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時有微涼不是風」,最美「夏日」詩詞!這5首,最經典!

「時有微涼不是風」,最美「夏日」詩詞!這5首,最經典!

大暑,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夏天最熱時候的開始。大暑的三候是:「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這時候雨量增多,濕氣較重。

在中國古語中,「暑」是「熱」的意思。就熱來說,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而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中的「中伏」前後,日照最多,氣溫最高,天氣也最熱。

大暑,作為24節氣中比較重要的節氣,千百年來流傳下了數以萬計的詩篇。或借物抒情、或心生抱怨的、或感懷時光流逝、也有卧榻扇風品茶,不一而足,讓我們一起來品讀。

唐·白居易《銷夏》

何以銷煩暑,端居一院中。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

熱散由心靜,涼生為室空。此時身自得,難更與人同。

在所有的關於大暑的詩篇中,作者以為白居易的這首寫的最為妙極。大暑雖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節,但詩人白居易卻能悠然處之。

在濃蔭深厚的小院中,放把椅子端坐其間,窗下有涼風習習,室內空無一物,正好給人清爽的感覺。由「熱散由心靜」而演化出的「心靜自然涼」,傳承千年,經久不衰。

宋·楊萬里·《夏夜追涼》

夜熱依然午熱同,開門小立月明中。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

大暑節氣,熱是永恆的主題。但是也正是處於這樣的場景中,詩人們最是反其景而行之,寫下了最是曼妙、清涼的詩句。尤其是宋朝詩人楊萬里的《夏夜追涼》最是堪稱絕唱。

夏日夜間,天氣酷熱,熱得讓人無法安眠,甚至連一絲風都沒有,這時候走出小屋,在幽靜的有著蟲鳴的竹林深處,一種微涼沁人心脾,給人以寧靜、給人以清涼,給人以哲思。

宋·黃庭堅《大暑水閣聽晉卿家昭華吹笛》

蘄竹能吟水底龍,玉人應在月明中。何時為洗秋空熱,散作霜天落葉風。

夜晚暑氣散了以後,邀得三五好友,攜幾壺濁酒,竹笛吹起,婉轉悠揚,在水閣上吹風賞笛,音樂洗盡這整日的炎熱,讓泠泠音符化作清爽秋風,人生愜意,何及於此?

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之稱。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遊學於蘇軾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士」。

唐·元稹《大暑六月中》

大暑三秋近,林鐘九夏移。桂輪開子夜,螢火照空時。

瓜果邀儒客,菰蒲長墨池。絛紗渾卷上,經史待風吹。

大暑至,秋臨近,林子里依稀透過的鐘聲能讓人感覺夏日的暑氣在一點點消失。螢火蟲在林中飛舞,備好瓜果,邀來好友,談天說地,觀史閱經,靜享夏日的好眠時光。

全詩描寫的淡雅隨性,尤其是螢火蟲照亮夜空,微風吹動著經史書籍,這一份祥和和寧靜,涼風習習,如何不給人一種清涼之感呢?正是這唯美的描寫,讀之心靜而涼意生。

宋·司馬光《六月十八日夜大暑》

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人情正苦暑,物怎已驚秋。

月下濯寒水,風前梳白頭。如何夜半客,束帶謁公侯。

與白居易、元稹相比,司馬光面對酷暑的心境就頗有愁緒。聽著夏蟲鳴叫,看著螢火蟲在荒蕪的庭院里飛舞。明明正是酷夏,卻一下子有了秋涼的感覺。韶光易逝,年華不再,慨嘆不已!一樣的風景,一樣的場景,不同的人和不同的心靜,就會生出不同的感觸來。

讀者們,關於「大暑節氣的詩詞」,大家怎麼看?如果喜歡本文章,請轉發收藏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道 的精彩文章:

國學經典《左傳》,濃縮的5句精華,年過30讀之,人生受益匪淺
曹雪芹的身世,原來都寫進了《紅樓夢》!深度解讀,一起圍觀!

TAG:文史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