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系列:「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孩子是如何造就的?
佛學
07-24
安撫與行為的強化
嬰兒會以各種行為來測試是否可以得到自己需要的安撫,當某一種行為可以得到安撫時,就會重複這種行為,又因此再得到安撫的話,以後就會更常出現這種行為。
藉著這種方式,安撫強化了行為。成人和嬰兒一樣需要安撫,也同樣會以自己認為可以有效得到安撫的行為來表現。
記得我們提過的一個原則——「任何形式的安撫都比完全沒有好」。
如果沒有足夠的正面安撫來滿足我們的需要,我們就會尋求負面的安撫。
如果一個人在小時候曾決定「我要尋求負面的安撫,以免完全沒有安撫」,在他長大成人以後,負面的安撫就會和正面的安撫同樣有效地強化他的行為。這個觀念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為什麼人常會重複一些好像在自我懲罰的行為。
這個觀念也可以幫助我們打斷負面安撫的模式,藉此改變尋求安撫的方法。
比如我們可以為自己設定要尋求覺得愉快的正面安撫,以代替痛苦的負面安撫,每當因為一個新行為而得到正面安撫時,就會強化我們以後重複這個新的行為。
安撫的質量和強度很重要,這兩者都無法量化,但我們可以理解的是,安撫出自何人,用什麼方法給予,都會造成主觀上對安撫有不同的評價。
比如說我們寫這本書,如果有一個TA大師從頭讀到尾,然後給予正面的評價,這個安撫對我們來說,顯然比一個門外漢翻一翻目錄和前言就稱讚我們,要來得強多了。
同樣的,一個小孩如果因犯錯被父親禁止,父親以搖手說不可以,和大吼並拳打腳踢比起來,顯然後者的負面安撫要強多了。
在人際交往中,你是這樣的孩子嗎?不斷地玩著心理遊戲,讓別人來給你負面安撫?
※精彩故事:生存的智慧
※TA系列:有些愛,其實是傷害——批判過度
TAG:准提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