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原創 試做紅樓夢中人:娶妻當娶林黛玉,還是娶妻當娶薛寶釵?

原創 試做紅樓夢中人:娶妻當娶林黛玉,還是娶妻當娶薛寶釵?

作者:史遇春

關於《紅樓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不惟《紅樓夢》如此,世間的許多事體,大概都是這般。

魯迅先生關於《紅樓夢》的那段名言,毋須再引,恐有濫溢之嫌。

《紅樓夢》的人物評論,薛寶釵與林黛玉向來是兩大焦點。

近來,網上有人命一題為《娶妻當娶林黛玉》。我想,這是一種態度和看法,其中必有支撐命題立意者立足的觀點。

那麼,由此而推想,擁釵派的一眾粉絲們,《娶妻當娶薛寶釵》的論調大約早已定型,或許只是秘而不宣,或許僅僅引而未發,或許因為我未曾瞧見而已。

說到這裡,大約會有人問:

關於釵黛,筆者的觀點如何?

我想,我或許只會笑而不答吧。

實在要有一個結果,無結果不罷休的話,我只能說:

娶妻當娶林黛玉。

既然已經心中有數,為何先要笑而不答呢?

佛家有言:

不可說,不可說!

為什麼不可說,大概是因為我覺得,說了便是錯。

權且勿論別的,就我這鄉下人的身家,門不當戶不對,「當娶」寶黛哪一個肯定都是痴人說夢而已!

即便是真可以二者娶其一,結果必然是引起未娶一派的非笑與嘲諷,或者非議與謾罵。這是中式幫派遺毒的浸染,怪不得任何自然不自然而捲入其中的人。

說到門不當戶不對,其實,這在邏輯上已經有了悖謬。雖然明知這樣,為什麼還要這麼說,就是因為一些胡攪蠻纏的人,會在邏輯混亂的情況下,見佛殺佛,欺祖滅上,讓你得到一個秀才遇見兵的尷尬場面。

所以,必須先做聲明,釵黛作為小說中的人物,因為作者成功地塑造,她們二人是作為虛擬的偶像而存在於讀者心目中的。既然小說是所謂的「假語村言」,可以在深宮大院中被束之高閣,也可以在窮鄉僻壤中見諸案頭;可以供大人先生們研讀,也可以讓販夫走卒們歡哇……那麼,小說中的人物、小說所塑造的偶像,便可以人人捧為己有。按照這種觀點來說,在精神層面上,作為偶像而存在的小說人物,只要是讀過小說的人,都可以對這些人物做種種想,種種非想,種種非非想。

無論是誰,不管是豪門公子哥,還是鄉下種田人;不管是白髮蒼蒼的老翁,還是風度翩翩的少年;不管是文人雅士,還是粗人鄙夫……只要他讀過《紅樓夢》,只要他還有婚娶之想,都可以把自己喜歡的、這部小說的人物作為偶像、或者標尺。當然,他完全可以在釵黛之中二擇其一。當然,他也盡可以選擇鳳、平、探、襲……

從這個層次來講,誰也不能,當然也沒有道理,在這個時候用門當戶對、用年齡、甚至身高等等的現實條件去咽任何的讀者。

在娶妻當娶誰的前提下,我先表達一個天下很多男人的心聲。

如果條件許可,也是在那個可以妻妾成群的社會環境下,有釵黛如此這般的兩個可人兒,你要問男人們娶妻當娶誰,我想,大多數男人的回答必然是:

果真有這等美事,最好是兩個我都要。

或者,要一個,但是,這一個是綜合了釵黛所有美德和優點的合體。

看客們注意了。我說的是「很多男人」,而不是「所有男人」。

必須澄清一下,這很多男人中,必然不包括我。倒不是因為我自命清高,也不是因為我沒有飲食男女的「人慾」;而是因為:

我已經說過了,在不選無法善罷甘休的情況下,我必選林黛玉,這是作為選擇題的單選答案,此其一。

其二,我還選林黛玉。因為,就我對生活和人生的態度,遵循我行世的原則,我必選林黛玉。

其三,我仍然選林黛玉。就小說本身而言,我的確喜歡她。

先把結論放在這邊,能不能站得住腳,且不需放在心上。我還是慢慢說來。

我向來不喜歡人云亦云、隨眾俯仰的作為。既然今天在做釵黛之辨,我當然也需要說出個自以為是的理由來。即便是這理由無法說動別人,首先我自己是確信無疑的。

如果這個世界上真有個理想,也真有個現實,那麼,在我看來,黛玉就是理想,寶釵就是現實。

如果這個世界上真正的戀愛和真實的婚姻的確有大多數人所認可的那些個種種差別,那麼,在我心中,黛玉就是戀愛,寶釵就是婚姻。

如果這個世界上真有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子和柴米油鹽的凡人,那麼,就我的認知,黛玉定是那仙子,寶釵只是個凡人。

如果這個世界上還有別的什麼,你完全可以憑藉以上的模式繼續推斷、演繹……

在常人的世界裡,有一個理想,有一個現實,這現實與理想永遠都存在著很大的差距。人生的悲劇之一,便是在無聊的現實面前,有趣的理想死亡。就此情況而言,黛玉的夭亡,是必然的事,是不得不如此的。

