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lme、Redmi紛紛曬出6400萬像素樣張!香!香!
看到一張好照片時,常常有人以「像素」來形容它,「你這像素真高」、「像素高就是好」。
由此可以看出,像素這個營銷點的確深入人心。同時,幾乎每場智能手機發布會都會在拍照上下足功夫講解,生怕自己的新產品在功能、硬體、體驗上不夠強。
這不,新機還沒有發布,各位深諳互聯網營銷的高管們也開始輪番「秀肌肉」。處理器跑分太乾澀、內存多高沒啥創意、外觀還不能泄露、新配色亦然,那隻剩下深入人心的相機效果。而相機效果比較直白的就是像素數,像素的高低基本可以與硬體強弱劃等號。
前有Realme,後有Redmi,紛紛曬出6400萬像素樣張。不用猜都知道,它們都是在為新品造勢。不知不覺,近些年智能手機似乎又開始刷高像素了。
對於智能手機相機的像素最開始沖頂的大概就是索尼的Xperia Z系列和諾基亞的Lumia 1020,索尼佔據了自家感測器的優勢,一直主打2070萬像素的攝像頭,而Lumia 1020則是憑藉與蔡司的合作,直接衝上4100萬像素。
而如今,憑藉著索尼IMX586的出世,現階段的旗艦機幾乎都達到了4800萬像素。而接下來的三星GW1則有著生成6400萬像素照片的能力。上游供應鏈之間的博弈,讓智能手機主攝像頭的像素戰爭愈演愈烈。
高像素的利與弊
索尼Xperia Z系列上的2070萬像素攝像頭並非獨享,此前魅族MX4也採用過2070萬像素攝像頭。但縱觀整個手機市場,大家對於上2000萬像素並不感冒,主流的產品依舊在1300萬、1600萬像素徘徊。在當時,高像素感測器的拍攝體驗並不太好所導致。
第一,高像素感測器所生成的圖片體積很大,當年還沒有普及UFS快閃記憶體的情況下,拍攝寫入一張全像素照片時間比較長。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卡頓」。
第二,高像素照片有著極大的信息量,對處理器平台要求很高,同時對於圖像演算法和優化等軟體也有著很高的要求。面對更新換代極為頻繁的手機產業來說,吃透一塊CMOS顯然不太切合實際。
第三,高像素、小尺寸,自然單個像素尺寸也更小,相互間的串擾、熱噪也會影響到成像質量。
上述都是高像素感測器帶來的弊端,主要是高信息量帶來的讀寫、演算法以及成像質量上。
至於優勢,也是在於高信息量上。一方面是,高像素有了更多的細節,可以簡單理解為更為銳利。另一方面,更利於數碼變焦,配合多組攝像頭可以帶來更接近光學變焦的拍攝效果。
怎麼一下子就突破到了4800萬?
上文所言,高像素帶來的問題比較棘手,而智能手機高像素的軍備競賽也停滯了一段時間。各廠商的精力也從像素,轉移到了攝像頭數量上。
而四拜耳陣列(Quad Bayer)技術的成熟運用又打破了這一平衡,也就是目前的索尼IMX586感測器。四拜耳陣列技術,簡單來說就是可以四合一像素,從而單個像素尺寸也提升至0.8um。默認狀況下輸出1200萬像素,同時也可以輸出全4800萬像素。
如今UFS高速快閃記憶體的運用,以及處理器平台性能的進步有利於高像素感測器的運用,即使是全像素輸出,在使用體驗上,並不輸四合一模式。
如今,Realme和Redmi共同炫技的6400萬像素GW1感測器與IMX586相同,都是四拜耳技術的運用。也就是說搭載GW1感測器的產品,在默認狀態下只會輸出1600萬像素的照片。不過,從另一個方面來看,這也是一類像素競賽。
四合一像素才是真香
無論是現在的索尼IMX586,還是即將問世的三星GW1,在默認情況下它們都只是有1200萬/1600萬像素照片,只有設置之後才會啟用全像素模式。
同時以IMX586的產品使用體驗為例,其實在日常使用情況下,很少開啟高清模式。並且在全像素模式下,相機的功能會有所限制,無法啟用AI,無法快速連拍以及無法啟用超級夜景。
四拜耳技術其實最主要的並非是超高像素的運用,而是四合一像素,提升單個像素尺寸,在低光下帶來更純凈的畫面。這對於小尺寸的感測器來說,是一則突破,為智能手機提供了更多的適用場景。
另外,透過演算法也可以獲得一定的裁切功能,一顆攝像頭就能提供兩個焦段。也就是說以一顆攝像頭就能達到之前雙攝變焦的效果。
弱光和變焦功能才是四拜耳技術帶來的最大利好,而全像素的輸出更像是附加品。
同時,智能手機的拍照更多的還是分享,如今社交平台對於照片都有自己的壓縮演算法,對於高像素需求並不高。反而弱光性能、變焦功能才是剛需,這也是近幾年卡片機被智能手機漸漸取代的直接原因。
高像素的弊端其實並沒有消除,四拜耳陣列技術的運用只是從側面解決問題。這就好像如今無實現真正的全面屏技術一般,高像素手機感測器依舊有不少的技術難點,如今的「四合一」感測器,最好還是把它們看作擁有高像素輸出的一千萬像素感測器為好。
※女生會買賬嗎?小米CC手機殼公布:果凍配色成最大亮點
※運營商親情號成竊聽工具:10塊錢就能每月通話幾萬分鐘!
TAG:雷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