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年磨一劍!印度「資深」反坦克導彈,3發3中準備量產
撰文:利刃大驅
據環球網報道,近日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在印度航展上宣布了一個重磅消息,即已經研發了36年的印度國產重型反坦克導彈"納格"導彈將於今年年底進入批量生產階段。詳細報道顯示,在此次的夏季測試中"納格"導彈在白天和夜晚共進行了3次試射且均獲得成功,再結合其已經通過的冬季測試,印度軍方最終才決定開始批量生產這型反坦克導彈。
"納格"反坦克導彈是印度自研的首款具備"發射後不管"能力的第三代反坦克導彈,其射程可達7公里,採用紅外成像進行制導(還有消息指出其也具備毫米波主動雷達制導的能力)。除此之外,這種導彈還擁有全天候作戰能力和攻頂能力,而且其串聯裝葯戰鬥部還能有效減小反應裝甲的實際作用。所以,從表面數據來看,"納格"反坦克導彈的理論性能還是非常不錯的。但作為一款印度自研武器,這型導彈自然還有著不少印度特色。
最有印度特色的自然是其漫長的研發周期了,足足36年才投入量產啊(順利的話年底開始量產)。要知道,美國著名的AGM-114"地獄火"系列反坦克導彈,從上世紀六十年末立項到八十年代初服役量產,其間也不過才十多年的時間。不過這點也是見怪不怪了,印度自研的武器很少有乾淨利索的,比如其多次下水且公布服役時間的"維克蘭特"號國產航母,在2013年的時候就已經下水了,而當時中國的首艘國產航母才剛剛開始建造。到了現在,中國國產航母都已經服役在即了,"維克蘭特"號的服役時間卻仍然是個迷。甚至,這個迷恐怕印度自己都解不開。
印度特色的第二點就體現在武器設備的不確定性上。"納格"導彈其實一開始的進展是非常順利的,在1991年時就已經開始進行試射了,但有一個問題卻在試射中暴露了出來。作為一款能夠全天候進行作戰的反坦克導彈,在夏天時居然會因為溫度升高而使得導彈的紅外導引頭出現問題,導致無法命中目標。難道這是要求印度軍隊只能在冬天打仗嗎?因此,在出現問題後印度軍方不得不延緩其入役時間,從而騰出時間來鼓搗紅外導引頭。"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今年的試射中紅外導引頭的問題終於被解決,"納格"導彈這才即將迎來量產。
除了上面兩點外,這最後一點也是印度特色十足。由於"納格"導彈最初是要裝備在陸基移動裝置上的,所以印度方面也一直在研究"納格"導彈的載體。在其平衡利害後,最終選擇以BMP-2 IFV裝甲車為基礎在進行改進。此時,印度武器研製的一大特色就體現出來了,那就是搖擺不定的技術指標,而這一特色使得"納格"導彈的載體NAMICA裝甲車的整體項目推遲了一年。
不過,印度軍工並不是一無是處,在這款反坦克導彈身上其也是有不小野心的。採用NAMICA進行搭載只是"納格"導彈的一種陸基發射形式而已,印度軍方還同時在開發"納格"導彈的空射版本"HeliNa"反坦克導彈,這種導彈將搭載在印度自產的輕型武裝直升機上。很明顯,印度是想將"納格"導彈變成一個家族化反坦克導彈的,從而有效分攤研發經費。這跟中國的紅箭-10反坦克導彈的思路不謀而合。
但是根據以往的經驗看,印度想搞出一個家族化的武器,恐怕是難上加難。
※吃屁?關鍵時刻,俄戰機直衝美偵察機,美機遭遇尾流險些遭殃
※同歸於盡的手段?美俄打造「末日飛機」,核戰爭爆發後的指揮中心
TAG:谷火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