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海外華文媒體鄂爾多斯採風行 「向世界講好中國綠色發展故事」

海外華文媒體鄂爾多斯採風行 「向世界講好中國綠色發展故事」

風從草原來,喜迎八方客。近日,由中國僑聯主辦,內蒙古自治區僑聯、鄂爾多斯市僑聯承辦的「追夢中華·生態優先」2019海外華文媒體鄂爾多斯採風行,吸引了來自全球19個國家和地區的21位海外華文媒體代表參加。為期6天的草原之行,採風團風雨兼程,一路拍攝書寫。在他們的鏡頭和筆下,一個水碧、天藍、草綠的美麗中國向世界娓娓道來。

綠染黃沙——

築牢生態安全屏障

7月16日,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內蒙古成吉思汗國家森林公園,細雨迷濛,雲霧氤氳。「天驕生態文化林」的觀景台上,「生態優先 綠色發展」幾個紅色大字格外醒目。這裡是採風團抵達的第一站。

登上觀景台,縱目四望,目光所及是數不勝數的綠色喬木——樟子松,雖然不高,但棵棵端正筆挺,成行成列鋪陳開去,匯成一片綠色林海。濃郁的綠意一直延伸到雲霧掩映的地平線深處。不止樟子松,在這個森林總面積3.86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53%的公園裡,肉眼看不到的遠處,還分布著喬、灌、草本植物300餘種。

「在中國其他地方,這樣的景色可能不足為奇,但這裡是沙地綠洲型森林公園,在沙地上種出一片森林實屬不易。」希臘《中希時報》社長吳海龍感慨道,作為中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這裡的森林對防風固沙和生態保護髮揮著巨大作用。

採風鄂爾多斯,自然繞不開庫布其沙漠。近年來,「荒漠變綠洲」的奇蹟讓庫布其沙漠治沙模式享譽世界。

庫布其治沙成功的秘訣是什麼?從杭錦旗鄂爾多斯草原到庫布其沙漠億利生態示範區,從庫布其七星湖沙漠展廳到達拉特旗恩格貝生態示範區,一路走來,採風團用心觀察,用筆記錄,用鏡頭定格。

「種樹原來可以這麼輕鬆!」在庫布其七星湖沙漠展廳,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澳大利亞澳華電視傳媒(ACTV)董事長任傳功分別用特製「水槍」和螺旋鑽「點穴」打孔,在黃沙上手植兩株紅柳,體驗了一把微創氣流種植技術。

「科技創新為庫布其荒漠化治理提供強大技術支撐。」在庫布其沙漠億利生態示範區,澳大利亞華夏傳媒集團董事長項翔被一面懸掛著100多個專利證書的「專利牆」深深震撼。他表示,迎風坡造林、光伏提水灌溉、大數據和無人機治沙等領先世界的技術成果,不僅極大提高了防沙治沙的效率和質量,也大幅降低了治沙成本,為全球荒漠化治理提供了重要參考。

在達拉特旗恩格貝生態示範區,採風團一行在一面長達數十米的「綠牆」前駐足良久。「綠牆」上密密麻麻地鑲嵌著大小不一的小石頭,每一塊石頭上都用綠色的字鐫刻著一個人的名字。這是30年來參與恩格貝綠化事業的近萬名志願者的名字。志願者不僅來自中國,還有不少來自日本、美國、澳大利亞、以色列等世界多國。

「這面牆上每一名字都值得銘記,他們是『庫布其精神』的忠實踐行者。」加拿大共生國際傳媒副總編胡海用鏡頭將「綠牆」定格。

綠富同興——

打造生態產業鏈條

近年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已成為中國社會的全民共識。提升了綠水青山的「顏值」之後,應如何做大金山銀山的「價值」呢?如何將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採風團一行從庫布其綠色發展的實踐中得到啟示:構建綠色生態產業體系。

