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針灸小談》讀後感精選與老師點評(文末公開課)

《針灸小談》讀後感精選與老師點評(文末公開課)

按:《針灸小談》即刊登在中醫家的《針灸名家家傳針灸秘方,只要你會古法針灸補瀉,任拿去用》


1《針灸小談》讀後感 姚俊

細讀吳老的《針灸小談》,對針灸有了個初步了解。我是個徹徹底底的小白,僅就個人理解談一下所得。

《內經》云:"「經脈者,所以能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針灸就是通過作用於經脈上相關穴位,虛者補之,實者瀉之,調虛實而處百病的。通過針灸調動氣機或補或瀉的精微機理,吳見非先生的《龍圖論醫》里有精彩論述,在此簡要言之如下:針者,金也,應巽、離之卦性,所以附著而出入齊准也,針入穴位並捻動旋轉,氣血隨之被擾動形成漩渦,人身的精神系統即會警覺並反應之,如同君主帶領各部委負責人、專家團隊和必要資源前來處理問題。這些救濟人員是隨氣血而來,所以針灸之要在於得氣得神,否則無效。

吳老文章中,指出現代針灸之弊端:認穴不準、補瀉不明、得氣得神更是奢談,各種雜術應運而生。吳老撥迷霧,求本源,回歸《內經》本旨,讓我們傳承正法,功德無量!切合《內經》本旨的針灸,效力驚人,用對妙手回春、起死回生,用錯敗人精真,殺人害命, 醫者慎之!關於配穴組方,此處涉及較深醫理,期待以後當面聆聽吳老講解,此時只能當個門外漢看看熱鬧。所談甚淺,見諒!



吳見非老師回復:

目前針灸的現狀是幾乎所有學針灸的都被兩個攔路虎擋住了,一是找准穴位,二是補瀉手法,這兩點不過關,就是學習幾十年也是原地兜圈子,因為最基礎的根本問題從未解決過,導致所有的學習不過是猴子掰玉米隨掰隨丟,好像有用又不管用,就這樣轉悠一輩子。反之,學習古法針灸認真並有實踐機會的話,三個月即成針灸師。為何能做到呢,因所學為真之故。

我見到大多數學過十幾年針灸的連一些常用的大穴都扎跑了。至於補瀉手法,幾乎沒人會,教材都不對。這個手法是源於難經的,與內經的手法還有較大差距,僅相當於精簡版的。凡不遵循古法的創新基本都是在造就雜術謬言為道,這類針灸培訓目前比比皆是。是個聰明的寧肯自己去啃古書,自己依樣畫葫蘆也不會信任今人。但這件事若沒有傳承完全靠自己琢磨還真不行,因為《針灸大成》上的手法也過於繁複失真。正因如此針灸幾乎斷代了。當年我曾祖父在老和尚處零基礎學習幾個月,一回來就救命一串,這樣的奇蹟也正發生在古法針灸學員身上,湯潑雪的醫案都是真實的。


2《針灸小談》讀後感 陳陳

我是中醫小白,去年看了倪海廈老師的針灸篇視頻,裡面講到了針刺的補瀉,對迎隨、提插補瀉有初步的了解。《針灸小談》我讀了兩遍,吳老師細緻入微的闡述讓我第一次對迎隨提插補瀉應該怎麼做有了清晰的認識,「受針者受針前要先靜小會兒,授針者要用左手指甲推散穴氣……」每每讀到吳老師娓娓道來的文字,就感受到吳老師的慈悲和大愛!

想請教三個問題:

1.沖脈為何是緯向的呢?沖脈的偱行路線是起於胞中,下出會陰,並在此分為三支,一支沿腹腔前壁挾臍上行,與足少陰經相併,一支沿腹腔後壁上行於脊柱內,一支出會陰,分別沿股內側下行到足大趾間。只有出會陰分支那裡有一段是橫向路線,我的理解是經向的,請老師賜教!

2.文章中病案所列針刺穴位,有的在穴位後面用括弧標註了補,行補法,未標註的是不需作補瀉嗎?

