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蘇軾是她的師爺,歐陽修是她姨姥爺,9段人生經歷讓人憐惜!

蘇軾是她的師爺,歐陽修是她姨姥爺,9段人生經歷讓人憐惜!

她是這樣的一位奇女子,生在「大門不出,二門不進,待字閨中,專攻女紅」的封建社會,一生經歷了北宋哲總、徽宗、欽宗,南宋高宗四位帝王時期,蘇軾是她的師爺,歐陽修是她的姨姥爺,父親和公共都是朝廷高官,丈夫是一位金石古玩專家。

可就是這樣身世顯赫的她,一生卻經歷了國破、家亡、財散、再嫁、離婚、終身沒有子女的多重苦難,但任何人生的苦難沒能掩蓋她超越時代的才華!後人評價她為「一代辭宗」,「詞國皇后」,「千古第一才女」。最後,她以72歲的高齡畫上了人生的句號。這個千古奇女子就是——李清照!

1、那一年,她18歲,他21歲

想了解李清照的少女時代,我們必須從一首詞說起——《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這是一幅充滿浪漫色彩的畫卷,突出了李清照善於白描的詞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委婉含蓄,造就了她稱謂宋詞婉約派代表人物的底蘊。李清照出生在北宋年間的士大夫家庭,她的父親李格非是蘇軾的弟子,進士出身,官至禮部員外郎,提點刑獄。母親王氏則是北宋第一狀元王拱宸的孫女。

說起王拱宸,大家可能不是很熟悉。但是說起與王拱宸一起參加科舉考試的歐陽修大家一定不陌生,當年王拱宸與歐陽修一起參加科舉考試,王拱宸中了狀元,歐陽修也只是進士。後來王拱宸和歐陽修還都娶了宰相薛奎的女兒。從這個角度講,歐陽修還是李清照的姨姥爺。

所以說,李清照出生的家庭,父親是朝廷命官,母親是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這也奠定了李清照的書香氣質,這是與生俱來的緣分和生而就有的資質。這首《如夢令》據說是李清照十五六時的作品,此作一出,一時洛陽紙貴,當時很多詩詞大家均贊口不絕。

也正是李清照的才名吸引了當時還在太學院讀書的趙明誠,趙明誠是當時的禮部侍郎趙挺之的公子,而且還是一個金石古玩愛好者。兩家門當戶對,兩個年輕人又都是才華橫溢的青年俊才。所以,順理成章地走進了婚姻的殿堂。那一年,李清照18歲,趙明誠21歲。

不過,有一點我們必須要說明,儘管趙挺之和李格非都是朝廷命官。但都是清官,沒有太多的家底。據說,趙明誠與李清照成婚後,趙明誠還在太學院讀書,每隔半個月回家看望李清照一次。每次回家前,趙明誠都要到當鋪當點衣物,然後去市場買點碑文和果實,帶到家中,與李清照相對研玩咀嚼。看著遠古的碑文和什麼的文字圖畫,兩個人似乎沉浸在遠古的幻覺與遐想之中。

就這樣,婚後生活儘管物質上是清貧的,但是他們有詩詞,琴棋書畫,金石古玩,在精神生活上有過著絕對超塵脫俗的默契與享受!

2、他負笈遠遊,她黯然銷魂

古代還是男尊女卑的社會,趙明誠與李清照結婚後,不僅要在太學院學習,而且還有經常出去遊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嘛。而且,在古代思想中,一個男子,整天與妻子廝守在一起,是最沒有出息的表現。

一年,趙明誠負笈遠遊,李清照一個人在家獨守,正趕上一年一度的重陽節。李清照很是思念趙明誠。但是,李清照是何等高雅的人。即使思念也不能明說啊。於是乎,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一首《醉花陰》在把酒東籬間誕生了。詞中不僅體現了李清照嚮往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恬淡與洒脫,更以花中四君子的菊花自喻,既高潔優雅,又委婉含蓄。

薄霧濃雲愁永晝, 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 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 簾卷西風, 人比黃花瘦。

3、人生不只是「溪亭日暮」,現實無情地讓她重新思考人情冷暖

正如蘇軾的一句詞: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任何人的命運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上天更沒有對千古才女李清照格外照顧。

就在李清照出嫁趙家的第二年,歷史走到了北宋徽宗的年代,一場持續已經的黨爭再度上演。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被打為「元祐黨籍」,罷官去職,被勒令回歸原籍。而此時,李清照的公公,也就是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卻因為是「元豐黨籍」而開始一路高升,成為宰相蔡京之下的尚書左丞。

李清照怎能坐視父親的遭遇?於是只能去求公公趙挺之。但是,當時的封建社會,兒媳婦是不能直接與公公交談的。李清照只好給公公寫了一首求救詩。怎奈趙挺之卻選擇了袖手旁觀。政治生命遠比兒女私情重要得多啊。李清照無奈之下感嘆道:「炙手可熱心可寒,何況人間父子情!」

似乎一夜之間,那個「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的少女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無情的現實和真實的人間冷暖!

4、黨爭是怎麼回事?

