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沒有核工廠,爸媽小時候可能就吃不到雪糕了……
阿波羅登月已經 50 周年啦!
前兩天,阿姆斯特朗的阿波羅 11 號宇航服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進行展覽,這也是托尼時隔 13 年再一次看到它的展出。
繼阿波羅登月後,人類把視角往更遠、更看不見的宇宙探去,太空站、火星、黑洞、太陽系……這些探索都離不開 NASA。
別看 NASA 這麼牛逼,作為官方的他們一點都不端架子。從推特紅人到潮流聯名,幾乎是把自己主動從天上「 下凡 」到人間。。。
托尼反正是買不起 NASA 的聯名款,但殊不知 NASA 的下沉技術其實就在我們身邊。今天托尼給你們透露兩個小秘密:
小時候喝的嬰兒奶粉,其中富含 DHA 的藻類,就是 NASA 為維持火星生命系統而提取的,後來 DHA 提升智力這個點被旺仔牛奶都吹爛了。
大家日常使用的手機鏡頭,來源於 NASA 在保障高清的基礎上,安裝在航天器上研製的微小相機。
NASA 落實到民用生活的技術,扳著手指頭和腳趾頭都數不完。這種從軍工技術沉澱到民用市場的現象,其實早在二戰結束後就開始流行了。。
畢竟戰爭讓人類的科技產生了質的飛躍:雷達、追蹤、無人機、光學鏡片、紅外探測、甚至是毀天滅地的核武器,在爭霸世界和反爭霸世界的過程中產生的。
進入和平年代以後,想要提高整個社會的生產力,讓技術軍民結合成為世界上許多國家取得技術經濟進步的一條重要途徑。
最先開始落實軍民結合的,自然是二戰最肥的獲益方美國。二戰結束最受歡迎的照片勝利之吻,那就是「 軍民結合 」的始作俑者。
玩笑歸玩笑,托尼得承認背地裡最用功的好學生還是屬美國。戰爭結束後,無法使用的核武器豈不成了吃灰的閑置武器?
於是他們偷偷成立了一個叫 LINL 的研究所,專門研究核的民用。
要知道,用核做能源這件事,美國的第一座商用核電站比中國早了整整三十年。
不過美國並沒有滿足只用核來做能源,他們把核技術帶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里。
利用計算核武器的高性能計算機開發了無損檢查技術;用模擬技術和快速試測開發了智能公路系統;利用顯像增強處理技術來測定人體腫瘤的位置,都是來自於美國對核的研究。
核武器企業的變化在 Y-12 廠最為明顯,該廠是「 曼哈頓工程 」的一部分,生產了幾乎所有美國核武器的關鍵部件。
它對美國的重要程度,從 Y-12 廠的廁所就能看出來。他們所用的衛生紙卷數都是國家機密級別,就怕蘇聯能夠估計出員工的數量。
當年, Y-12 廠最重要的零部件就是氛化銼小球 , 氫彈巨大的爆炸威力主要來自於它。
但托尼今天要講的不是小球,而是生產這種小球的高精度操作,那可是比美國一般工業加工高 10 倍,他們利用了這種精度的操作技術開發了兩種機器人:
一種可迅速裝配細小的部件, 另一種可自動地銼平複雜的裝配件上的毛刺。
這兩種機器人到底有什麼用?
惠特尼飛機子公司計劃採用這種銼平機來製造噴氣發動機的部件,摩托車公司引用了割機來製造自動交流發電機和傳動裝置。。。
這些技術也很快被其他製造核武器的國家學習去,搭建了自己的生產線。
美國千萬億的核武器市場秘密打開後,有位老大哥是真的坐不住了——蘇聯。
托尼扒出了當年的一張表格,不管是導彈還是運輸機,能服務民用的統統「 二次發育 」,經過執行者和協助者的設計,投入到民眾的生活里。
後來蘇聯似乎也意識到這樣改起來有點盲目,成本也偏高。
於是他們開始重新思考航天技術,用數字地球、GPS、衛星直播等技術,開始運用到對災難的救助、車輛的導航、以及家用「 大鍋蓋 」的電視直播。
我國稍微遲了一丟丟,從 1983 年左右才真正開始思考軍工企業為民用工業服務。
我們生活中的電風扇、吊扇,轉動的原理和馬達發動機基本相似,幾乎所有的軍用機器製造廠都參與過軍民結合的產品製造。
最硬核的要屬當年盛行的 504 雪糕,可以說是蘭州人一代人的回憶,504 這個名字,其實來自於我國核研究中第一座濃縮鈾生產工廠。
托尼可能做夢也沒有想過,這款雪糕採用的奶油,居然是由核離心機每分鐘幾萬到十幾萬轉打發出來的。
正是因為有了軍用技術的支持,民用企業快速發展。
中國製造的光學儀器、攝相機、汽車、摩托等產品不僅滿足了市場需求,還拓展了國際市場,「 made in china 」 開始走向全球。
如今,軍用技術沉澱覆蓋了人們的「 衣食住行 」,光是我國《 2018 年軍用技術轉民用推廣目錄 》就有 150 項。
畢竟,技術本身是具有內在張力的,任何成熟的技術,如果不受到任何人為限制,都會向一切可以使用領域滲透。
這個現象存在了幾十年,以至於萬一現在的你穿越回了七八十年代,可能會被當時的軍事科學家拉走扒個精光。。。
參考資料:
《這些來自NASA的技術,你見過幾個?》
《美國的核武器轉民用現象》
「張召忠也是從民用轉軍用
再從軍用轉到民用的典型 」
TAG:差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