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媒介技術哲學範式的興起:作為認識論或方法論的傳播學

媒介技術哲學範式的興起:作為認識論或方法論的傳播學

胡翼青 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

對於傳播學是什麼或者傳播學的研究對象是什麼,討論甚多卻無定論。不僅研究散亂,而且也談不上有什麼知識體系。表面上看,有一個所謂的「五W」框架,但其間除了時間的線性連接關係,其知識域並無更深層次的邏輯聯結。有學者注意到傳播學更像是一門橫斷性的學科,這種觀點有其敏銳性,但並沒有進一步點出幾乎所有橫斷性學科的特點均更接近於認識論與方法論,而並非是一種歷史性的知識體系,所以這種觀點並沒有帶來關於傳播學的認識論革命。

傳播學被當作關於媒介的知識體系純粹是因為在大眾傳播時代人們傾向於將媒介看作一個機構、一個行業或頂多看作一個自律性非常有限的場域,所以關於媒介的知識被誤以為是一種關於傳媒專業的知識體系。然而,當互聯網出現以後,這種理解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今,媒介這個場域是如此地無遠弗屆,幾乎成為社會各個行業的技術座架,他律著社會的各種場域,逼迫這些場域以它的邏輯思考和行動。從時間的角度來說,媒介先於個體,並成為個體認識世界和行動實踐的先在框架。從權力結構的角度來說,媒介變成了一種組織、建構和支配社會的元權力,社會頂層設計的色彩變得越來越明顯。

當媒介作為當下社會的技術座架,重塑著社會的時間觀、空間觀和權力關係時,從技術哲學的角度思考社會就變得理所當然。而技術哲學對媒介問題的審視,本身也為技術哲學帶來了更豐富的想像。二者的相向運動在傳播領域構成了一種全新的認識論和方法論,我們姑且把這種新的認識論和方法論的異軍突起稱為媒介技術哲學範式的興起。

近一段時間以來,傳播研究領域「技術哲學」的視角大量湧現。技術哲學的幾個主要傳統,無論是討論技術與存在意義關係的現象學和存在主義技術哲學傳統,還是討論技術與權力生產的馬克思主義技術哲學傳統,或是討論技術與個體相互關係的文化批判技術哲學傳統,似乎都在傳播領域有一定的發展。

受到技術哲學的啟發,傳播學者們開始意識到可以從完全不同的角度理解媒介及其傳播。

從時空關係的角度來看,媒介把空間變成時間,又把時間變成空間。空間可以通過媒介體系及其敘事規則變成媒介事件(即一種以事件方式重現的時間客體),而事件(一種以發生次序不斷發展的時間客體)則可以通過媒介體系及其敘事體系建構一個意義的空間。與物理時空不同,媒介通過「事件—空間」的二象性,形成了自己所獨有的時空。

從空間的角度看,媒介既是一種意義彙集的空間,又是呈現和征服空間的手段;從時間的角度看,媒介既是一種將歷時性事物共時化的手段,又是將共時化事物歷時化的手段;從權力的角度看,媒介既是一種權力鬥爭的空間,又是一種權力再生產的空間。一切社會現象與社會行為似乎都可以通過媒介對時空和權力關係的重組來加以闡釋,一種基於媒介所組織的時空和權力關係的認識論正在成型。

技術哲學範式讓傳播研究者意識到如果把傳播學當作一種認識論和方法論而不是知識體系,就可以極大地激活這一原本被看作應用社會科學的學科的理論潛力。如果傳播學與技術哲學可以完成相向而行的話,哲學可能會發生像語言哲學轉向那樣的轉向——媒介哲學轉向。

但是,媒介是否就等同於技術,作為制度的媒介和作為文化的媒介該置於何處,仍然值得我們審慎對待和深入思考。另外,技術哲學是否能被媒介技術研究簡單套用也是一個問題。一般技術通過物質世界影響到精神世界,在兩種世界的聯結中扮演著間接而複雜的角色。而媒介技術則直接組織和建構人的精神世界和社會世界,是個體知與行的直接座架。一般技術與媒介技術到底存在何種差別,這種差別是否會影響到理論的套用,這一切都需要我們更深入地反思與追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上海合作組織: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的新平台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