3.我今年46歲,喜歡中醫,利用工作之餘想自學中醫為自己和親人的健康保駕護航,從未學過針灸,若按部就班跟著湯潑雪讀書會學習,像我這種小白以後能參加吳老師的線下班學習嗎?

另外,感恩吳老師的大愛,我用百試百靈的喉嚨痛方子一付治好了兒子的喉嚨痛(看了他的舌象,舌質紅,舌尖有草莓點,判定有熱)!



吳見非老師回復:

這個緯向不是經脈橫行的意思,是橫向聯絡溝通諸經的意思。沖脈下行者與足少陰之大絡腎脈下行者相併,即血海陰陵泉地機漏谷三陰交交信這六者亦腎俞,這一點非常重要,日後學內經方知。

標註補的必補,未標註的都是以瀉法方向行氣。讀書會是好多熱心同學為從基層學起而自發組織設立的,為打好地基。只有學完網課才能到驗證班,建立中醫入門理論和針灸治病實踐的骨架。沒有網課基礎驗證班短短几天功效會打水漂,反之則畫龍點睛一舉而得。

3《針灸小談》讀後感 生生中醫

讀吳楚望老先生事迹(報載)被其大愛奉獻和精湛醫術深深震撼!吳見非老師卻說其父本領不及其曾祖十分之一。這已不止是震撼,驚呆中 ……

《針灸小談》雖言「小談」卻見巨細!「針灸治病,總是在經脈氣血上做文章……」

「小談」謹遵《內經》,精簡《大成》。針法步驟詳盡,對臨症實踐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先明經脈循行,方可行迎奪(瀉)隨濟(補)……

保護患者元氣,大幅提插「賊人真氣」當忌……

區別體質,氣血虧虛元氣大傷者加開補劑(「舉元煎…」「補中益氣湯」)以求針葯相濟……

重療效,療效弱少的器具(電針)應棄……

明補瀉活用「墮胎」針法「摧生」下死(胎)……(學生曾用中醫推拿治療兩位孕婦,一為醫院護士,因吃燒烤引起牙疼不能入睡~。一為頸、肩背腫痛不能動轉~。當時我知合谷、三陰交乃要害部位沒有碰這兩個穴位。雖然施術後牙疼即止~頸肩背亦痛止腫消且動轉自如胎兒也無大礙……見本篇所述亦是驚怕連連!行醫不能心存狡幸,慎之!慎之!)

配穴組方與中藥組方其理一至……

讀此種種很受啟發!

「穴位組方」例子更見生動……

或調補氣血針葯相濟;(1、崩漏)「舉元煎」加熟地滋陰、山茱萸固澀。或補中氣、升清陽(2、脫肛,加開補中益氣湯)。或培土製水行氣利水(3、腎炎)。或統行疏瀉、通則痛止(4、痛症)。或遵古不泥加刺再刺(5、癲狂)。或活血化瘀、消風敗毒(6、疽癤癭瘤)患處局周取穴留針,遠端取穴依次統瀉。(7、舌戲)吳見非老師曾祖吳老先師!沒有現成組方卻能「翻醫書出妙想」!(容學生試想:舌為肉之末稍,脾胃主肉。患者舌長且能舔額耳,非虛弛縱,當為胃土實盛。又臟腑別通~厥陰心包與陽明胃相通,勞宮穴為滎火心舌之位,足三里為土中真土…瀉之果全大功!二例更取豐隆等穴以化痰涎……)感佩先師醫理貫通,針下有神!學生天幸得見此篇能有所悟,獲益大矣!又或通瘀除痹(8、坐骨神經痛…)。或回陽救逆(9、中風)。再或「針灸喚醒植物人」(10)針灸確能補腎、通腎還神!!!(11)、先師治療「高位截癱」神技真是令人神往啊……!

天已晚,就聊於此。

感恩老師!

感恩湯潑雪平台!