在這裡,我們不得不說一下宋朝這場黨爭的來龍去脈。事情是這樣的,我們一定知道,在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中,有一位叫王安石,在宋神宗期間,王安石得到重用,大膽推行王安石變法。當時就形成了以王安石為首的變法派和以司馬光為首的保守派兩大派系。

北宋元豐八年,宋神宗去世,年僅九歲的哲宗繼位,大權由宣仁皇后掌握。於是,宋哲宗即位之初,全面廢除了王安石變法,重新啟用保守派司馬光為宰相。支持變法的政治派別,被時人稱之為「元豐黨人」,反對變法一派,則被稱之為「元祐黨人」。

也就是說,宋神宗的年號是元豐,他支持變法,變法派就是「元豐黨人」。而宋哲總即位之初的年號是元祐,他剛開始反對變法,那麼保守派就是「元祐黨人」。但是,從宋哲總開始,一直到宋徽宗期間,皇帝的立場經常變化。時而支持變法派,時而重用保守派。實際現在看來,這些只不過帝王心術,政治手腕。但是,皇帝永遠是無罪的,下面的大臣只要站隊了,就會風水輪流轉了。

5、當蘇軾的學生真的很不幸

李清照的父親叫李格非,這個人很了不起,進士出身,書法家,禮部員外郎,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的學生。可也正是因為是蘇軾的學生,李格非後來被打上了一個標籤——「元祐黨籍」。

蘇軾的人生經歷告訴我們:越有才華的人,往往越追求浪漫和完美,而那種詩情畫意般的浪漫和正直只能讓他一而再,再而三地被貶職和外放。李格非的才華受益於蘇軾,但政治命運卻因為蘇軾而幾經沉浮。

李格非被貶回老家後,李清照在京城也沒有立足之地,只好回到老家陪伴父親,與趙明誠兩地分居。可是,花無前日紅,人無百日好。原本仕途一路高歌猛進,對親家李格非的遭遇袖手旁觀的趙挺之也倒霉了。

趙挺之與宰相蔡京交惡,先是蔡京打倒了趙挺之,後來宋徽宗又罷免了蔡京,重用趙挺之。沒想到蔡京再度被起用,趙挺之再度被打倒。幾經周折,趙挺之著急上火,積勞成疾,一命嗚呼了。這時,宋徽宗又起用了元祐黨人,大赦天下,李清照再度跟隨父親李格非回到京城。終於與趙明誠再度相聚。

6、易安居士——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

李清照回來了,這回趙家在京城混不下去了,趙明誠無奈之下帶著李清照和全家回到了山東青州老家。那一年,李清照25歲,趙明誠28歲。回到老家後,李清照給自己的居住地取名「歸來堂」,自號「易安居士」。易安與歸來正是取自南朝詩人陶淵明的《歸去來兮》中的一句話「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

回到山東老家後,李清照與趙明誠雖然失掉了往日在京師的優越生活,但也得到了靜居鄉里的平靜與安逸。他們在青州一呆就是十年。十年間,他們相互支持,賦詩作詞,研究文學,研文治學搜求金石古籍,度過了一段平生少有的和美日月。在此期間,趙明誠則把全部精力放在了書寫自己的《金石錄》中,李清照則全力支持協助丈夫完成著作。

青州古城是古齊國的腹心地區,是古老的文物之邦,豐碑巨碣,所在多有,三代古器,時有出土。李清照和趙明誠繼續節衣縮食,收藏了大量的珍奇古玩,名人字畫。

7、靖康之恥,國破家亡財亦散

當時間來到了公園1127年,北宋這個國家迎來了滅頂之災。金人大舉南下,攻破了宋朝的首都東京汴梁,還擄走了徽欽二宗,北宋滅亡了,趙構一路跑到杭州建立了南宋。這時,李清照還在青州。而趙明誠則去南宋當官了。

李清照根據當時的天下大勢,知道青州早晚也要落入金人之手,於是抓緊時間整理數年來與趙明誠收集的金石古玩,整理了十五車,先從陸路,後轉水路去南京投奔趙明誠。可是與趙明誠團聚的日子並不長久。公元1129年,年僅50歲的趙明誠一命嗚呼。李清照從此流落南方,戰火燒到了南國。李清照躲避戰亂,幾經周轉,金石古玩大部遺失。

流落南方期間,李清照的思想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我們從她的一首《聲聲慢》可見一斑!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8、被迫改嫁,遭遇家庭暴力,不屈命運,大膽選擇離婚

公園1132年,李清照到達杭州。經歷了國破家亡,喪夫散財之痛的李清照,此時已經心力憔悴,無奈之下選擇了再嫁張汝舟。張汝舟可不是一個好東西,他娶李清照並不是因為李清照的才華橫溢,而是覬覦李清照和趙明誠的金石古玩。可是,當他知道這些金石古玩已經遺失之後,對李清照的態度每況愈下,後來甚至對李清照家庭暴力。

李清照就是李清照,她不像其他封建時期的女人選擇生活的逆來順受,她毅然決然地將張汝舟為官期間徇私舞弊向官府揭發,並且提出與張汝舟離婚。儘管張汝舟被降職了,李清照也離婚成功了。但根據宋朝的法律,女人告夫要入獄三年。李清照入獄了。後來再很多父輩和夫輩官員的搭救下,李清照在獄中呆了九天後獲得釋放。

9、我就這樣看著歷史的興衰,看誰笑道最後

其實,人生有兩種境界,一種是在出世精修中獲得靈修的人生和宇宙感悟。一種就是像李清照這樣的人,在人生戲劇般的苦難、折磨、落差中堅強砥礪。

她的一生經歷了「驚起一灘鷗鷺」的浪漫,「知否知否」的人生頓悟,「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思念,「冷冷清清,凄凄慘慘」的無奈...

但是她享壽72歲,以在古代絕對的高齡,笑看人生滄桑,冷對世事沉浮。那些曾經叱詫風雲的政治人物,又有幾人記得?而她,一個封建時期的奇女子,卻讓人永遠記得,她是詞國皇后,她是一代詞宗,她是千古第一才女,她做到了「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機易測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中國神話中創造人類的是女神,而西方創造人類的是男神?
文言文究竟該如何學?告訴您三個錦囊妙計!

TAG:天機易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