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很膽小 多半是父母教育沒做好
家長有沒有發現這樣的情況:孩子以前活潑調皮,愛玩耍,性格開朗,但越來越大後,變得畏縮、膽小而自卑?
隨著孩子年紀增長,環境相應改變,家長對待孩子的方式也隨之改變,許多家長自己擁有很高的學歷,卻因為望子成龍心切,抱著一種「我為你選的路一定比你自己選的好」的態度,命令式育兒,逐漸毀掉孩子自主性。
這些話,現在你可能還在對孩子說:
當孩子不聽話時,我們可能說出許多強硬的話:
不準哭!住嘴!
說不行就不行!
照我說的去做,沒有為什麼!
洗澡去!關電視!
大人說話,小孩別插嘴!等等……
也許剛開始我們想告訴孩子去做我們認為正確的事,試過幾次後,沒有了耐心,反而覺得孩子在挑戰自己的權威,於是開始用命令,強制孩子聽話、執行。
其實這些話隱含了我們對孩子不滿情緒的發泄,有些懲罰孩子的心態。
01
這樣做對孩子有什麼長久傷害呢?
扼殺孩子創造力
我們經常把乖孩子和好孩子划上等號,認為家長要求孩子做什麼都是為了孩子好。
但家長並不清楚孩子的想法。
孩子小的時候因為只是受限,不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家長就對孩子吼,命令式的方式,孩子就越不會表達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孩子就封閉了。
這種家長打心裡就沒有覺得孩子和自己是平等的,把孩子始終當成自己的所有「物品」,操縱孩子,還以為為孩子好,對於孩子的想法覺得太天真,對於孩子鼓起勇氣的表達予以否定,讓孩子充滿強烈挫敗感,越來越自卑,長大後成了一個唯唯諾諾的人,那時候家長還在說風涼話,這種情況並不少。
讓孩子失去自尊
將心比心一下,把自己置於被命令的角色,體會下自己的情緒,就能明白孩子的感受了。當你聽到一連串「不準」開頭的話時,你是否感到被限制、被壓制的惱火和無奈?
對於軍人來說,服從是天職。可對於孩子,就是控制!是對孩子生為人的不尊重,長期被呼來喝去,漸漸地孩子失去了自尊,降低了自我價值,將來也容易被人利用和操縱。
讓孩子反抗或軟弱
孩子也是有脾氣的,長期被命令的孩子,大致分為兩類:
反抗的:這類對命令、規則等「管制」性的行為特別敏感,經常表現為不服從。
很極端,非黑即白,表現為脾氣大,一句話不舒服就爆發;可服從起來又死心塌地。這類只有「聽令」和「反抗」,極少會變通。
軟弱的:唯唯諾諾的老實人,總是聽命於他人。有時候我們會非常同情他們,但可憐人必有可恨之處,表面順從,心理有太多不滿無處發泄。
現在很多獨生子女表現就是這樣,你覺得他聽話,只是沒有公然反抗。
02
還有一種做法讓孩子更難受,那就是包辦,這扼殺了孩子最後的生命力。
包辦是溫柔的命令,不給孩子任何的自游,監控孩子的一切,只會對孩子說這是為了你好。
粗暴的命令讓孩子產生反抗之心,但不給孩子任何自由的溫柔命令讓孩子覺得,父母是為了我好,但父母不能你滿足自己的想法又很憋屈。
有個14歲的女孩說:零花錢不能隨便花,出去玩必須先請示,跟誰在一起玩,剪什麼頭,穿什麼衣服……都要聽家長的。問孩子為什麼不和家長溝通,孩子只是很委屈的說,無論我說什麼,他們都能有理由,我無言以對,只能氣的自己大哭。
很多獨生子女應該都有過相同的經歷,家長把孩子捧在手心,一切都給安排好,為了你好,你別無選擇。
這種溫柔式的命令把孩子生命力給扼殺了。
03
那麼,我們該如何和孩子溝通,避免將來造成孩子膽小自卑的後果?
制定規則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孩子小時在家裡制定好規則,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坐,清晰明確的規定,要解釋給孩子不能那麼做的原因,即便孩子還小,也要盡量用孩子能明白的話解釋。
這些規範不是針對孩子而制定,是針對全家的要求。
無聲勝有聲
如果孩子年齡足夠大了,那就沒必要吼叫命令的,一個眼神,悄悄地耳語,或自己帶頭的作用,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場合要注意
人越多,孩子越興奮,越難自控,孩子自尊又強烈,此時想管孩子,盡量用暗示,或者把孩子領到沒人的地方,切記大庭廣眾之下訓斥孩子。
給孩子犯錯的機會
我們命令吼叫孩子,基本是沒有耐心,又急切看到效果。
這是讓自己舒服,並不是為孩子好。
如果為孩子好,就必須讓孩子自己嘗試,允許犯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