吳見非老師回復:

這篇針灸小談早就發表了,可是沒人看沒人用,非要現在弄成花錢的培訓才受重視。因為書非借不能讀也。學中醫的也大都要經歷無數騙人的誇張的東西後,才會有識別能力,迴向樸素的、真正古法傳承的技藝。

針灸是真正的利器,不會的拿在手上就是一根刺激神經的針。諸如漸凍人、植物人如果到我爸手上都有機會治癒,可是說出來沒人信。我爸的能力離真正針灸得法的能力差太遠了。中醫就是神聖的事,上士聞之,終身服膺,下士聞之,哈哈大笑,不笑不足以為道。

4《針灸小談》 讀後感 愛綠綠樹

《針灸小談》前幾年偶然間看到,有讀過很多遍,印象很深刻,覺得說得真的很有道理,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然後這之後判斷很多針灸師水平的一個準則是由這大概的方法來的。

央視有電視節目,女醫師說按多年行針經驗和多次實驗,必須電針和留針半小時,效果才好,當時我父母說認真聽,我說這方法不太行。在記憶里覺得之前那篇針灸小談沒有現在這一篇詳細。

關於選穴和穴位如何補瀉,和經絡迎隨,和經絡的各種深淺觀點,因才疏學淺,以學習心態來看一看。

暈針的感覺我有過,扎針時暈了一下,晃晃頭清醒一下,扎完針腦子有點暈乎乎,騎車還摔了一跤,行針時,也常有魚吞鉤使勁兒也拔不了針,不動針過幾分鐘或十幾分鐘,二十分鐘,這穴位咬針的感覺消失,針輕輕鬆鬆就拔出來了。

關於經絡穴位選穴配穴我是一點也不明白,略聽過一遍針灸推拿學教材,簡直一頭霧水,記也是記不住,用也沒思路線頭。

有接觸過多年崩漏的病例,確實感覺她本人陰虛,然後她是長期艾灸,也有頭髮枯、掉的現象,沒有摸過脈。

我認為當醫生不應該忍氣吞聲,受患者的氣,我們為病人盡心儘力治療,病已經恢復的不錯,中醫收費水平遠不及醫院,可以說比較低,病人如怕花錢,可以到別處去治療,如嫌醫生治的不好,也可以到別處,因各種不滿意借著法律威名將一盆污水潑在醫生身上,或是訛詐,醫生不是慈善家,不應該受患者氣帶著情緒去工作,多去理解患者是應該的,但也分人分事。



吳見非老師回復:

現在好多針灸科真不敢去,針是0.30的,差不多的地方紮上然後通電,痛死個人,電的滋味也不好受。中風病人離開醫院後,一聽說扎針都怕。

新手扎針,得氣行補瀉後留針即效。使勁拔不出來的情況有兩種,一是滯針,往一個方向轉得太多,需要反向轉幾圈才易出,二是針下有大量的陽氣為熱而著針,不能硬拔,這是氣至當疾瀉反過來還在引氣留針而導致的,如果非要出針可以拿另一根針斜刺至針尖附近然後出針,或者等一會衛氣不在本經已過了再出,甚至針自己就被頂出來了。

暈針最常見的感覺是想要嘔吐上逆。暈針也有風險,最好避免發生。所有禁忌必須守,另觀察受針者神色,若人中微有汗意即已得氣,再不出針就要暈了。一言難盡。

現在艾灸害人的也多,普遍都灸的時間太長,必定髓枯氣傷。簡而言之,現在治病的能不害人就要燒高香。

中醫收費不宜太低廉,雖古來以薄取為德,但在今日反而助長病人對正法的輕慢之心,因此要適度高一些。在當今能夠不無道行私,能夠從金錢慾望中自我損貶一些就是有道德的人了。我給學員們立了個標準,扎一次針收費兩百元,如果確認診到病了收五百元,否則不收。

這個診到病是一以貫之通徹的,將會對病人終身有意義。如果開藥確信是正確的,類似一劑知二劑已的,收三百元。中醫師不應該搞那種開大藥方吃回扣的沒尊嚴活法。

病人不相信你就不要治,也治不好。整個社會所有人都在為不信正法迷信邪法付出生死宰割代價,良醫基本沒有,能夠心向中醫的病人也已經是難得的了,讓我們都多點相互體諒。



楊光宇師兄回復:

