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家居 > 擁有龐大大大大大屋頂的它,獨特的建築手法讓人眼前一亮!

擁有龐大大大大大屋頂的它,獨特的建築手法讓人眼前一亮!

以藝術之名,造直島深處之禪境

復興的燈塔

日本本村直島大廳

日本建築師三分一博志(Hiroshi Sambuichi)打造的新社區中心和體育館為日本南部直島上的島民創造了一個核心的聚會和展示空間。這些新建築是直島總體振興戰略的一部分,旨在促進當地社區的社會和文化生活。

外觀設計

龐大的屋頂充分利用「純天然的流動材料」,就像三分一博志所說的,建築為用戶提供充足的日光和新鮮空氣。建築是在實驗和先進工程相結合併仔細研究當地氣候條件和現有城市模式的基礎上設計出來的。體育館巨大的屋頂外部鋪設的是檜木材料,自體育館開放以來,一受天氣影響,這種木材就會變成銀灰色。

|大屋頂下的過街通道|

這個小型綜合體由一個社區中心和一個體育館組成,服務對象是直島的居民和遊客。

本村的街道會穿過社區的中心,該中心由一個大屋頂下的四個獨立房間組成,頂點上有一個採光開口。兩層百葉窗與開口為一體化結構,雨水可以沿著百葉窗流到地面,同時這兩層百葉窗還起到過濾風的作用。除了一個大型公共廚房和公共衛生間外,還設置兩間主要的榻榻米會議室,供居住者在節日或活動期間開會使用。

但是,最引人關注的還是那座整個屋頂鋪滿豪華檜木的標誌性體育館。從形式上看,它類似於傳統入母屋的歇山頂。

「對土地細節的仔細斟酌是我的建築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仔細研究現場的地形、氣候和其他環境因素是身份建築師的我最享受的一個活動。」

——三分一博志

室內設計

它的屋脊和屋檐下有一個巨大的懸空區,它低到彷彿整個建築是從周圍的青苔景觀中生長出來。但是,一旦穿過格子狀的入口,宏偉寬敞的內部構造立即引入眼帘。大廳似乎置身在天地之間——一端是透過與眼睛等高的環繞式狹窄帶形窗戶可以看到的大廳周圍樹木的細長樹莖,另一端是陰天時天花板上會出現巨大的柔和光線的白色表面。白天作為大廳光源的光線會輕柔地發射出外面天空的鮮艷色彩和幾乎呈熒光色的青苔。

|採光設計|

光線的設計是經過謹慎考慮的。作為體育館,大廳內會舉辦羽毛球比賽。雖然有自然採光,但阻擋會影響運動員視線的直射眩光十分重要。為了保持足夠採光,選擇了傳統的日本shikkui石膏(據稱該產品的最大連續面層是同類產品中最優的),這種材料可以柔和而均勻地反射和散發環境光。天花板的中央設一個開口,漫射光可以經屋脊內的那處獨特的三角形空間輕輕地傾瀉而下。但是,這樣設計的目的不是為了採光,而是為了氣流的分布。

|通風設計|

按照三分一博志的建築習慣,設計直島大廳最難的地方是確保有宜人的自然通風。由於該建築有兩個南轅北轍且十分苛刻的要求,使得通風成為一項非常微妙的任務。除了作為羽毛球館外,大廳還會舉辦木偶劇表演。作為一個可容納300名觀眾的場地,它需要大量的氣流交換。雖然羽毛球運動也需要持續供應新鮮空氣,但氣流運動不得太快,否則會干擾重點關注對象——運動的氣流對羽毛球的影響。最終,事實證明唯一的辦法是實現輕微向上的氣流運動。

為此,需要在建築物內部藉助現場的風來形成上升氣流。正如太陽光是通過反射這種間接而不是直接的方式進入室內,直島大廳的空氣也是由風間接地帶動,而風不會自動進入室內。相反,它會流過屋脊下漏斗形的大空隙,壓縮空氣以提高氣流速度,同時降低空氣壓力——這就是所謂的伯努利原理。這樣就能在空隙內形成一個名副其實的微型氣候低壓空間,從而穩定地從下方的大廳內部抽出空氣。接著,抽出的空氣不斷被周圍景觀入風口的氣流所取代,通過風管系統進入地下,通過地球的熱能將其冷卻,最後通過地板上的通風口釋放出去。因此,任何時候空氣中的推動力都是來自局地風的間接影響。

|利用大自然中的流動材料|

首先了解三分一博志獨特的建築手法,雖然這種手法可能與支持各類可持續性和場地特異性的當代熱情擁護者不謀而合,但三分一博志從未借鑒過任何書籍或遵循過任何理念。

「我認為每件建築作品在形式和外觀上都必須能被大地所能接受。」

——三分一博志

他聲稱他的理念僅有一個來源——他與地球的關係。他稱自己的建築關注「地球的細節」。這意味著,他並沒有拯救地球的理想,只是對如何與地球現象的運作進行互動有著濃厚的興趣。這是一種個人對地球的責任感,它不在於精神上的服從,只是簡單地認識到地球只滋養與它相適應的東西。雖然這種方法不針對社會,但它有可能反而間接成為最熱忱的社會義務。

