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美國發表兩封公開信引關注 專家:中美經貿談判必須回到理性軌道

美國發表兩封公開信引關注 專家:中美經貿談判必須回到理性軌道

央廣網北京7月23日消息(記者李思默)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隨著G20大阪峰會上,中美兩國元首宣布重啟經貿磋商以來,中美經貿談判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但在美國國內,對於如何對待中國仍然存在著不小的分歧。最近,有兩封先後發表的公開信就引起輿論廣泛的注意。

本月初,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傅泰林、前美駐華大使芮效儉等執筆的一封公開信登在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上,這封由百名美各界人士聯合署名的信件強調「中國不是敵人」,並表示兩國關係的惡化不符合美國及全世界的利益。

而另一方面,兩周後,又有一封由退役海軍上校、前美軍太平洋艦隊情報和信息行動主管法內爾執筆,簽名者包括美國退役軍人、前情報官員、學者、智庫成員等130人的聯名公開信發表,鼓動美國政府堅持目前採取的對抗中國的路線。

兩封觀點相反的公開信說明了什麼?對已經重啟的中美經貿談判會產生怎樣影響?在昨天(22日),中國人民大學主辦的一次研討會上,多名專家表示,存在不同聲音正常,但兼聽則明,偏信則暗,中美經貿談判必須回到理性軌道,加強對話,解決分歧。

中國社科院國家全球戰略智庫常務副理事長王靈桂認為,兩封信相繼發出,觀點針鋒相對,反映出美國各界對華認知的巨大差異,以及基於認知差異形成的關於對當前中美關係走向的複雜心態。王靈桂說:「兩封信在力圖維護美國利益的根本立場是一致的,但是對中美關係走向的研判大相徑庭。一封信強調中美利益在更大程度上、更廣範圍上具有一致性,認識到合則兩利,斗則倶傷,鼓勵中美在實現互利共贏的基礎上開展競爭。另外一封,強調中美之間對抗大於合作,不惜傷敵一千,自損八百,謀求兩國關係脫鉤,千方百計將兩國關係由目前的對手拉向敵手。進一步說,兩封信其實反映出美國決策層、戰略界、知識界、輿論界正面臨同樣一個問題,就是怎麼看中國勢不可當的發展勢頭,怎麼樣處理正在崛起的中國的關係。也就是怎麼看和怎麼辦的問題,在美國各界沒有達成共識。」

外交學院副院長高飛表示,中美關係是複雜的關係,兩個國家有競爭、有合作,很難用一種方式、一種範式來概括。美國雖然各種聲音都存在,但兼聽則明,偏信則暗。高飛說:「我們必須要看到,中美兩個大國之間存在各種不同的聲音,實際上是一種非常正常的現象。問題的關鍵在於,兼聽則明,偏信則暗。現在中美關係出現的問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美國政府一味地選擇了對華施壓的政策,這是今天中美關係面臨問題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國家之間,特別是大國之間,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是正常的現象,最關鍵的是遇到問題的時候,通過什麼樣的方式來解決,我想這是今天中美關係當中沒有解決的問題。」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新興經濟體研究室副主任李大偉指出,中國一直是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特別在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戰後最嚴重的金融危機,美歐日等主要發達經濟體深陷萎縮之後,中國經濟始終保持中高速增長,有效帶動了全球經濟復甦。「中國對世界經濟的增長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第一,我們的商品和服務進口規模持續擴大,而且增速明顯高於出口。測算結果表明,2009-2018年,商品進口額增長了1.12倍,達到2.14萬億美元,同期出口額增長1.07倍,是比進口額增速要慢的。對美國而言,我們不但是美國主要商品的出口市場,也是重要的服務貿易出口市場。2017年,美國對華貿易出口順差402億美元,占其全球服務貿易順差32.5%。第二,我們為跨國公司提供了巨大的市場,其中美資企業獲取的收益比較明顯。截止到2016年,美國對外投資存量是5萬多億美元,累計投資收益大概是4099億美元,而對華投資存量是比較低的,只有925億美元,但它的累計投資收益118億美元,投資收益率為12.8%,較平均收益率高出5.1個百分點。」李大偉說。

既然中國為世界經濟增長作出巨大的貢獻,也得到了大多數國家,包括美國國內諸多有識之士的公認,為什麼還有負面的聲音?對此李大偉認為:「我們的經濟發展,對世界經濟的發展,包括美國的經濟發展都是有正面貢獻的,但對於美國維護其霸權的秩序,可能確實是一個挑戰。美國出於維護霸權秩序的目的,其中一部分人不能接受人類命運共同體——這種哲學上更先進、更前沿的理念。」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所長王鴻剛指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中國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力量,順應了各國要求實現共同發展、共同安全、共同尊嚴的時代潮流。中國絕對不會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過程中,把自己打造成一個新的霸權。王鴻剛說:「我們文化上從來不認可,歷史上從來不追求,而且未來也不希望看到這樣一種新的霸權形態出現。在21世紀人類社會都已經發展到了如此深度聯繫的情況下,恐怕也不會有國家允許一個新的霸權出現,而且對現有的美國很多霸權主義作風的容忍程度也會下降。」

在高飛看來,中美關係有各種各樣的矛盾,但是最關鍵的是中美之間需要理性的聲音。「大國的外交不能被民粹主義和民族主義綁架,中美之間相向而行,共同尋找合作的道路,對雙方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回顧過去的40年,可以看到,雖然有各種各樣的矛盾、摩擦,但是中美關係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兩個歷史、文化、社會制度大相徑庭的國家,擺脫了相互間的冷戰對抗,走上合作道路,在過去40年,這本身就是對人類社會的巨大貢獻。中美關係不能也不容脫鉤,不能走向對抗的道路。」

王鴻剛認為,中美加強有關國際秩序願景的對話是必要的,而且是很緊迫的。因為中美關係現在正處於一個深刻重塑的關鍵時刻,不進則退,所以必須加以主動的引導和塑造。「除了在這些具體的問題上加強溝通之外,可能還需要更多的是加強思想和戰略層面的溝通。把兩個國家自己未來到底想成為一個什麼樣子說清楚,把兩個國家希望看到的未來的世界是個什麼樣子也說清楚。在這些最根本的問題上說清楚,我想可能就會為中美新的戰略互信打下一個非常堅實的基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網 的精彩文章:

被採訪問題激怒 俄羅斯官員當場發飆撂倒記者
為防居民災後遭搶 美得州允許自然災害後一周內攜槍

TAG:海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