針灸的基礎,如吳老師常說的:1,切准穴位,2,掌握穴位補瀉手法。若此,一根銀針即生良效,可決人生死。至於電針等造作雜術,崎路已遠,不必關注。

形成暈針主要的原因在氣血,常見的影響因素:1,精神,病人恐針,恐血,昏針或者是暈血的有一些,就想詢問可知;2,形勝氣者,暈針多; 3,脈弱虛餒者易暈針;4,暑熱熏蒸時遇如上病人,易暈針。 暈針者,可用參湯,生脈飲或炙甘草湯救急。

針灸是一門實踐的學問,在臨床的實踐中,漸漸掌握全面。若能在內經的指引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可期為良醫。

心和於道者,其技存神;如師言,醫易之理,溯於源,顯陰陽無常之變;神也者,妙萬物以為言。不能落實於針灸用藥等實戰者,窮陰陽之變,則感玄虛無著。

針葯之用,與無常之疾病切磋,醫道與理可以入心!我們一起努力。


5 讀《針灸小談》有感 顏靈昌(師仲景)

每當拿起《龍圖論醫》這本書,每讀一次,都有不同的感覺,這感覺和讀內經的感覺是同出一轍,每次讀,都感覺是在向聖賢學習,一起在文中重溫舊識一般。這次拿起師父的《針灸小談》,也是類似的感覺,不斷重現。還記得初次拿起《針灸小談》,只是感覺這裡面的文字看起來很輕鬆,那時候也不知道深淺。這近十年間,反反覆復的翻看了不知道多少遍,到目前為止,才略微有些些感覺,覺得這篇短文是飽含師父畢生心血之作,是一份沉甸甸的感覺,所以心中總是不敢輕易言讀後感。借這次群裡面發起的讀書感言之機會,跟大家分享下我的一些感言,算是拋磚引玉。

文中從經絡經脈開始,帶著我們認識了經脈的總概況,十二經加奇經八脈,一共20條經脈,其中十二經加任督是經(縱),六奇經是緯向(橫向),類比地球儀的經緯線,構成了人體的一張網路。

文中特別提到了補瀉手法,這也是我多年以後才能真正體悟得到的,文中明白無誤指出其出自《針灸大成》。實際上從《針灸大成》中的描述能知曉一二成功夫,已經是非常了不得的事情。在吳見非老師的醫理指點下,我才敢說算是弄明白補瀉手法的一點點奧秘和精要。

補瀉手法是針師的瓶頸,因為幾乎沒有人能把這個方面內容說得非常明白,既然無從知曉,也無從破解。補瀉手法的源頭其實就是《黃帝內經》。從內經、易經的源頭上來觀、來細分這些基礎性要素,是如此精妙。比如內經也點明了迎隨的要義,後來吳見非先生用一個圖就簡單明晰的解釋了其妙意。

經脈氣的走向的,要記住,這些經脈氣血的方向是一點都不能錯。任督二脈,都以上為隨,往下為迎。

怎樣施針?要先靜坐一會?為何?待氣血靜定,具體進出針的指法是怎樣的?書中描述非常分明,如能參加現場觀摩就更是分明了,指下感覺,本就難於付諸言語,這好比是用毛筆寫字一般,怎樣握筆,運筆?只能師父親傳其言,其身手之形示範也。

關於得氣感的一點淺見:

這裡面有個關鍵要義是得氣為度,何謂得氣?內經言:「氣至則針出」,得氣是指什麼?要得到一種氣,這種氣是怎樣的?要得到怎樣的氣?才算是得氣?這指下感覺,是怎樣的?

