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鮑姆林德家庭教養模式研究:不同教養方式對孩子發展的研究結果

鮑姆林德家庭教養模式研究:不同教養方式對孩子發展的研究結果

兒童發展心理學研究中指出,用打罵的方式管教孩子,對中國人來說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好爸爸壞爸爸》的這首歌里有一句歌詞就這樣唱:"我一個好爸爸,打起屁股啪啪啪。"可是家長們有沒有想過這種打孩子的現象,如果經常發生,或者雖然只是偶爾打罵,但是每次打罵都比較嚴重,那對孩子會有什麼影響呢?

美國伯克萊加州大學人類發展學院的黛安娜·鮑姆林德(Baumrind Diana)博士1971年發表了一個研究,重點研究了父母教養行為對孩子所造成的發展結果,這個研究是1960年以來,在所發表的最具革命性的研究中排名第16位,堪稱為心理學研究的經典。

鮑姆林德的這個研究最重要的結果就是告訴人們,有些教養方式會給孩子造成非常大的危害,而有些好的教養方式能夠教育出優秀的孩子。

鮑姆林德家庭教養模式研究:不同教養方式對孩子發展的研究結果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人類發展學院黛安娜·鮑姆林德博士

所謂好的教養方式是能夠為兒童做好成人後適應社會準備的教養方式,或者說具有社會適應性的教養方式。差的教養方式,是那些導致孩子生存技能很差的教養方式。

鮑姆林德的研究對象是美國加州的白人家庭,被研究對象的年齡是3歲9個月以上的兒童,他研究了很多具體的教養行為(父母對孩子實際的教養行為方式),概括如下:



  • 嚴格的執行
  • 被動接納(當孩子不順從父母時,父母表面上對孩子表現出接納的態度。即使想生氣,也會隱藏情緒,不讓孩子知道)
  • 拒絕
  • 鼓勵獨立性
  • 自信、安全、有效的父母行為
  • 提倡不墨守成規(只有父親認為重要,是因為父親常常偏離文化規範,彰顯自己的個體性,並且鼓勵孩子也這樣做)
  • 專制主義(只有父親認為很重要,因為父親往往不傾聽孩子的聲音,跟孩子打交道的時候,始終採取非常嚴厲,且不變的立場)

在這些具體的教養方式上,鮑姆林德發現了主要有專制型、權威型和放任型三種教養方式,後來的研究者們在此基礎上提出有兩個重要的維度,對於後來確定基本教養方式至關重要。

養育的兩個重要維度:

  • 維度一:接納/反應性:是指在日常家庭教養中,父母對孩子提供支持、對孩子需要的敏感程度以及當孩子達到期望的時候,父母所表達的愛和讚許。
  • 維度二:命令/控制性:是指在日常家庭教養中,父母對孩子限制和控制的程度,或給予孩子的自主程度。

在這兩個維度的交叉組合後,就得出了在鮑姆林德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總結出來了很相似的權威型、專斷型、縱容型、未參與型等四種教養方式。

鮑姆林德家庭教養模式研究:不同教養方式對孩子發展的研究結果

家庭教養不同類型的教養方式:四種家庭教養模式


父母的家庭教養方式

1、 專斷型

限制性的教養方式,目標是要求孩子絕對性的服從

父母會對孩子設定許多規則,希望孩子能夠嚴格遵守。但是對孩子的愛和反應少,不會因為孩子的需要或者狀況而改變自己的教養方法。通過家長的權力(而不是道理)來迫使孩子順從。

這樣的家長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很少向孩子解釋,遵從這些規則的必要性,也不會接受孩子的反饋,對孩子缺失熱情和尊重,不能夠覺察到孩子的觀點,而是希望孩子要一味的聽他們的話,並順從他們的權威,這就是現實中人們常說的「虎爸、虎媽。」

鮑姆林德家庭教養模式研究:不同教養方式對孩子發展的研究結果

用家長的權力還迫使孩子服從,不考慮孩子的實際情況和接受孩子的想法

2、 權威型

靈活的教養方式,目標是幫助孩子實現個人成長

父母給予孩子自主,並向孩子謹慎地解釋提出的限制,並且還會保證了孩子要聽從他們的教養,執行嚴格的規則,也願意與孩子合作並對規則進行適當修改。同時也會以孩子能夠理解的方式加以說明。

這樣的教育方式,孩子通常是快樂的,孩子能夠很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父母也願意根據孩子的想法而調整自己的教養方法,不僅保證了孩子能夠聽從父母的教育,還讓孩子身心得到充分的發展。

鮑姆林德家庭教養模式研究:不同教養方式對孩子發展的研究結果

會接受孩子的想法,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分析並調整自己的教養方式

3、 放任型

這種教養方式的父母幾乎不對孩子做出要求,孩子可以任意取用父母能夠提供的資源,即使孩子犯錯也不對孩子進行懲罰,在家務和得體的社交行為方面也幾乎沒有要求,對孩子的突發奇想的要求總是以積極的態度響應。

