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感動14億人的清華女生:寒門很苦,更苦的是一輩子被自卑困住

感動14億人的清華女生:寒門很苦,更苦的是一輩子被自卑困住

01

寒門的故事,更容易打動人心。畢竟,我們大部分人,都來自寒門。

這幾天,一段長6.38分鐘的視頻,和一個來自黃土高原的女孩,一起刷爆了網路,感動了14億中國人。

她,就是清華大學2019年本科生畢業典禮上,作為唯一一位本科生代表發言的95後女孩張薇。

發言的張薇

張薇的故事,最打動我的部分,不是她考上研究生後,決定推遲一年入學,加入清華大學研究生支教團,「用一年不長的時間,做一件終生難忘的事情」,而是她關於自卑的超越。

那才是一個寒門孩子最致命的問題、最高貴的救贖。

張薇來自甘肅鎮原,一個黃土高原上的國家級貧困縣,地域偏僻,交通閉塞,教育落後。

第一次去省城參加物理競賽,進入實驗環節時,她因為沒有見過比賽所用的儀器,終於找到儀器開關時,實驗時間到了。

即便,憑藉苦讀和拼搏,她以高分成績成為父母和家鄉的驕傲,如願考上了清華大學,但在一堆天資聰慧、愛好廣泛的學霸天才中間,寒門的她再次被打回原形,自卑到塵埃里。

支教的張薇

「微積分作業,要比別人多花三四倍的時間。競選班長不成功,報名實踐支隊長也失敗了。仰卧起坐100分只拿到了20分……」

來到首都,來到清華,不自覺「比別人矮一截」的張薇,像極了初到大觀園後手足無措的劉姥姥,也像極了從落後家鄉一腳踏進繁華都市後,一下迷失方向的我們:

在處處不如人的失落和事事不如意的自卑中,看見更大世界,也看清自我匱乏。

是就此認命沉淪,還是站起奮勇猛追?張薇選擇了後者。正是她選擇了後者,她才成了不一樣的煙火。

「無論如何,不許退縮,不許不努力,決不放棄。

她在日記中鼓勵自己,並在日復一日的咬牙堅持和行動實踐中,一點點縮短那條通往羅馬的路。

後來,她參加了辯論賽,獲得了冠軍,仰卧起坐及格了,當上了班長,開始指導實踐支隊,評上了「北京市三好學生」,榮摘「清華大學優秀學生幹部」……

美麗的張薇

她依然個子小小,她依然聲音柔柔,她依然是那個學霸和天才齊聚的園子里,看似普通平凡的那一個。

但她小個子里儲存的能量,柔聲音透出的堅韌,和在那個園子里踩出的一條踏實寬闊的路,讓我們看見了一種比成績和光環更迷人的東西:

自信。

而自信,才是每個寒門弟子,成長為寒門貴子的成年禮。

自信從哪裡來?

《平凡的世界》里,路遙先生早已給了70後、80後這樣一個回答:

「自己歷經千辛萬苦所釀造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輕而易舉拿來的更有滋味。

而以707分成績,考入北大的另一個寒門女孩王心怡,則用在北大的奮起,給了更多90後、00後另一個回答。

02

去年,貧窮勵志的王心怡和她刷爆屏的《感謝貧窮》,讓國人集體淚目,也讓寒門集體共鳴。

王心怡考上北大

每個曾吃不飽肚子、穿不上新衣、交不起學費,又不願被命運扼住喉嚨的窮人家的孩子,都從她的故事裡看見自己,也明白了這個道理:

沒有比較,就沒有偏見,就沒有寒門。只有比較,就只剩偏見,就走不出寒門。

寒門的唯一救贖,是看見偏見和傲慢的存在,仍選擇最難的奮鬥之路。然後,在日復一日的堅持中,擁抱一點點抬頭挺胸的自己。

所以,考入北大後,因為出身和經歷、眼界和見識,王心怡知道自己已被出身優渥的同學甩了好幾條街,但她,依然要穿越幾條街去追趕那個更好的自己。

王心怡支教

她加入了合唱團,放下羞澀,引吭高歌;她選修了乒乓球,球台前揮汗如雨;她參加中文系的元旦晚會,並以《我的2018》收穫無數掌聲;她感謝貧窮之苦也識得貧困之惡,成為志願者,加入支教隊,分享自己故事,讓同樣出身寒門的更多孩子懂得:

寒門很苦,更苦的是不讀書;寒門很難,更難的是總想偷懶;寒門很累,更累的是一輩子都陷入狹隘和愚昧。

寒門出身的王心怡,在一路小跑一路堅持中,即將成長為另一個張薇。

這也讓人想起《士兵突擊》中,那句足以送給所有卧薪嘗膽也破釜沉舟的寒門之子的台詞:

「他做的每件小事,就好像抓住了一棵救命稻草一樣,到最後,你才發現,他抱住的已經是參天大樹。

其實,這句話,何嘗不是從傻根成長為明星的王寶強自己的奮鬥史。

03

1984年出生的王寶強,幾乎有著80後窮小子共有的粗糲童年。

少年王寶強和父親母親

過年窮得穿不上新衣,夏天窮得買不起冰棍,上學窮得買不起橡皮,就連用2毛錢的壓歲錢買一串炮,都要一根根拆開「省著放」。

和貧窮攜手走來的,是「我什麼都沒有」的自卑,和「掙錢活下去」的執念。

「抓住什麼」「變得有錢」,這一度是窮孩子王寶強最大的夢想。

他6歲習武,8歲時去少林寺當俗家弟子,15歲開始北漂,直到19歲獲得金馬獎,還始終走不出自卑的牢籠。

《盲井》中的王寶強

一個他親口所說也廣為流傳的故事是:

2003年,王寶強去台灣領金馬獎,上完廁所洗手時,怎麼也擰不開水龍頭,他窘迫得滿頭大汗,更害怕別人嘲笑他是沒有見識的鄉下人。

直到同來參加盛會的劉德華,看見他的錯亂後,悄無聲息又貼心得體地幫他把水摁出來。

儘管,王寶強成名前後,關於他的勵志故事,流傳過很多個,唯有這個讓我印象最深:

它讓我想起15歲去城裡親戚家,第一次用抽水馬桶後,不會沖水的難堪,也讓我想起18歲去上海,第一次過感應門時,左右找不到按鈕的尷尬。

正是這種感同身受,讓我明白:

自卑不是來自別人的歧視,而是細小而具體的生活中,我們欲蓋彌彰又無處安放的挫敗和卑微。

戰勝它,唯一的捷徑是,變得更努力,更耐操,更務實,更敢於行動,把每個不起眼的配角,當作最重要的主角來對待,把每個轉瞬即逝的瞬間,當作人生最後一個機會來珍惜。

成名後的王寶強和父親母親

所以,後來,不管是走出河北農村,榮摘金馬獎和百花獎,咧開大嘴笑再也不怕被別人叫「傻根」的王寶強,還是逃離窮鄉僻野,捱過飢餓童年,挺過迷茫青春,步入順遂中年的你我他,當我們咬著牙爬過一道又一道山坡,終於站在山頂張開雙臂,甩掉自卑和自輕,致敬父輩和故鄉時,我們終將明白莫言先生在《紅高粱》里寫下的這段話:

「從高粱始到高粱終,看起來是一個循環,可它在這個過程中升騰過,它變成了酒,就是跟原來不一樣了。

就像我們人,一代代人生岀來,一代代人又死去。這一代人總要和上一代人不一樣,不然我們為什麼要活呢?是啊!人為什麼要活著呢?」

用沸騰的姿態,活得和上一代人不一樣,是寒門出身的莫言,在作品內外傳遞的信仰。

04

逃離貧困,逃離父母,逃離故鄉,幾乎是每個寒門孩子少年時的夢想。因為,自卑無處安放。

作為家中的第四個孩子,生於1955年的莫言,坦言少年時最大的願望,是可以「放開肚皮吃肉」。

大蔥就饅頭的莫言

其貌不揚的長相,運動頻繁的時代,讀書反動的圍剿,不僅讓困頓迷茫的少年,陷入深深的自卑中無法自拔,而且也幾乎堵死了他尋求上升的通道。

5年級就因運動輟學的莫言,為安撫自己的飢餓、孤獨和自卑,就從書中尋找滿足、陪伴和自信。

為了看書,他不惜到有書的同學家推磨做苦力,來換取「推10圈磨看一頁書」的機會,還翻遍了所有能看到的印有鉛字的紙片,甚至把唯一的「讀物」《新華字典》翻得稀巴爛。

當他得知,山東濟南的一位作家,「腐敗到」一天三頓能吃肉餃子時,羨慕得直流口水。

「當個作家吃肉餃子」的原始衝動,被冠以「夢想」的名號,在窮小子內心紮根。

青年莫言

想當作家,走出高密,只有兩條路:一是考大學,一是當兵。看出身和成分的年代,上工農兵大學需要推薦。

「你這樣的能上得了大學,連圈裡的豬也能上。

生產隊推薦人的一句意見,讓自卑的莫言想鑽到地縫裡。大學夢就此成殤。

連續3年參軍,身材矮小又長相不好的他都被刷下來。直到第四年,家人求爺爺告奶奶地說情,21歲的他才如願入伍。

當部隊整潔寬敞的圖書館大門,向那個來自寒門之家的窮小子敞開,一個屬於「中國高密」和「作家莫言」的文學故事,也由此起筆。

參軍後的莫言

從《春夜雨霏霏》到《民間音樂》,從《透明的蘿蔔》到《紅高粱》,那個擺脫了鄉野和飢餓,卻仍困在自卑和孤獨中的農民之子,一直在追尋著屬於自己的黃金時代。

直到,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莫言和高密的故事,以魔幻荒誕又真實深刻的內核,榮登世界級文學獎的殿堂,所有會寫字或不會寫字的寒門之子,都發現了這樣一個秘密:

永遠不要鄙夷我們的出身,她給我們的財富,將使我們一生受之不盡。

前提是,逃離貧困的我們,用一生的奮鬥,始終心懷謙卑,不斷向母體致敬。

這母體,有父母,有故鄉,也有終於從自卑之中破繭蝶變,舞動翅膀不停飛翔的我們自己。

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後,被媒體圍堵不勝其煩的莫言,談到榮譽和名利時,擺著大手說:

「很快就過去了,很快就過去了。

那一刻,世人都看見,那個自卑擰巴,叫管謨業的困頓少年,早已一去不復返。取而代之的,是一個載入史冊也笑看榮辱的名家莫言。

是的。

貧困和富裕、苦難和輝煌、金錢和盛名,很快都會過去。

唯有自卑和超越的赤子奮鬥,經久不息,代代相傳,照耀大地。

那是一個個寒門之子,用將眼淚吞成熱血、恥辱疊成皇冠的人生,在這片土地上寫就的一本本真實而無字的《平凡的世界》。

畢竟,我們大部分人,都來自寒門。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胎媽媽圈 的精彩文章:

當孩子遇到違規的大人
不要低估了孩子的「聽話」能力

TAG:二胎媽媽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