我們來看看前賢是怎樣描述的?前賢的描述:猶如魚吞鉤。內經所言猶如風吹巷。更進一步而言,先陽後陰,符合經脈氣血的層次分明,陽為邪氣也,為緊促而至,為吸附,再刺,候其陰而至,此氣為谷氣,乃柔和之氣,是飽和的土之氣,為至柔至和之氣至,此時才能算是得氣為度也,手上的感覺應是如此細緻。

這裡總結下得氣的幾個過程:先陽後陰,先緊至後柔和,瀉陽補陰。

那患者身上是有怎樣的對應感覺呢?是不是如大家看過很多書籍所言:很強烈的酸麻脹感覺?甚至還有強烈的刺激傳導之感?總的而言,患者有酸麻脹的感覺,這僅是說明扎對了穴位。那麼強烈的刺激傳導感呢?我的一點淺拙理解是:不需要這個強烈的刺激傳導感。如有,這隻能說明針師水平還不夠好,但是這表明針師已經具備初步的入門功夫了,用針手法上還欠缺幾個層面,還差得遠,如果患者有這樣的感覺,建議要警惕,而不應該是沾沾自喜,以為這就是針師高明的針術手法所得,那就是有所障礙了。在這裡一併給大家點明,期待後面高明者,眾賢啟迪一起領悟這裡面的奧妙精要之義。

這裡僅淺拙談談這些,這都是從吳見非老師所傳授的醫理並結合師父的臨床針術感悟偶得之言,還很是膚淺,請高明多批評指正。

當然方式上,可用搓針,呼吸進出針,搖大其氣穴之孔,急閉其氣穴之孔,等等。

手法得氣感的幾個基礎:一是精準找穴位,穴位的精確位置,偏離一點點,那種感覺都是不一樣的。二是進出針、補瀉手法上,要掌握。三是要有得氣手感。

這三個基礎缺一不可。最好要一氣呵成,一體完成好,這樣針後,患者就猶沐春風般,徐徐而至,至柔至和,此為君子、王者之道也。

起步時要求可以適當放寬鬆些,比如得氣手感,開始能找到緊至的感覺,就算是為初步的得氣手感。

這三個基礎可是重中之重,最為關鍵。離開了這三個基礎,後面很多針方配穴,施治就會毫無效果,每一步的情況都是清晰可見的,到了哪裡都可以看得見。

書中後面所附的幾組配穴是非常棒的,我在臨床常常運用這些穴位組方,可以用百試百效來說明這些配穴組方的可貴性,當然最好能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加減施治,適用範圍就更為廣泛了。

我曾在湯潑雪四群里說過百試百效,就有高明提醒說要內斂些。為醫者謙虛謹慎該如是,但又想想,目前中醫內部也都那麼紛亂,真實的東西都不敢出來講講話,反倒讓那些打著中醫旗號的騙子們吹牛擾亂視聽,給中醫背黑鍋。所以我斗膽冒大不韙,就出來說我們湯潑雪的針術對治那種無名腫塊,積液有形包塊,百試百有效。當然這個問題不能說是百分百包治好,也會碰到一些死症,到了我的手裡已經是回天乏力的,實乃憾事。

作者相關醫案查找:湯潑雪醫案集(可拉至文末添加聽荷好友索要醫案集)


6 讀《針灸小談》有感 向升華(思歸子)

此篇文章據悉是以前老版本《龍圖論醫》出版時,在暑假吳見非老師要求吳老寫的,花了幾天時間。吳老笑稱倉促成文,但卻是一篇難得的精品。吳老在此文中把傳統針灸的精髓和盤托出,我在貼吧轉載過,現在還有人陸陸續續看到文章加我微信,可見此文的攝受力,金子始終會發光的。

首先補瀉大原則就是「迎而奪之謂之瀉,隨而濟之謂之補」,補瀉只講十四經。根據這個原則再知道經脈走向,捻轉補瀉的方向就一清二楚了。補瀉手法和得氣感是傳統針灸取效的關鍵,吳老在文章中將自己經驗結合先賢所論細緻的給予了描述,有心者細細閱讀。

後面就是詳細配穴治療相應的疾病,根據長期班的觀摩驗證確實如文章所言不虛,對上述疾病確有顯效,記得去年我母親坐骨神經痛發作,我自己按照書上所述依樣畫葫蘆扎了兩次也好轉了。