放任型也是屬於溺愛型的,與專斷型剛好相反,不是要孩子順從父母的要求, 而是父母對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順,這就是最近網上流傳的佛系父母。佛系三連「都行,可以,沒關係。」這裡的"沒關係"就是上面說到的"被動接納"(當孩子不順從父母時,父母表面上對孩子表現出接納的態度。即使很生氣,也會隱藏自己情緒,不讓孩子知道)

鮑姆林德家庭教養模式研究:不同教養方式對孩子發展的研究結果

佛系三連

4、 忽視型/未參與型/不作為型

冷漠且過度許可的教養方式,父母既不關心孩子的現在,也不關心孩子將來的發展,父母中的一位拒絕程度高,能提供給孩子的豐富性環境比較低,不會制定規則來教養孩子,任由孩子自我發展。

這種教養方式一般情況是因為家庭條件的原因,迫於生活壓力,無暇顧及孩子,加上父母本身的文化水平較低,對未來發展意識低,父母受原生家庭的影響也較大,多數為留守兒童。

鮑姆林德家庭教養模式研究:不同教養方式對孩子發展的研究結果

不關心孩子的問題

如何評價父母家庭教養方式的有效性

中國人的思維方式一般都會認為這幾種方式都有其好處和不好的地方。尤其是想一想我們自己父母的教養方式,除了那些被家庭虐待特別嚴重的之外,每一個人對父母都會充滿了感恩之心,這是因為有了父母的養育才有了自己,有了自己的成就和驕傲,但很多年輕的家長也會說,我在某一方面一定不會像父母教育自己的那樣來教育自己的孩子。

鮑姆林德在研究中,提出了孩子的7種行為來對父母教養方式的好壞進行評價。而這7種行為被進一步被歸納為兩大類特徵,第一類是社會責任心,第二類是獨立性

鮑姆林德家庭教養模式研究:不同教養方式對孩子發展的研究結果

兩大維度,7種行為

社會責任心在絕大多數文化中都被賦予了很高的價值,因為這反映了兒童尊重和關心他人的幸福。社會責任心高的兒童是友好的,能愉快地跟別人合作以及以彼此成就為導向的兒童。

獨立工作也被很多文化賦予了很高的價值,特別是西方主流社會,更是崇尚這種獨立性,具有高度獨立性的兒童在溫順,支配,有目的,獨立等幾個方面得分都很高。

鮑姆林德家庭教養模式研究:不同教養方式對孩子發展的研究結果


父母家庭教養方式對子女的影響與發展結果

鮑姆林德採用了這7種行為測量,評價父母教養的有效性,結果發現了權威型的教養方式與各種積極的發展結果相關,他們教養的子女心情愉快,積極樂觀,自信,獨立,善於交流,能與成人和同伴合作良好,而且具有良好的社會責任感,有成就導向

相反的,被專制型教養方式的孩子,一般情緒不穩定,大多數時間都是不愉快的,不友好的,而且很容易被激怒,相對來說沒有目標,對周圍的事物不太感興趣。

放任型的父母教養的孩子,尤其是男孩通常會表現出衝動和攻擊,他們一般會表現得比較粗魯,以自我為中心,缺少自我控制性,並且獨立性較低和沒有成就感。

未參與型的教養方式是最不成功的,在這種方式下教養的孩子,3歲就已經表現出較高的攻擊性,以及易於發怒等外化問題。更嚴重的是,在兒童後期會表現出行為失調,在課堂上表現非常差,對人充滿敵意,自私,成為叛逆性嚴重的青少年,缺乏遠大目標,易於表現出酗酒、吸毒,逃學等反社會行為。

實際上這種教養方式所表現出來的忽略行為,似乎就是在告訴孩子,我不在乎你,以及你做的任何事情,這些信息無疑會導致孩子憤恨,並試圖反抗這些冷漠的對手或者權威人物。

鮑姆林德家庭教養模式研究:不同教養方式對孩子發展的研究結果

鮑姆林德的研究結果


為什麼「權威型」的家庭教養方式會特別有效呢?

