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春秋五霸其實是「春秋五伯」,「霸」原來有這些含義

春秋五霸其實是「春秋五伯」,「霸」原來有這些含義

說到春秋五霸戰國七雄,或許每個人都對這段歷史有著或淺或深的了解。春秋時代是我國歷史上一段紛爭不斷的時代,而在春秋時期,歷史上湧現了許多的諸侯國,這些諸侯國各有所長,各據一方,互不相讓,在社會更迭與思想交替的大潮中穩住國業、實行霸業。

那麼「春秋五霸」的「霸」字究竟是什麼含義,難道只是單純地意指「霸主」嗎?

其實並不是的,單看春秋五霸這四個字,許多人對他們的理解都是「霸王」、「霸主」,認為春秋五霸是春秋時期的五個霸王,意圖稱霸天下、實現霸業的王者。但其實,春秋五霸的意思並不是春秋時期的五個霸主,「霸」具有更深遠的含義。

其實要是說通假字的話,人們多少就能理解了,在學習語文課程時,每個人都接觸過通假字和通假字的原理。在古代的時候,現今有些字體字形暫時還沒有被發明出來,於是原先有的字形就承擔了一部分字詞原來沒有的意思。而春秋五霸中的「霸」字,其實是「伯」字的通假字。

那麼「春秋五伯」又是什麼意思呢?伯其實是周朝的一個職位名稱,大家都知道,在周朝時,周王對天下的土地實行分封制,天子將土地按照意願分配給皇室的親戚,或者朝廷的功臣。這些皇室血親或者是功臣在拿到土地後,要代表周王室鞏固王土,治理地方,而這就是「伯」的由來。原先被周王室分封土地的人,就叫「方伯」,後來的「伯」也是取自「方伯」這個詞。

雖說在現在人的理解中,「春秋五霸」好像也沒什麼不對,畢竟是梟雄一樣的存在,有野心有功績,一心想要統一天下。不過在古代,「霸主」的含義還是與今天有所區別的。在周朝,能代天子鞏守四方、討伐異己的才叫霸主,不過到了後來,每個被分封的地方都有了自己的想法,每個被分封的地方都想統一天下並稱王,所以春秋五伯才逐漸轉化為了春秋五霸。

不過,春秋五霸的五個領導人,在那個時候依舊不能被稱為是「霸主」。因為周朝時的霸主需要被天子認可,對周天子而言,霸主是一種權力的實行機關,專門代替天子討伐不臣,這才是原先霸主的由來。而到了後來,春秋五霸各國其實並沒有分出一個明確的高下,而各國的領導人也都不想當一個統治天下的霸王,他們之間發生的戰爭最多的結果就是兼并。

直到到了後來的戰國,霸主這種概念被各個諸侯國相繼捨棄,也就是說霸主理念逐漸淘汰出了人們的視野。不過春秋五伯的「霸」還是留存至今。

想了解更多有趣的歷史,就關注那樣的歷史挺有趣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挺有趣 的精彩文章:

孫權發誓不用龐統,是因為龐統長相醜陋嗎?
華佗被曹操所殺後11年,為何又去給關羽刮骨療毒?是死後復生嗎

TAG:歷史挺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