現在重點說下得氣感,自己幸運體會過吳平路師兄和顏師兄還有吳老的針下得氣感覺,以吳老的指下感覺最為緊實,顏師兄的比吳平路師兄的稍微柔和點,不談論高下,只談論差異。現在自己以老實找到緊實感為當前目標,後續再晉級到內經的高度。


7《龍圖論醫》第二篇讀後感 黑胡桃

讀吳先生的書,用一個網路詞語來說,真的是漲姿勢了。為啥這樣說,因為好多字不認識啊。比如陽蹺qiāo,肩顒yóng,顖xìn會,下髎liáo,中膂lǚ,解谿xī,我都是翻字典,查找出來後都一一標註好,方便下次回看。

案例中提到針灸對付疽癤癭瘤之法,這讓我眼前一亮,就在幾天前,我洗臉時摸到脖子上有個結節,就在喉結右側邊,小小的會動。記得以前喉嚨不舒服,醫生看了我的喉嚨後說:你這是濾泡增生啊,炎症未消。可後來我喉嚨不痛,那個濾泡增生依然存在,我又去問醫生,他說:這是因為你長期刺激它,它回不去了,那你先不用管它,很多人這樣。說實話,我是有點不服氣的,但是又說不出緣由。先生毫無保留的說出了這套活血化瘀,消風敗毒的針灸配穴,我用筆圈起來,認真看了好幾遍,說實話我都有點想給自己扎兩針的想法。

可看了先生的書知道了針灸的威力,奈何我這小白目前也不敢下手,也不懂分析病情。先生說一個有資格看病的醫生,應該是能把病症,病史一以貫之,找到根本病因。我在想,一個合格的學生,應該是緊隨老師,認真學習,在學習中把自己身上小病症一以貫之,找到根本原因,並且用所學之能除之後快,那時候必信心滿滿!

最後有兩個疑問,書中提到,不論是補是泄,春夏以二十四轉為宜,秋冬以三十六轉為宜。二十四和三十六轉是針轉動的頻率還是旋轉角度呢,這裡不明白。針灸有補泄之說,推拿,刮痧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那推拿和刮痧應該也是有補有泄嗎?是不是刮痧都是瀉呢?



吳見非老師回復:

古法針灸包含以下內容,準確找到穴位、傳承補瀉手法、秘傳幾組配穴、多種病的治法示範。到了驗證指導班,確認找准穴位、確認手法與得氣、完整治療經驗手稿、穴位命名解、現場觀摩治療、八講升級。八講內容,都是結論,直接應用於診治,與之前的傳承內容一起構成了一個最簡明體系。分別是人迎寸口脈法知病在何經,本末寒熱判斷病在經脈與臟腑,五輸穴臟病取井腑病取合經脈病取滎輸,外疾取原,臟腑病見於五色及明堂分部,平旦六點候氣,大病參考春取滎夏取輸長夏取經秋取合冬取井,可由目前補瀉進至內經三刺谷氣至。

春夏二十四轉秋冬三十六轉,是約略之說,春夏血氣易行之故。此言旋轉次數。

推拿有用,但如今大都是弄成極力開人骨氣的,不是緩心和節導引的,這反而是傷人的。又,冬天不宜推拿按蹺,如冬之邪風也。刮痧偶有用處,畢竟是今人造作的,易傷人形表而致瘀血,他日發為癰疽。二者皆無補瀉之說。

讀罷,或許您對古法針灸已有更清晰的了解。

如果您也有疑惑需要和老師實時互動,歡迎來收聽中醫家組織的公開課。老師為大家講解古法針灸體系,為何說是道與術的結合?為何要人迎寸口脈與針法並學,憑脈下針?並有實時互動環節。

直播時間:7月24日(本周三)20:00~21:00

授課老師:顏靈昌。

《針灸小談》讀後感精選與老師點評(文末公開課)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報名方式:添加聽荷微信(tinghe978),備註【針灸公開課】,進群免費聽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家 的精彩文章:

麥冬梨皮飲止乾咳
論「引火下行」與「引水下行」

TAG:中醫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