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考古證實,4000年前中國人已用毛筆,蒙恬造筆歷史被顛覆!

考古證實,4000年前中國人已用毛筆,蒙恬造筆歷史被顛覆!

作為大秦帝國的猛將,蒙恬不僅被譽為「中華第一勇士」,而且相傳發明了文房四寶之一的毛筆,所以又被稱為「筆祖」。

晉朝《古今注》:「自蒙恬始造,即秦筆耳。以枯木為管,鹿毛為柱,羊毛為被。所謂蒼毫,非兔毫竹管也。」宋朝《太平御覽》引《博物志》曰:「蒙恬造筆。」

然而,隨著地下文物的不斷「挺身而出」,蒙恬造筆的歷史被顛覆了,尤其是陝西石峁古城的出現,更是證實早在4000多年前的中國人,就已經使用毛筆了。

1954年,在長沙郊外的左家公山上,新挖掘的15號戰國楚墓令考古專家欣喜若狂,因為墓中出土了一套完整的書寫工具,有銅削、竹片、小竹筒,更有一支完整的毛筆。

出土時,毛筆套在一枝小竹管內,筆管長18.5厘米,口徑0.4厘米,筆毛長2.5厘米,選用的是上好的兔箭毫。作法是將毫圍在桿的一端,用麻絲纏住,外加髹漆。

事實勝過雄辯,左家公山毛筆(見下圖)的出世,證實了毛筆不是蒙恬發明。

其實,後來在戰國古墓中,也有發現毛筆的存在。比如,在河南信陽長台關的戰國楚墓內,也發現了一支竹竿毛筆,與左家公山毛筆極為相似,說明當時毛筆已經廣為流傳。

對於左家公山毛筆,學者給予定義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毛筆」。那麼,能否說明中國毛筆最早出自戰國,距今最多只有2500年歷史?其實,通過考古發現,中國毛筆的歷史不斷被刷新!

上世紀,殷墟被發現之後,起初人們認為甲骨文僅是「刀刻文字」,然而通過對甲骨文的研究卻發現:有多處用毛筆描邊,再刻寫文字的痕迹。換言之,商人先在龜甲上用筆寫好文字,然後再用刀刻,主要因為毛筆字不易保存,唯有刀刻文字才能流傳下去。

學者研究確認,商朝日常書寫並非「刀筆文字」,而就是毛筆,我們所見到的甲骨文,完全是因為商人認為事情重要,需要流傳下去,才刀刻文字。

其實,結合史料和考古來看,商人早已使用毛筆。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說:「秦謂之筆,楚謂之聿,吳謂之不律,燕謂之弗。」各國對毛筆稱呼不一,其中楚國稱之為聿。殷墟考古之後,學者在甲骨文上就見到了「聿」字。

那麼,商朝是中國毛筆的起源嗎?21世紀,又有了更驚人的考古發現,證實4000多年前中國人就使用了「毛筆」!

1976年,在陝西榆林市神木縣高家堡鎮石峁村,考古專家對石峁古城進行初步考古挖掘。2012年,國家再度組織深度考古石峁古城,在這一次考古中,學者有了無數重大發現,比如石牆裡驚現玉器、戰國才出現的「 瓮城」等,其中還有關於毛筆的信息。

在這座距今4300年的石峁遺址中,考古專家在外城東門附近,發現了200多塊彩色壁畫(見下圖)。那麼,這些壁畫究竟使用什麼工具繪製的呢?

學者根據顏料層遺留的痕迹判斷,石峁先民繪製圖案的工具,應該就是毛筆。

其實,不論是不是毛筆,但肯定是一種軟筆工具。顯然,石峁遺址的彩繪,至少說明當時已經有了毛筆的雛形。至於究竟是不是石峁先民發明了毛筆,如今還不能肯定,但應該還有更早的歷史淵源!

從考古物證來看,蒙恬肯定不是毛筆的發明者,最多如蔡倫改良造紙術等一樣,屬於毛筆的改良者。

事實上,古人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清朝學者趙翼在《陔余叢考》中寫道,「筆不始於蒙恬明矣。或恬所造,精於前人,遂獨擅其名耳。」因為蒙恬之筆,比前人的更好用,所以才獨享發明毛筆的榮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家雜評 的精彩文章:

英國學者:蹴鞠是足球起源的結論,很荒謬而且站不住腳!
張仲景醫學水平究竟如何?方舟子竟這麼評價!

TAG:百家雜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