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從心理學角度看,精神病和神經病的區別是什麼?

從心理學角度看,精神病和神經病的區別是什麼?

生活中,由於語言本身的靈活性導致了我們在很多辭彙的使用上不夠嚴謹,這不能說是我們用錯了,只不過很多時候由於時代的發展,辭彙本身的語義變得豐富了,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詞語或者一句話在不同語境下含義不相同、容易混淆的事實,這個事實也會引起一些交流障礙。

今天我們要論述的課題是神經病和精神病的區別以及它們在醫學科學上的含義,我們是如何將它們混淆的呢?首先,我們有必要提一下這兩個詞語的規範釋義。

神經病,漢語基本解釋是神經系統疾病。是由於神經系統的組織發生病變或者機能發生障礙導致的疾病,在俗語中,常常被用作精神病的俗稱,其實,醫學上神經病特指神經組織發生器質性病變。

精神病,漢語基本解釋是人的大腦功能紊亂而突出表現為精神失常。醫學上又稱精神疾病,多是由於生物學、心理學以及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導致認知、情感、意志等精神活動出現障礙。

二者容易被混淆的原因就在於,我們常拿神經病作為對精神病的俗稱。比如我們形容一個人「發神經」,可能就是我們看到一個人突然歇斯底里、大喊大叫,或者是瘋瘋癲癲自言自語。

外在表現

精神病和神經病的外在表現是完全不同的。神經病產生的直接原因是我們的神經組織受到損傷,會產生疼痛、麻木、暈眩、身體功能失調,最終導致失眠、失禁、癱瘓、顫抖、抽搐、肌肉萎縮無力等癥狀。

而精神病的發生則是受到生物學、心理學和社會因素的共同影響,這類疾病通常有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和個人特質也有關係,外在表現為感覺障礙、知覺障礙、精神障礙、情感障礙、智力障礙、記憶障礙等。

複雜的神經組織發生結構改變、功能失調都可能引起精神疾病,長期處於負面精神環境中或者受到極大的刺激後超過心理臨界值就會引起精神病。下面,我們由淺入深地舉例說明二者的不同。

一、神經刺激反應

你冷不防地在某人背後大喊一聲,那個人被嚇到了,導致手中的杯子掉落了,你會覺得這個人是犯了神經病嗎?不會,那麼這個人是犯了精神病嗎?也不是。其實,他不過是神經受到刺激,產生了應激反應,需要把手騰出來做防衛。對,這就是正常的神經刺激反應而已。

二、神經衰弱

你去另一個人身後大喊一聲,那個人一下子被嚇哭了,這時候你就感覺,「哇麻煩了,這麼嚴重啊?完全超出預料之外了」。人的神經反應通常是有規律的,我們的行為也是有規律的,神經受到刺激後行為超出常規的話就有一些病變了,不過,這種被嚇哭的情況也是屬於稍微正常的,也就是心理脆弱,有些神經衰弱罷了,根據現代醫學觀點,所有人或多或少都有點精神疾病。

三、精神病

這次你跑去一個平常很要好的人背後嚇他,這個人被嚇了一大跳,立馬歇斯底里起來,瘋狂地大喊大叫,還追著你不停地打,力氣也突然變大了,最終在身邊人的阻止下才停下來。我們排除其他不合理的因素,在所有人看來這只是一個正常的玩笑,事後調查發現那個人沒任何損失,那麼,這就是精神病了。

患有精神病的人不受主觀控制,只要受到相應刺激,就會做出嚴重的過激反應,直到宣洩完壓力為止。好比正常人洗手,一兩遍就好了,有潔癖的人可能會洗十幾遍。無論是初期精神疾病還是後期精神疾病,都有不受本人控制的成分在裡面。

四、神經運動疾病

還有一種不受控制的異常表現,比如,一個人坐在對面和你面試,其他一切都正常,回答問題也很優秀,但是,他嘴裡會不停地發出「啵」「啵」這樣的聲音,很多人可能不會在意這個細節,其實這是一種叫妥瑞氏症的神經運動疾病。神經病就是這樣,看起來一切都很正常,但是行為上卻有功能不正常的地方。

神經病的表現主要是行為上的,而且通常也沒有什麼危害性,因為大多數情況下患者的自主意識是正常的,思維認知心理與常人無異。精神病的表現主要是精神上的,可能會讓患者失去正常的判斷能力,思維走向極端。

由於神經病通常伴隨著神經組織受損病變,這一點也會引起精神病。相似的發病原因,讓我們會覺得神經病就是精神病。比如,神經組織發生病變,神經受到壓迫,可能會引起四肢麻木這樣的神經病,也可能會引起狂躁症這樣的精神病。

相似的病症表現也會是我們無法判斷一個人是神經疾病還是精神疾病,比如,失眠,神經組織受損,或受到壓迫可能導致失眠,而長期的焦慮、壓抑也可能會導致失眠。有時候判斷一個人是否是精神病患者,需要去醫院做詳細診斷才能下結論。

現實意義不同

精神病和神經病的的區別在現實意義或者說生活意義上有很大的不同,它們的可預防性,可治療性會對生活對現實產生極大的影響。相對來說,神經病是較為「好」處理的一個對象,因為那是神經器質性病變導致的,在預防上也沒有有太多複雜的地方,處理應對的唯一標準就是醫學科技的發展,醫療技術好了就可以治療。

相比之下,精神病的患病幾率更大,也難以進行預防和根治,難以進行有效治療和複發的可能性也很大,但是又不能置之不理,因為它對人的影響是不可預測的。一個抑鬱症患者如果不及時進行心理治療可能會嚴重到墜入自殺或者殺人這樣極端自我毀滅的傾向。由於緊張壓力造成的失眠,可能會在長期環境下發展成嚴重的抑鬱症。

所以,在平常生活中,我們要注意自身心理健康,一旦出現精神、情緒、情感上的異常,就要及時去自我疏導,放鬆,自己解決不了就要去找心理醫生,要時刻保持一個輕鬆自然的狀態。

最理想的標準是,每一天都早起早睡,每一天起床都是心情愉悅精神充沛,每一天晚上睡覺時都是安穩入眠。有個小訣竅:可以把自己想像成一隻在森林裡生活的熊,或者其它的自己喜歡的動物,每天有規律地生活和休息。

- The End -

作者 | 墨菲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精神分析引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心理學家:成年女孩和爸媽一起睡,很正常
五十歲左右的人有多少存款才不焦慮?心理學家的看法很一致

TAG:第一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