者告上法庭,起訴泰迪熊移動對其發送給客戶的簡訊及簡訊頁面擅自重構,在簡訊底部菜單中植入「了解京東」菜單,點擊後跳轉至泰迪熊自己的廣告頁面,為其他企業進行推廣,因此京東認為泰迪熊移動此舉是「利用京東的流量入口,奪取京東的商業機會」,劫取了原本應由京東享有的商業利益,屬於不正當競爭,因此賠償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共計500萬餘元。

電商企業「唯品會」在今年三月份也以「侵害商標權糾紛、不正當競爭」對泰迪熊移動發起了訴訟。至於訴訟內容,唯品會方面表示,確實是在起訴,但相關細節「因為在司法程序中,所以也不便透露太多」。

令外界好奇的是,這個引發眾怒的泰迪熊移動到底是誰?

智能簡訊是何方神聖?

2014年,一位叫姜燕北的員工離開了360,在離職之前,他在360公司擔任產品總監。

按照一些報道的說法,其在工作期間為360立下了赫赫戰功——用一年的時間讓360手機瀏覽器的用戶量過億,市場份額從不到1%提升到10%,而在另外一款產品360通訊錄上,他和他的團隊也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做到總用戶上億,日活超過2000萬。

也許是意識到通訊錄的價值,離開360之後,姜燕北創立了泰迪熊移動,這是一家智能通訊服務提供商。以系統通訊錄為入口,泰迪熊移動擁有包括智能簡訊、號碼識別、智能助理等核心產品。

而上述訴訟案中,泰迪熊移動被起訴的主要就是「智能簡訊」。

目前在一家智能簡訊公司就職的黃子恩(化名)介紹稱,智能簡訊的形式類似於微信公眾號,因此又被稱之為「簡訊公眾號」,用戶在收到簡訊的同時,在簡訊下方即會出現菜單欄,可將用戶引流至產品各頁面。

智能簡訊到底是誰或者哪家公司發明的,目前業內沒有權威的說法,除了泰迪熊移動之外,業內較知名的還有一家名為珠海市小源科技有限公司的企業(下稱小源科技)也經營智能簡訊的業務。

雖然同樣基於手機通訊錄進行服務,但與此前騰訊、360等公司推出的QQ通訊錄、360安全通訊錄App不同,智能簡訊並不是獨立的App,而是需要通過在移動終端搭載程序實現相關功能,無論是泰迪熊移動還是小源科技都選擇了與手機廠商進行合作。

黃子恩表示,智能簡訊類公司之所以這麼做,除了考慮到運營推廣一款App需要大量的成本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獨立系統工具類App與手機廠商之間存在一定的競爭關係。

在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姜燕北也曾提到,手機廠商很容易限制App產品的許可權,且Root(完全掌控系統底層及系統文件,俗稱「越獄」)獲取系統許可權的難度也變得越來越高。

「智能簡訊服務商與手機廠商的合作一般是採用將SDK(Simple-Develop-Key,開發鑰匙)集成到手機操作系統中,在出廠時就植入。」黃子恩透露,在這種模式下,手機廠商將通訊錄部分外包給智能簡訊廠商,後者為其改造成具有號碼識別、簡訊解析的智能通訊錄,「各大手機廠商都有改進系統類應用的需要,我們以這種方式切入能獲得足夠的用戶數。」

因此對於智能簡訊行業來說,其核心的競爭力之一就是覆蓋手機廠商的多少。

一位華為手機的客服人員對全天候科技表示,華為mate系列和Nova系列都裝載了小源科技的智能簡訊產品「信析寶」。而根據公開報道可知,目前vivoNEX手機、一加6、堅果pro2S等手機都與小源科技有合作。小源科技則對外宣稱,已和40多家手機品牌合作,覆蓋10億終端用戶。

而泰迪熊移動也表示已經與OPPO、vivo、魅族、小米、金立、聯想、樂視、酷派、阿里YunOS等知名品牌進行了深度合作,累計活躍用戶過5億,日活用戶超過2.6億。

圖片來源:泰迪熊官網截圖

作為謀求盈利的商業組織,手機廠商和智能簡訊廠商的合作必然涉及到盈利模式問題。

中國互聯網多年發展歷史證明了,To C的工具類產品雖然容易起量,但賺錢不易。因此對於智能簡訊廠商來說,他們將盈利目標放在了B端。

目前大多數智能簡訊廠商以向廣告主提供廣告投放服務作為其主要盈利方式。通過在簡訊界面添加商家鏈接,為商家帶來流量,智能簡訊廠商收取相應的費用,收費方式分為CPC(按點擊付費)、CPT(按時間計費)、CPD(按天計費)等。而收取的這部分費用,智能簡訊廠商還會和手機廠商分成。

黃子恩告訴全天候科技,至於如何向商家收取費用,會有綜合的評判標準——不同行業、不同發送量、不同期限、不同效果都會影響收費的多少。

以月簡訊發送量為例,分為100萬條信息以下、100萬至500萬條、500萬至3000萬條、3000萬至1億條,1億條信息以上等,發送量越多單價越便宜。

他表示以消費金融行業為例,月發送量在500萬條左右的企業,簽約一年時間的費用大概是25萬元左右。不過這僅是基礎功能的費用,如果企業有轉化方面的功能需求,價格還會提升。