土豆、花生、黃瓜、沙地西瓜、葡萄、彩色小番茄……走進庫布其智慧農業產業園,採風團一行便被地上、棚里和架子上的瓜果包圍了。海外華文媒體捕捉到的特寫鏡頭裡都是「累累碩果」。

「甘草原來長這樣呀!」在億利阿木古龍農場,歐亞時報社高級記者朱媛媛發出驚呼。帶著好奇,海外華文媒體記者紛紛走進田間地頭,察看甘草長勢。

「阿木古龍甘草產業扶貧示範項目,成功打造了沙漠生態健康產業鏈,也為扶貧事業提供了強大的產業根基。」西班牙僑網總編輯張自如認為,阿木古龍農場探索出的「三到戶模式」、「四到戶模式」和「就業扶貧」等扶貧模式,很有借鑒意義。

除了農業,庫布其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優勢「沙裡淘金」,太陽能資源就是其中之一。在廣袤的庫布其沙漠腹地佔地上萬畝,178萬塊深藍色光伏板整齊排列,在夏日陽光的照射下閃動著耀眼光芒。這是採風團一行在達拉特光伏發電應用領跑基地看到的情景。

「科技助力產業轉型升級」,埃中新聞網總編王永鴻對基地的集中智能運維中心印象深刻,人工智慧、5G和無人機巡檢等技術的應用,讓基地實現了「無人值班、少人值守」的智能化管理。

「很難想像,除了建設牢固的『三級治沙防護體系』,光伏板下面還密植了幾千畝有機紅棗和蒙古扁桃。」環球廣域傳媒集團《非洲華僑周報》特約記者劉婭婷讚歎道,基地採用的「光伏 治沙 農林 旅遊」的模式,延伸了產業鏈條,推動了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實現了地區經濟轉型升級與生態文明建設共贏。

綠色啟示——

講好美麗中國故事

「祖國北疆的『大漠林海』」、「誓將大漠換新顏」系列報道、「探訪沙漠綠洲『恩格貝』」、「沙棘樹:生態環境的綠色之吻」、「創造庫布其綠色奇蹟的杭錦人」……一篇篇鮮活的報道把中國綠色發展的故事向世界一一呈現。在紙媒開闢專版專刊、在電視台推出宣傳片、在網站和新媒體平台及時推送,採風期間,海外華文媒體發揮各自資源優勢,打造全媒體傳播矩陣。

打開《非洲時報》常務副社長梁銓發來的報道鏈接,簡潔流暢的英文讓人讀起來並不吃力。他表示,與中文相比,用住在國的語言講述中國故事更容易被接受。

因為喜歡喝沙漠植物沙棘做成的果汁,奧地利《海內外》雜誌社採訪部主任劉鋮靈以沙棘汁為切入點,採訪天驕沙棘創始人李雲飛,深入考察沙棘的全產業鏈生產過程,向歐洲推介舌尖上的沙漠美味。

7月26日至28日,第七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將在鄂爾多斯召開。海外華文媒體給予高度關注和熱切期待。

「持續關注庫布其沙漠治理問題,華文媒體責無旁貸。」羅馬尼亞《歐洲僑報》副社長孫雨梅表示,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荒漠化防治與合作、消除貧困、沙漠生態科技創新、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護等當前國際社會高度關注的問題提供了廣泛的交流平台。

「沙漠治理問題,世界應攜手面對。」迪拜新聞網副總編輯楊志宏表示,庫布其沙漠治理模式,生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發展理念,為世界防治荒漠化開出了「中國良方」,為推進人類可持續發展貢獻了「中國經驗」,值得向世界推介。

劉婭婷表示,華文媒體應努力做好聯通中外橋樑,向全世界華僑華人和渴望了解中國的國際友人宣介中國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發展的故事。

本報記者 賈平凡文/圖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9年07月24日 第 06 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網 的精彩文章:

中方:美反華公開信左右不了中美關係前進方向
法國一汽車熱到起火 車內眼鏡是元兇

TAG:海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