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商隱最好懂的一首無題詩,通篇都是大白話,讀完卻陷入沉思

李商隱最好懂的一首無題詩,通篇都是大白話,讀完卻陷入沉思

在我國古典詩歌中,李商隱的詩無疑讓人又愛又恨,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愛的是他的詩很美,恨的則是他的詩很難懂。世人對李商隱的詩,最多的評價便是晦澀難懂,以至於李商隱有著「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當然,並不是說李商隱的詩就沒有一首好懂的。比如,他的《無題·八歲偷照鏡》便是最好懂的一首無題詩。

《無題·八歲偷照鏡》是李商隱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這首詩是李商隱16歲的時候,追憶青梅竹馬的初戀對象所寫的一首愛情詩。在這首詩中,李商隱從她八歲開始「偷照鏡」寫起,到她十五歲待字閨中,通篇50字都是大白話,所以很好懂。但因為初戀是一個人很難磨滅的記憶,所以讀完李商隱的這首詩,通常會陷入沉思。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李商隱的這首《無題·八歲偷照鏡》:

八歲偷照鏡,長眉已能畫。

十歲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學彈箏,銀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親,懸知猶未嫁。

十五泣春風,背面鞦韆下。

詩的開篇兩句「八歲偷照鏡,長眉已能畫」,意思是說,她從八歲開始就有了愛美之心,開始偷偷地照鏡子,並且已經能夠把自己的眉毛畫成長眉了。因為古代以長眉為美,有「青黛點眉眉細長」之句,所以李商隱這裡的長眉是唐代典型的妝容。而李商隱對少女細緻入微的觀察,說明兩人是青梅竹馬的關係。

「十歲去踏青,芙蓉作裙衩」,意思是說,她在十歲的時候,就可以親手製作印有荷花的衣裙,去郊外踏青遊玩。這兩句化用了屈原《離騷》中的「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簡單來說,就是少女已經有了自己的審美喜好和品味。

「十二學彈箏,銀甲不曾卸」,意思是說,她從十二歲開始,便學習彈箏,套在手指上的銀甲就一直沒脫下來。從這兩句詩中,可以看出她學藝的刻苦,不荒廢一點一滴的時間。長時間細緻入微的觀察,也從側面反映了李商隱對她的情愫越來越濃。

「十四藏六親,懸知猶未嫁」,意思是說,她十四歲的時候,就因為快要到待嫁的年齡了,於是便藏於深閣,迴避關係最親的男性戚屬,這個時候她可能在想何時出嫁吧。古代女子十五歲便到了待嫁的年齡。從這兩句詩中的少女心理來看,她應該是對自己和詩人的愛情結果有所期待。

最後兩句「十五泣春風,背面鞦韆下」,情緒則急轉而下,意思是說,她十五歲的時候,卻背對著鞦韆,在春風中哭泣。至於原因,李商隱並沒有表明。但多半是父母未能如她願。「泣春風」,是少女的哭泣,也是李商隱的嘆息。一段青梅竹馬的戀愛,沒有結果,自然就要天各一方了。

綜觀李商隱的這首詩,將少女很長一段時間的生活經歷,寫得栩栩如生,已然可以窺見他在少年時的才華。雖然有青澀,但是情感純真,動人心弦。其實,李商隱在後來的一些無題詩中,也寫過這段無果初戀。所謂「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讀完這首詩,你是否陷入沉思,想起了你的那段初戀記憶呢?

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詩歌 的精彩文章:

此人路遇盜賊,當場寫下一首詩,盜賊看後主動撤退,他寫了啥?
李白最經典的一首五言律詩,開篇兩句便氣勢不凡,令人拍案叫絕

TAG:今日詩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