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廢棄鐵路變成空中花園,街區重生後為紐約帶來20億稅收

廢棄鐵路變成空中花園,街區重生後為紐約帶來20億稅收

一段建於上世紀30年代、雜草叢生的廢棄鐵路,變成紐約最受歡迎的景點高線公園(Highline Park),每年吸引700多萬訪客,並帶來20億美元稅收——這是美國城市改造的經典案例,也是國際設計和舊物改造的典範。

締造這個傳奇的,是約書亞·戴維與羅伯特·哈蒙德,與他們創立的非營利組織「高線之友」(FHL)。

「1999年,我和羅伯特第一次站上廢棄鐵路,那裡長滿了野草和野花,大自然那種詩意的力量深深感染了我們。當時的高線很容易被忽視,它規模雖大,但內部非常破敗,也算不上是一處風景。」近日,約書亞·戴維出席北京CBC建築中心主辦的全球城鄉創新發展大師薈,將「拯救高線」作為城市再生案例,解析其成功背後的社會、政治和經濟原因。他最先想起的,仍是第一次站上廢墟時的震撼,以及想要保護它的直覺。

跟20年前的自己相比,戴維沒有太大變化,仍戴一副眼鏡,光頭造型。20年前,他和哈蒙德住在鐵路附近,一個是青年作家,一個是青年藝術評論家。他們對這片廢墟充滿感情,卻沒有任何城市規劃經驗。

今天的紐約高線公園,是比大都會博物館還受遊客歡迎的景點。它位於曼哈頓西側第十大道南段,長2.3公里,懸空30英尺,連接著紐約22個街區。

從高空俯瞰,這是一條橫亘在城市上空的線型空中花園,鮮花和綠植把這裡裝點得鬱鬱蔥蔥。每年,這裡會舉辦80多場不同類型的免費演出和藝術展覽,接待成千上萬的美國學生來這裡進行戶外歷史或藝術課程,並迎接數百萬來自全世界的遊客,為紐約贏得巨大社會經濟效益。

戴維透露,因為高線公園的名聲,紐約最大的房產開發商Hudson Yards早已入駐這裡,周邊最貴的公寓已經賣到5000萬美元,成為紐約新富人區。文化與商業同步在這裡匯聚,惠特妮博物館、新興文化街區Shend,以及Pier55水上藝術中心紛紛在周邊建立。高線公園兩度獲得美國ASLA專業獎,這相當於世界景觀設計界的奧斯卡獎。

「這個故事是關於時間、關於人、關於我們這些充滿決心的社會活動家,以及那些天才的景觀設計師、熱衷公益事業的人士。我們一起重新塑造了這個城市,讓它重生。」在戴維的描述中,這場遺產保護的經歷如同一場「戰爭」,一場「城市革命」。

拯救高線遺址

2001年年底,戴維與哈蒙德向時任紐約市長邁克爾·布隆伯格提交了一份「拯救高線的經濟影響研究報告」。在這份報告里,他們預估,要翻修高線,需要紐約市投入1億美元資金。

在當時,這幾乎是無法實現的,因為紐約剛經歷了「9·11」重創。

「因為『9·11』,我們失去了43萬個工作機會,GDP減少了100億美元,從2001年9月到2002年,整個城市一直在傷痛中度過的。」戴維說起這個冒險的計劃,仍覺得不可思議。早在1999年,他們就成立了旨在保護高線遺址的FHL,但前一任市長朱莉·安妮已經堅決反對過該方案。「9·11」之後,前景更是未卜。

「對於拯救高線這樣的工程,我們處於完全的劣勢,所有力量都在反對我們。最大的阻力來自政府,市長朱莉·安妮聯合高線附近的居民,一起決意要把鐵路拆除。」戴維與哈蒙德一次次把紐約市政府告上法庭,在法庭和聽證會上,他們數次向法官和議員展示已故攝影師斯騰菲爾德所拍攝的鐵路。照片上,野草叢生的鐵路從鋼筋水泥的曼哈頓穿過。高樓大廈間,一片超越現實的荒蕪景色透出令人驚訝的美。但是沒有任何人支持他們,「幾乎跟我們聊的每一個人都認為,高線就是眼中釘,一點都不好看,應該把它拆除。」

