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慧能:世界虛空,包藏萬物萬象,自性即佛,含藏萬種佛法
人不應該沉湎於肉體生活,因為肉體生活是低下的、不高尚的、煩人而痛苦的;也不應該沉湎於苦行,這也是不高尚的、痛苦和絕望的。一切都應該實行中間道路:中道。
佛法是拯救,是覺悟,是自性成佛,認識本心,離苦得樂,實行中道。
有一個人在戰場上中箭受傷了,卻不讓人把箭拔去。在拔箭之前,他想知道射手的名字,屬於哪個種姓,箭的材料是什麼,射手當時是在什麼地方,箭有多長等等。在爭論這些問題的時候,他死了。佛陀說,我要教的是拔箭。不是追問那些無用的廢話。
箭是什麼?箭就是宇宙。箭就是我這個觀念,就是維繫我們的一切。佛陀說,不應該在無用的問題上浪費時間,比方說,宇宙有邊還是沒有邊?佛陀在涅槃之後還能不能活下去?這一切都是無用的。重要的是我們要把箭拔去,驅邪祛魔,拯救眾生。
以上佛學觀和慧能的禪宗頓悟完全不謀而合。關於自性成佛,頓悟得本心,如何開發般若智慧,咱們不放看看六祖慧能是如何理解的。
1,般若智慧。
佛教認為,追求對真理的認識,達到解脫的目的,開發般若智慧很重要。如何開發呢?那就是認識諸法性空,認識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因緣和合而生,沒有固定不變的實體,人們看到的一切都是虛幻不實的假象。能認識到這點,就擺脫了世俗之見,得到了般若智慧。
關於達到涅槃彼岸,大乘佛教認為有六個途徑,佛教稱為六度,分別為:
布施:施予他人財物或佛法,為他人造福。積累功德,以求解脫。
持戒:是一種修習方法,即要遵守佛門戒律和規定,謹慎自己的思想言行,去惡向善,保持信仰。
忍辱:遭遇不公或侮辱時要思維佛法,面對苦難和恥辱,不惱不恨,不悲不嘆。
精進:即精勤勇進之義,在修持過程中,努力不懈。
禪定:心慮集中,不做別想地觀想佛教義理。如果考慮事情的成敗得失,對世間事物進行分別認識,心就會散亂,就不能做到專註一境,物我兩忘。
智慧:就是用緣起法去觀察,認識和開悟一切現象。
2,清凈心意,覺悟佛道。
覺悟佛道的般若智慧,世人本來自己都有,只是因為心地迷惑,自己不能開悟。儘管人有愚痴和聰明之分,但他們的佛性卻沒有什麼差別。因為有頓悟和漸悟的不同,所以才有愚痴和聰明的分別。
世俗之人整天嘴裡念誦著佛經,卻不認識自有佛性中的般若智慧,就像一天到晚讀食譜卻不能填飽肚子一樣。整天口裡只是空呀空的,就是講上一萬年也無法認識到佛性,這樣終將毫無益處。
摩訶般若波羅蜜是梵語,依照漢語的意思就是大智慧到彼岸。這種佛法須用心來修行,而不能僅僅停留在口頭上念。嘴上念誦而心中不行,就如虛妄幻化,像露水閃電那樣,很快就消逝了。嘴上念通,心中修行,那就心口相應,表裡一致了。
3,人心廣大無邊。
「摩可」是什麼?是大。人的心量廣大天邊,如同空一樣,沒有方圓大小,沒有青黃赤白的顏色,沒有長短上下,沒有悲傷和歡喜,沒有是也沒有非,沒有善也沒有惡,沒有頭也沒有尾。世人的美妙本性,原來都是空的,沒有一種方法可以得到。所自性如境空,真妄在其中,悟徹本來體,一通一切通,自性真空,就是這樣的。
做人,不要執著,不要聽仁講了空,就執著於空。第一要緊的便是不要執著於空。若要說一切都空。心空身也空,世界宇宙皆是空,以這種一切皆空的心來打坐,就會落入沒有目標、沒有結果的昏庸狀態之中。
世界虛空,能含藏萬物萬象,如日月星辰,山河大地,泉源溪水,草木從林,惡人善人,惡法善法,天堂地獄,大海大洋,須彌諸山,都包容在這虛空之中。世人本性的空,也是這樣,包含著天地萬物。
人的本性,就是佛性,能含藏萬種佛法,這就叫摩河,就是大。任何法都在人們的自性之中。如果能夠悟得世界上所有的人,對他們的善行和惡行,全都不故意偏愛,也不故意舍離,不拘泥,也不被染污,這種正直真心的佛性如虛空能容萬事萬物,這就是大。
愚痴之人只是在口裡說著佛法,有智慧的人則在心中修行,在實際踐行。本性即空,有空乃大。
04自性即佛,頓悟成佛,修般若行。
人的心量之廣大,可以進入到無所不包無處不在的佛法境界之中。心之見解是清楚分明的,一旦真心發生作用,我們便可認識世界上的萬事萬物。一切即一心,一心即一切。這個真心的本體,也就是佛性,能在一切事物中來去自由,無阻無滯,這就是般若智慧。
任何般若智慧,都是從人自己的本性中產生出來的,而不是從外面進來的。不要錯用心思,這就叫作真性自用。一心真了,一切都真。心量是個大問題、大道理,絕非耍耍小聰明就能弄明白的。不要成天在嘴上說佛性虛空,而在心中卻不按此修行。
什麼叫「般若」?「般若」就是智慧。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每一念都不愚痴,以智慧處理一切事,看待一切物,這就叫修般若行。有那麼一點愚痴的念頭,般若就斷絕沒有了。有那麼一點智慧的心念,般若就會產生。
世俗之人因為痴病迷妄,無法認識到般若智慧的存在。口裡講要般若智慧,心中卻總是執迷不悟,還口口聲聲稱自己在修般若行。每一個心念都在說佛性是虛空的,但實際上卻不懂得真正的佛性虛空是什麼。真正的般若,沒有形狀相貌,智慧的真心就是般若。這樣去理解和實行,就叫般若智慧。
※哈佛教授眼中的孟子哲學:在變化無常的世界裡,求取仁義之心!
※《紅樓夢》最打動人心的20句話,人生一夢,盡在紅樓!
TAG:哲學與詩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