三分一博志仍然無數次地堅持實地參觀和調查施工地點,並且經常使用自製的測量儀器,還親自充當人體大氣感測器。對他而言,讀懂地球意味著閱讀物質的運動。他經常提到他自創的「流動材料」這一說法,認為空氣和水等環境中的流體材料早在傳統建築材料出現之前便已是建築形式的鼻祖。三分一博志很關注地球的循環,且拒絕承認人與自然或人工與天然之間是分裂的。所有實體無一例外都與流動材料互相影響。這就是為什麼他堅持認為自己的建築關注「地球的細節」,它們不是模仿自然的建築,而是會利用物質運動機制的建築。

|讀懂現場及其隱含信息|

實驗期間似乎是三分一博志的黃金時間,在允許的情況下,他會延長研究期,甚至在竣工後還會繼續他的實驗。因為有這些癖好,他的手法常常令外人瞠目結舌。但是,很明顯他的方法既不神秘也不模糊,要欣賞這種方法帶來的成果也並不需要構建什麼抽象的闡述——對於那些熱衷於自然科學的人來說,這顯然更像是對建築初心的一種回歸。

體育館截面圖

社區中心的截面圖

三分一博志說,流動材料是存在之基。沒有錢,人類可以存活;但沒有空氣和水,人類無以為生。幸運的是,這些都是可靠的材料。我們可以肯定,明天早上太陽會再次升起,並且會像往常一樣颳風下雨。他認為流動材料是文化的起源,人們的生計和風俗依賴於當地的能量;人們的房屋和城鎮可以看作是力系的圖解。

這一點在本村也體現得淋漓盡致,直島大廳的所有細節都以當地材料為基礎。三分一博志的事務所經過多年的研究,最終確定了這裡的格局,精心規劃的城市布局體現了當地的盛行風向及其利用方式。所有房屋都朝同一個方向,南面和北面都設置成小花園,形成通風。房屋都呈摺扇型網格狀,南部的樞軸就是風的來源。夏季時,風從山谷中輕輕吹來,穿過水稻梯田後,變得涼爽宜人。自建鎮以來,本村人就一直共享這股宜人的風,通過巧妙的房屋布局挨家挨戶地傳播。它也是直島大廳屋頂的風源。

這座建築與直島的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已經成為島民的一個當代象徵,每年在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遊客的同時,這座建築就是他們的意義和化身。

遊客能夠在這裡看到獨特的直島恩納村文樂木偶戲表演,直島大廳最終為這個跨越了幾個世紀的藝術形式留出了專用的空間。夜間,當大廳的燈光透過天花板射向屋頂的三角形空隙,讓整個大廳亮如燈塔時,島上的人們便會聚集到這裡來。也許他們會像三分一博志所夢想的那樣,思考文化如何穿越時間和空間聚集在一起,思考如何藉助從久遠的過去到遙遠的未來一直生生不息的流動材料來傳遞文化。

本村直島發展歷史

大約400年前,在位於神社附近的直島上誕生了一個城鎮開發計劃。這個鎮被稱為本村,它實際上是一個原始村莊,坐落在直島與鄰近的向島之間的平靜水域,幾個世紀以來一直憑藉漁業和鹽業生產而富甲一方。但隨著日本突然決定對西方及其技術開放,國內迅速進入了雖姍姍來遲但勢頭迅猛的工業時代,本村也很快經歷了與其他許多內海島嶼一樣的命運。為了波動的經濟利益而毫無節制地利用自身資源,耗空了島上流傳悠久的自然美景,給島上的景觀留下了無法磨滅的傷疤。隨後,權力集中和城市化生產過渡造成內海面積逐漸縮小。幾十年來,隨著剩餘老齡化人口也逐漸減少,這座曾經佔據核心地位的島嶼上的文化逐漸衰敗。

為了緩解這種情況,當地一位富裕的慈善家和贊助人福武總一郎(Soichiro Fukutake)買下了島上的大部分區域,將它改造成一個全新的理想的藝術保護區,試圖將優美的環境、島民及其文化魅力與國際當代藝術夢想融合在一起。本村的一些傳統廢棄房屋搖身一變成了藝術品。福武總一郎還委託安藤忠雄(Tadao Ando)在島的南部建造一些博物館和住宿設施,以滿足越來越多的遊客的需求。

至此,該項目已經擴展到附近的其他島嶼,包括由日本著名建築師設計的一些永久性畫廊,其中包括三分一博志設計的精練所藝術博物館和妹島、世(Kazuyo Sejima)設計的犬島「藝術之家項目」以及西澤立衛(Ryue Nishizawa)設計的豐島藝術博物館。除此之外,福武還在此地舉辦藝術三年展,最近一次展覽涉及12個島嶼,每年至少吸引100萬名遊客——這對這樣一個閉塞難行的偏遠地區來說是一項驚人的壯舉。

項目介紹

項目名稱 | 直島大廳(直島ホール / Naoshima Hall)

項目地點 | 本村,直島, 香山縣,日本

設計主創 | 三分一博志(HiroshiSambuichi)

佔地面積 | 3,096.06平方米

建築面積 | 大廳 933.77平方米;集會所 336.05平方米

主要結構 | 鋼結構 木結構 鋼筋混凝土結構

設計管理 | 三分一博志建築設計事務所

施工單位 | 鹿島建設株式會社

素材來源:《日光與建築》雜誌

作者:亞歷克斯·赫梅爾·李(Alex Hummel Lee)

攝影:傑瑞米·蘇泰拉特(JérémieSouteyrat)

《日光與建築》雜誌

威盧克斯/VELUX邀請全球知名建築師、採光工程師及教授等相關人士,共同創辦了《日光與建築》雜誌,此雜誌英語版全球發行近十萬冊,曾獲得由世界可再生能源委員會與佛羅倫薩大學共同創辦的 「WREC」大獎。雜誌力求提出主題,展示日光的最新研究與應用,現在及未來建築的討論。

關注小威,了解更多國際前沿資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建築師的非建築 的精彩文章:

直徑8米、機器人編織70個小時、240公斤……紅色的「聲波」,真美!
就是建築入口了?得設計呀

TAG:建築師的非建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