高線的歷史,最早追溯到19世紀美國工業時期。那時,肉類加工街區、西切爾西街區和柯林頓街區是曼哈頓最具活力的工業區,於1847年修建了專用於運貨的鐵軌工程。

早期,紐約城的運貨火車在街上行駛很安全,但隨著交通工具逐漸發達,運貨火車不斷製造交通事故,且死亡率居高不下,成為一條「死亡之街」。

沒想到歷時數年的抗爭,在富豪出身的新任市長布隆伯格那裡,獲得了戲劇化轉機。布隆伯格對保存遺址的倡議持歡迎和接受的態度,經過評估,FHL提出的設計方案,在經濟上也是合理的。

1億美元的改造成本,在紐約經濟低迷期是一筆大數字,但戴維在經濟影響研究報告里提出,公共空間所創造的稅收收入將大於成本。

「我們預計,未來20年,政府將獲得2.62億美元稅收。一座好公園,會將周邊地產的價值推高,如果地產的價值高了,業主會向政府繳納更高的稅。我們知道,政府不能也不會把所有項目的費用承擔下來,所以我們開始進行私募,籌集到了數百萬美元。」戴維驕傲的是,他們預估的2.6億美元稅收,到今天已經增長至近十倍,紐約政府因高線公園獲得20億美元收入,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長。

以文化藝術催化經濟

2003年,「重建高線」的項目面向全球徵集方案,來自36個國家和地區的720支團隊參與了競賽。在數百項設計方案中,戴維仍記得一些天馬行空的創意,「一個參賽作品建議我們建一個1.5英里長的游泳池,還有一份設計是將這裡改造成城市間的過山車。這些想法永遠不會實現,但能讓人們以新的視角重新思考,高線的未來有很多種可能性。」

2004年,FHL選擇由菲爾德景觀設計事務所領頭,多家設計隊伍共同完成園藝、工程、維修與公共藝術等改造工程。設計者的使命,不只要把廢墟變成公園,而且要把公眾吸引到這裡,為這裡注入活力,同時保護自然的神秘與美麗。

高線公園最大的設計特色,就是植物與鐵軌、工業遺迹之間的巧妙呼應。

大名鼎鼎的景觀設計師詹姆斯·科納一直追求人與自然、混合建築與植物之間的關係,在高線公園這個作品裡,他完美實現了工業遺址與田園景觀的融合。當人們踏進公園的綠色步道,從堅硬的混凝土板之間生長出的繁茂植物,以及裸露的鐵軌,都顯示出後工業時代的野性與美感。

「高線公園成了周邊房產開發的催化劑。」戴維說,由於奢華公寓、酒店、文化街區以及博物館等地標建築的入駐,這裡逐漸形成以文化藝術為核心的地段,「每年700多萬人到訪高線公園,這裡成了超出我們預期的經濟催化劑。我們看到高線附近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也看到高線公園為城市環境所貢獻的力量。」

但獲得成功的同時,戴維也發現了問題。「2010年,我們發現不到50%的參觀者來自紐約,50%以上的參觀者是遊客,另外有79%的參觀者是白人。如果一個公園只吸引白人來參觀,並不能展現城市的全貌。為此,我們付出了很多努力。我們希望創造一個公平、多樣的環境,更好地服務社區。」

為吸引更多的非白人群體,而不是把高線公園變成一個富人區的後花園,FHL做了很多努力。今年4月,高線公園開放新的公共藝術空間,由黑人女藝術家西蒙妮·李創作的一尊16英尺高的黑人女性青銅半身像,成為高線藝術空間的標誌。

「現在,我們已經讓非白人訪客群體從2010年的21%提高到了2017年的35%,當然我們還有許多工作要做。」戴維說,高線公園如今已成為紐約最前沿的文化中心,他們每年組織超過80場活動,以免費和開放的姿態,吸引不同人群加入。

「最近我們在高線上演的戲劇叫《七點鐘》,體現了我們對於文化多樣性、居住平等性的創作。來自紐約38個合唱團的1000多名歌手每天晚上7點在高線表演歌劇。他們演唱的故事,來自我們搜集到的紐約人所經歷的故事。」戴維說,如果人們有機會在高線上走一走,就能和1000名演唱者面對面交流,了解高線發展過程中人的因素和高線的歷史。

他經常會想,過去的20年,是紐約重新煥發生機的20年,「紐約獲得的經濟增長,是『9·11』災難發生時,人們無法想像的。高線的故事,其實就是人的故事。今天全世界的城市都在看著高線,希望從中獲得靈感,但是我們希望,能夠仔細地審視自身,看看自己的社區,還有最初的夢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中樑上市面臨融資銷售雙重壓力 銷售目標調至1300億元
人工智慧先行,韓國推製造業復興計劃,欲躋身「製造業全球四強」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