對於智能簡訊的觸達效果,泰迪熊移動透露,通過他們的服務可使簡訊閱讀率提高30%,被攔截幾率降低70%左右。

不過,目前智能簡訊基本上只能和安卓系統的手機廠商進行合作,尚無法進入蘋果的操作系統,「蘋果基本上是一個封閉式的生態系統,國內的插件基本上都無法進入」,上述商務人士表示。

由於藉助手機廠商龐大的用戶基數,近年來智能簡訊受到了資本的青睞。

以泰迪熊移動為例,天眼查顯示自2016年以來該公司完成了4輪融資,總融資額在數億元左右,投資方包括經緯中國、昆仲資本等。此外有消息稱該公司在B輪融資時獲得了OPPO、 VIVO聯合投資。

而另一家智能簡訊廠商小源科技也不甘示弱,官方顯示近年來也獲得了4輪融資,投資方包括京東數科、唯品會、IDG、中國聯通等。

一邊是流量,一邊是風險

在流量成本日趨昂貴的當下,簡訊流量的價值被重新發現,簡訊行業開始迎來了復甦的勢頭。

據工信部發布的最新數據,2018年,中國國內移動簡訊業務量同比增長14%,收入完成392億元,同比增長9%。這是自2013年起,移動簡訊業務經歷了連續五年的下滑態勢後,首次迎來了年度回升。

而且這種勢頭在2019年進一步顯現。今年1-2月,國內移動簡訊業務同比增長17.3%,移動簡訊業務收入完成60.4億元,同比增長5.3%。

實際上這種回暖和復甦基本上都是靠企業的貢獻,「移動簡訊業務量之所以能夠止跌轉升,離不開服務登錄和身份認證等應用的帶動,」工信部表示。

這意味著企業們在簡訊上的投入成本正在增加。以滴滴為例,程維曾透露,2018年滴滴僅在簡訊費用上就花了接近9億元。除了網約車之外,銀行、電商、快遞、酒旅行業等一些用戶量大的互聯網企業在驗證碼、營銷上投入了不菲的費用。

嘗試了各種推廣方式後,企業們還是發現簡訊的成本和轉化率較高。一位互聯網金融行業人士表示,自己所在的公司此前嘗試了搜索引擎關鍵字、微信公眾號、簡訊推廣,發現簡訊的性價比還是最高的,「一條簡訊幾分錢,按3%的註冊率來看,獲客成本也僅在10元以內。」

「簡訊一直是企業利用率很高的用戶觸達渠道。」一位小源科技的人士表示,相比微信公眾號,簡訊公眾號有自己明顯的優勢——無需關注、用戶規模大,可以說只要是運營商的用戶都可以利用,而且相對來說由於簡訊內容和用戶需求相關,簡訊發送給用戶一般都會顯示在第一屏上,用戶打開率較高,抵觸性較低。

但是對於智能簡訊行業來說,在藉助簡訊龐大流量的同時,其風險也如影隨形。

對於智能簡訊廠商來說,利用別家企業發給用戶的簡訊搭載自己廣告主的需求,存在不正當競爭的風險。

趙佔領表示,按照相關法律的規定,如果最終判決不正當競爭成立,那麼智能簡訊廠商可能面臨多種賠償,包括因侵權行為而遭受的損失、侵權所獲得的利潤等,「根據侵權情節、被告的主觀過錯程度等因素酌情賠償金額,最高300萬元。」

另外用戶對於智能簡訊可能帶來的隱私泄露的擔憂一直存在。藉助於對用戶通訊錄的掌控,智能簡訊廠商會對用戶進行分類,再將相關數據推送給企業,也形成了用戶被垃圾簡訊騷擾的風險。

泰迪熊移動在其官網對於解讀用戶手機的文本的「AI語義識別引擎」功能寫到,通過自身技術對任意文本進行意圖識別,「抽取用戶手機使用過程中的聊天、郵件、簡訊、新聞等文本中的關鍵實體」,並可向商家提供相應服務直達用戶的能力。

事實上對於手機廠商出廠安裝智能簡訊功能的行為,一直都有用戶提出質疑。

而姜燕北在一次公開論壇上介紹自家產品時透露,泰迪熊移動會藉助各大銀行的簡訊,向有貸款需要的用戶精準推送各類貸款應用,為互聯網金融類的廣告主企業帶來每日千萬級的品牌曝光及相當高比例的客戶導流。

去年,微博的知名數碼博主「科技新一」就曾爆料金立手機存在搜集用戶隱私數據信息的行為,其稱金立手機與第三方公司智能簡訊廠商合作,將技術代碼植入到其手機中,秘密上傳用戶電話號碼、串號、Android ID、IMEI號碼、系列版本號碼、MCC等數據信息到伺服器上。

不過對於此類行為,智能簡訊廠商們一直以來都堅決進行否認,並表示會嚴格遵守法律法規。

然而對於不少用戶來說,這種說法是否能避免隱私暴露的風險值得商榷,「騷擾電話太多,都是它們(智能簡訊廠商)提供的數據。」

目前看來,這種爭議還會持續下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砍柴網 的精彩文章:

台媒:華碩ROG手機第二代定於7月23日發布
沃爾沃將與英偉達聯合開發自動駕駛卡車 AI 系統

TAG:砍柴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