權威型的父母雖然也很嚴厲,但並不缺乏應有的溫情,這種類型的父母能夠主動關愛孩子,耐心地傾聽孩子訴說。在聽孩子訴說的同時,本身就會促進孩子遵從父母的指導,而冷漠和命令型的父母就做不到這一點。

權威性的父母並不像溺愛的那樣完全無規則,也不像專制型的父母一樣設定一些刻板的標準來控制孩子。

他們是在一定社會規則的基礎上,徵求孩子的意見,並接納孩子的觀點,再考慮孩子的觀點和孩子需求的同時慎重的解釋自己的觀點,能夠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而且授之以法,最終目的是既能達到教育的目的,孩子也能夠高興的接受並且理解和服從。

所以這種有關愛接納的父母,他的要求是公平合理的,會促使孩子自願服從,而不是挑釁。

鮑姆林德家庭教養模式研究:不同教養方式對孩子發展的研究結果

因為關注孩子,敏銳地回應孩子,就需要不斷的根據孩子的行為現狀,孩子的能力來調整自己的要求,從而讓自己設定的標準是孩子能夠達到的,給予孩子一定的自主來達到期望。

同時給予孩子不斷積極的反饋,這就讓孩子更有信心達到標準,同時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關心和愛護。這就給孩子傳遞了你是一個有能力的人,我相信你能夠完成許多重要的目標的信息。這就給了孩子高自尊,高獨立性和高成就導向。

當然權威型父母在教養方面也是投入很多時間的,投入這麼多結果就是讓孩子一方面具有社會責任心,另一方面就是擁有社會獨立性,而獨立性會帶來更多的可能性,生活更精彩,那麼獨立是被推崇的。

鮑姆林德家庭教養模式研究:不同教養方式對孩子發展的研究結果

但是,在不是那麼強調獨立的社會中,比如職業流動性差的社會,獨立探索之後還是幹不了想乾的職業,也無法獲得優越的生活,社會福利比較差,那麼,聽父母的話,對於孩子將來生活的回報更高,雖然心理幸福感顯得差一些,但是父母投入卻要簡單很多。

所以這樣就可以理解,對於不同時代,不同社會,不同階層的父母,為什麼父母們會選擇不同的教養方式。


總結「權威型」教養方式使用的方法

  • 1、關愛孩子,耐心傾聽孩子的意見,綜合孩子的意見來調整孩子能夠接受的管教方法。
  • 2、給孩子設定的規則是孩子能夠接受的,並給孩子解釋為什麼要設定這些規則和行為標準。
  • 3、在孩子身上花的時間多,經常思考自己管教後孩子的行為結果,並根據孩子的不斷成長調整更適合的教養方式。
  • 4、對孩子的表現給予積極的反饋,支持和鼓勵孩子獨立思考,獨立勞動,獨立完成孩子能夠完成的事務。
  • 5、尊重孩子,也相信孩子。
  • 6、教養目標明確,鍛煉孩子的社會獨立性和社會責任心。社會責任心裡常常包含了人的道德品行,而獨立性裡面也包含了各方面的社會生存技能。

鮑姆林德家庭教養模式研究:不同教養方式對孩子發展的研究結果


給家長們的建議

1、每個孩子都不一樣

世界上沒有完全一樣的大腦,所以孩子們對相同情境做出的行為反應是不同的。所以家庭教養方法就沒有相對的標準方法和模板,我呼籲家長們多了解自己的孩子,雖然會花很多時間去觀察孩子的行為特徵,但只要清楚孩子的行為標紅,家長們就能找到適合孩子的特點的教養方法。

2、每對家長都不一樣

有很多時候,父母對孩子的管教方法不一樣,這就導致孩子接收到的方法不是一種和兩種,而父親和母親兩種不同管教方法的綜合體,因為孩子自己會思考,所以就會綜合父母不同的觀點來調整自己的行為,這就常常會導致父母弄不清楚孩子到底怎麼回事,所以建議家長們要100%的配合對方,協調出統一的家庭教養方法。

3、同齡人也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影響

在分析孩子行為特點時除了家庭環境之外,還應該考慮孩子所結交的同學朋友,因為這些社會人物對孩子的影響常常會比父母的還要大。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長們也要觀察孩子在外的朋友都是些怎樣的人物,便於分析孩子的行為特點。

鮑姆林德家庭教養模式研究:不同教養方式對孩子發展的研究結果

4、雖然科學研究有一定的權威性,但是也只能證明教養方法與結果的相關性,而不能證明因果關係

就算父母的教養方法相同,孩子的大腦相同,但研究結果也只能證明教養方法導致的結果的相關性,而不是直接的因果關係。

比如:害羞的孩子總是尿床的相關性是百分百,但不能證明尿床導致孩子的害羞。

5、研究結果的作用:給家長們提醒和參考建議

專家們的研究成果,只是給出家長們一些方法和建議,同時讓家長們能夠隱約的看到自己現在教養方式可能給孩子造成的行為結果,一是給家長們提個醒,二是讓家長們有調整自己教養方法的標準和參考性。



所有的研究都只是佔一定的概率,並不能完全決定所有人都會是這樣的結果,而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很多不可定性的發展機會和可能性,也沒有哪一種教養方式就一定能保證100%的達到什麼程度或結果,家長們只有將溫暖與適度控制相結合,並且根據孩子不同時期的變化做相應的教養調整才是最適合的教養方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