當理想隱沒消沉,而現實完全失去色彩的時候,人生要麼是行屍走肉,要麼是苦痛地煎熬。由此可以看出,寶釵的守活寡也是應了正道。

有人專門對《紅樓夢》中的人名做了詳細的註解,但是,對於其中人物的別號卻未曾辨析,若有,我想在此先以釵黛開個頭:

瀟湘妃子,終究是要「香消玉殞」的。

蘅蕪君,橫豎都是要荒蕪的:選妃不成,是荒蕪;嫁而難以相守,亦是荒蕪。

在理想和現實之間,理想是個性,現實是隨俗。所以,黛玉是個個性十足的女孩子,而寶釵很多時候是看人行事。

才情達到一種高度之後,便成了隨性自然;在火候還不到的時候,便有斧鑿之痕。看黛玉的詩,你可以看到清新無跡;再讀寶釵,你會覺處處用心。

黛玉生於官宦之家,長於豪門望族,難道她就不懂得「仕途經濟」么?

我想,大約不是如此。

為什麼黛玉在寶玉面前不講「仕途經濟」,不要求寶玉「仕途經濟」呢?

因為,黛玉是浪漫的。必須強調一下,這裡所說的浪漫,不是現今社會中男男女女們掛在嘴邊的那種浪漫。黛玉的浪漫,是詩人氣質的浪漫,是理想主義的浪漫。

因為黛玉是浪漫的,她知道這個混在萬花叢中的男人,他和賈璉他們是不同的。浪漫的詩人氣質,讓黛玉想到的大約是長相廝守而不是高位顯爵。

黛玉除了浪漫,她還懂得尊重她所喜歡的這個男人。正因為懂得尊重,她才不會對寶玉講「渾話」,他尊重寶玉選擇自己希望的生活方式和道路。

浪漫的詩人氣質,尊重自己喜歡的男人,這都是黛玉的可貴之處,可愛之處,也是寶玉喜歡她的緣由吧。

寶釵就不一樣。她對待寶玉的方式,表現的是一種力圖改變的態勢。這一點,正是天下很多女人都會犯的一個錯誤:

力圖改變男人!

女人對男人「仕途經濟」的勸說,有時候會讓人覺得,這個女人想要不是這個人,而是這個人的家世、權位。

寶釵對寶玉「仕途經濟」的勸說行為,可以說是隨眾,也可以說是阿俗。

在賈府這個大家庭中,太多「仕途經濟」的勸說已經讓寶玉厭煩了,寶釵的加入,只會讓寶玉更加厭煩,這也是必然的結果。

老祖宗賈母不會對自己的愛孫說什麼「仕途經濟」的話,完全是因為溺愛。

黛玉不會對寶玉說「仕途經濟」的話,因為她懂這個男人,至少,她懂得尊重這個男人。

大多數不喜歡黛玉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原因,說是黛玉「小心眼」。

如果您是因為所謂的「小心眼」這一點而不喜歡黛玉,那不是黛玉的錯,也不會影響黛玉的形象,而您要自己反省反省。

在此,我要提出一個新的視角看釵黛——從「小心眼」角度出發。

在這一點上,可以說,黛玉是「神境中的人」,而寶釵卻是表現成了「凡俗中的神」。

為什麼要求那些認為黛玉是「小心眼」的人反省呢?其中的緣由又是如何呢?

您非要說黛玉「小心眼」,我想,那大概是因為您太不了解女人。但凡《紅樓夢》中,被認為是「小心眼」的事件,仔細分析,其實都是黛玉女人味的盡情展露。

如果沒有這些「小心眼」的事件,黛玉只會是一個與人世無涉的神,而盡失其血肉,她更不可能成為一個可愛的女孩子。也正是這些所謂的「小心眼」的細節,才活畫出了黛玉的女孩子氣、女人味。

黛玉的超凡脫俗、清高自傲以及她的才情、形容,再加上她的「小心眼」,自然成就了黛玉「神境中的人」這一形象。她既高高在上,又可親可近。

寶釵在這一點上,終是輸了一籌。寶釵處處以「大義」為先,使得她在俗世之中處處以「神」的形象示人。寶釵的「深明大義」與她的迎合眾心,是在一步步樹立自己「凡俗中的神」的形象。

寶釵在「凡俗中的神」的形象大告成功的時候,她作為女人的形象卻轟然倒塌。如此以來,寶釵不是可愛的小姑娘,不是迷人的小情人、不是乖巧的小媳婦,而是道貌岸然的、《紅樓夢》中家長群落中的一員了。

女人的形象沒有了,女人味沒有了,還到哪裡去尋找寶釵身上女人的可愛?

我無意批判寶釵的形象,只是釵黛的存在似乎就是為了比較,有比較才會有鑒別。這一切,全是不得已而為之。

愛寶釵的人應該繼續愛下去,我自喜歡黛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塵境心影錄 的精彩文章:

原創 陳蔡之厄:孔子的善於因材施教與開闊豁達
原創 吳三桂如何在軍中一舉成名?救父出圍,孝聞九邊,勇冠三軍

TAG:塵境心影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