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晉代高僧的一首禪詩,浮游一世間,泛若不系舟

晉代高僧的一首禪詩,浮游一世間,泛若不系舟

彷徨於喧囂嘈雜的人世間,總希望收穫一份寧靜和新奇;迷失在燈火闌珊的街道上,一直都不能從憂鬱與忙碌的處境中解脫。蘇軾秋夜抒懷,「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李煜夢醒悲愴,「世事漫隨流水,算來一夢浮生。」生活中我們面對各種得失功過,內心如同五味雜陳,空虛、疑惑、迷惘甚至失望都會時刻襲上心頭。晉代就有一位高僧寫了一首禪詩,讀完感想頗多。

詠懷詩

晉代:史宗

有欲苦不足,無欲亦無憂。

未若清虛者,帶索披玄裘。

浮游一世間,泛若不系舟。

方當畢塵累,棲志老山丘。

史宗,晉代僧人,自小出家,常以麻衣裹身,行為怪異,卻博古通今,兼及道儒,世稱麻衣道士。他棲無定所,曾住廣陵,後南遊江浙吳會,善談老莊,後不知所終。魏晉時期,那些風流名士們行為率直任誕、清俊通脫,飲酒、服藥、清談和縱情山水,都是他們普遍崇尚的生活方式。高僧與這些士大夫們相互影響,生活上不拘禮法,喜歡清靜無為,洒脫倜儻。

有一次高僧外出遊山玩水,並拜訪一些著名寺廟裡的大師。在一處破廟裡,他偶遇一位落魄的書生,高僧就與書生攀談起來。書生看見他一幅邋遢的模樣,既有點驚異,又有些好奇。僧人看在眼裡,但並未點破,反而問書生為何流浪至此。原來這位書生多年苦讀,卻功名未就,心中慚愧,覺得無顏見江東父老,於是四處漂泊。高僧感懷書生的真誠相待,於是也即興寫了一首詠懷詩。

首聯就針對書生的遭遇,提出自己對人生的看法,「有欲苦不足,無欲亦無憂。」大師說,人生的慾望無休無止,永遠無法滿足;相反,心中如果無欲無求,反而會快樂無憂。大師還現身說法,說自己雖然穿的邋遢、吃的簡單,天當棉被地作床,一幅筇杖走天涯,一身蓑衣不思家。而你雖然飽讀詩書,又志在功名,如今卻有家難回,棲身於這個破廟中,惶惶如喪家之犬,急急似漏網之魚,悲哉!惜哉!大師的幾句話說的書生無地自容,更不敢抬頭。

此時破廟外風雨大作,廟裡也是四處漏雨,書生趕緊換個地方躲雨,隨身的行李也淋得濕透。大師更加看不過去,既憐惜又嫌恨。好在雨勢雖然急迫,也來得猛去得快,等到書生再次安靜下來,大師又開導他,「未若清虛者,帶索披玄裘。」清虛者,指莊子的清凈虛無思想;索,指衣帶;玄裘,指淡黑色的衣袍。詩人以莊子自比,表達一種恬淡的生活態度。

這兩句是說,你這幅狼狽的樣子哪裡像讀過書的人,難道不知道莊周的故事嗎?他在天地間漫遊,思想的羽翼也遨遊北冥南池,時而與人論劍,時而甘做自由之龜,揮灑自如。妻子去世時,他還覆盆而歌,悲喜不住於心。您遇到陣雨就魂不守舍,真該學習莊子的超凡脫俗。

看見書生似有所悟,不住地點頭,大師繼續開導他,「浮游一世間,泛若不系舟」, 漫遊在人世間,漂泊不定,如同不系的孤舟。當我們看淡了人世間的悲歡離合,看清了仕途之路的得與失,就不會如此揪心,甚至離開故土、拋棄妻兒老小,在此碌碌無為,苟且偷生。

書生再也坐不住了,臉上青一陣紅一陣,最後竟然望著大師發獃。其實大師未必有度他出家之心,只是即興闡述自己的思想,也不管書生能否理解,心裡倒是落個痛快。最後大師悠悠地說,「方當畢塵累,棲志老山丘」,高僧要結束紅塵俗世間的牽累,超凡脫俗,棲息山丘,潛心修行,收穫世人難以企及的淡定與從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水心語 的精彩文章:

王安石的一首禪詩,全文28字不著1個禪字,卻極富禪意
兩首南歌子,蘇東坡虛實交融,李清照娓娓道來,卻同樣的精彩

TAG:雲水心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