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產的家居為什麼這麼惡俗
家是品位的體現。圖/KINFOLK
這世界上有一種丑,叫做「我爸媽、大姑、二姨、三舅姥爺家裝修了新房子」。
文/鄭依妮
中國裝修界有個未解之謎:防盜門為什麼是棕紅色的?這種自帶老年富貴感的顏色實在難以討年輕人喜歡。家居審美的代際差異,彷彿隔了一條東非大裂谷。中產階級的精神導師保羅·福塞爾說:「小心你的房子,它使你的社會等級一目了然。」
這世界上有一種丑,叫做「我爸媽、大姑、二姨、三舅姥爺家裝修了新房子」。199元兩件的花開富貴瓷梅瓶里插著一支風姿綽約的雞毛撣,電視櫃旁邊滑稽且廉價的卡通毛絨,搭配著棕紅色的雕花桌椅,無處不散發一種無法抑制的乍富心態。而卧室里滿牆的碎花牆紙,寫滿了女主人的粉紅公主夢和男主人的家庭地位悲劇。
馬家輝說:「上世紀60年代的人們喜歡西化的審美,但玩得並不熟練。所以他們的家裡一方面有國人看來十分華麗的歐美風格,一方面又摻雜了中國傳統的鄉土味道,混搭起來難免顯得惡俗。」
「我爸媽、大姑、二姨、三舅姥爺家裝修了新房子」類似的吐槽帖在網路上層出不窮。
Micheal Young是定居在香港的英國設計師,他從1995年就開始涉足室內設計和產品設計。據他觀察,在90年代初期,大多數中國家庭的室內裝修尚無統一風格,更無審美可言。他們的房間雜亂無章,尤其茶几和餐桌上幾乎都是餐巾盒、果盤、杯子等各種零碎物件,甚至剩菜。衣櫃、床頭櫃擠得滿滿當當。
「歐洲人的家居和中國有許多不同之處。如果沒有特別的需要,歐洲人的卧室傢具很少,有人乾脆把電視放地上。西方家居大部分都用白色的門,給人乾淨、明亮的感覺,而中國人喜歡把門包得很複雜。地毯和地板也有著巨大差別,歐美很多家庭使用地毯,而在中國,別說地毯使用比例,找一家專門賣整體地毯的實體店都很難。我喜歡地毯帶來的溫暖和舒適感,但很多中國人的客廳,進去都是反光的地磚,顯得很冰冷。」
不過,這種觀感在慢慢改變。隨著中國年輕一代有了自己的房子,家居裝修成了新中產另闢蹊徑體現自我格調的新舞台。再也不用忍受一進門就是三層水晶、打開後閃耀著鄉鎮 KTV 霓虹光芒的客廳主燈;再也不用看到碩大的中國結掛在自家牆上,被批發城檔次的「鴻運當頭」國畫辣眼睛;再也不用看到紅棕色流線型木沙發爭奪存在感而頭疼,坐上去更是腰腿疼。
「為官三代,始知吃飯穿衣」,中國人的家居品位提升的速度很慢,在品位沒有提升上來之前,通常被稱為「暴發戶」。錢鍾書曾說,俗意味著比合適過度。
因此,當中國新中產們看到「極簡」與「克制」的無印良品家居時,彷彿找到了一劑解藥。無印良品被認為是當代最有代表性的「禪的美學」體現,設計師原研哉賦予無印良品的設計理念是「空」。這符合新中產大力追捧的 「斷離舍」生活哲學,彷彿迫不及待要與過去的惡俗家居審美一刀兩斷。
無印良品收穫了大量年輕的中國粉絲。圖/無印良品
「藏青是中上階層的顏色,紫色屬於貧民階層。除藏青色外,顏色越柔和或黯淡越有檔次。」
隨著「廣州設計周」「設計上海」這類家居設計展的參與人數不斷創新高,設計師和商家們發現,中國新中產更願意把錢花在家居設計上。
2016年的中國廚衛報告顯示,相較於60後、90後消費群體,70後、80後群體裝修花費佔比高。作為中流砥柱的70後和日益嶄露頭角的80後新中產,有著堅實的經濟基礎,表現了較強的購買力。台灣新銳設計師邵唯晏說:「台灣接觸外界的時間較早,民宿的裝修審美都走得比較前。但近幾年內地整體的審美開始有很大的提升,人們漸漸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而不是盲從主流。」
這些新中產跨過開發商給的奇葩戶型和裝修公司理所當然的蠻橫建議,以及七大姑八大姨的「裝修實用經驗談」等種種深坑之後,漸漸找到了自己要的生活格調。住在上海的80後攝影師Seven剛剛裝修了自己在靜安區的120平方米新家,她一口氣打掉了五個房間的六堵牆,把家裡設計成餐廳、客廳、廚房都連在一起的超大空間。她說:「家是你的,你有你的生活習慣,你有你的生活態度,你有你的審美觀,要堅持做自己。」
格調與品位的體現,依然是劃分普通中產和高級中產的重要指標。從物以稀為貴的說法到新中產對暴發戶消費習慣的鄙視,隱隱有一種小眾等同於高級的心態。小眾的裝修風格也意味著不隨波逐流、有自己的看法和獨特的品位。中產之家在中國尚無前車之鑒,他們需要不斷地調整才能確立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他們手中有至少兩本家居類的「聖經」,比如KINFOLK和CASA。時尚博主DC常給粉絲推薦小眾而有品質的家居美物。她說:「我是小眾時髦患者,只有美的東西是最好的解藥。在我的家裡容不得任何一件有用但是不美的東西。」
KINFOLK已然超越「家居」範疇,成為中產逼格「聖經」。圖/KINFOLK
選用不同色系的家居裝飾也代表了中產所屬的階層與身份。保羅·福塞爾說:「藏青是中上階層的顏色,紫色屬於貧民階層。除藏青色外,顏色越柔和或黯淡越有檔次。」
如今,最熱門的牆面顏色就是「高級灰」,這類極簡的、禁慾式的冷感美學成了新中產眼中的高級。他們往往把家裡布置得一眼看上去就像一個畫廊,把冗雜、瑣碎的各種內飾都儘可能地隱藏起來,將極簡主義貫徹到了極致。家裡牆壁的莫蘭迪色、簡潔的高級灰搭配金屬線條,以及掛得恰到好處的藝術品,都向客人宣告了主人的階級地位。
1989年出生的李美珍在一家科技公司擔任人事經理,婚後她和先生一起買了一套二手公寓,對於翻新裝修有一番心得:「粉刷牆壁是最快的翻新方法,我在網上問了一些家裝達人他們的牆面色號,然後自己在網上買油漆自行調色。我在客廳牆面用的是灰色,卧室是藏藍色和靛青色。」毫無疑問,這是目前在各大家居網路上最流行的顏色。
中產買得起的小件藝術品也進入了家庭,李美珍為自己的卧室與客廳精心挑選了幾幅後現代主義的畫。在牆上掛放藝術品的技巧也頗為講究,細緻到高度和位置。
年輕人對家裝自有一套。圖/Furniture Packages
差異不只在審美標準,還有需求意識和生活態度的轉變。串門如今是不禮貌的打擾。
為了將來能和父母、孩子同住一個屋檐下,李美珍把70平方米的房子硬是隔出了三個房間。最小的一個房間大約4平方米。
房價上漲讓城市人均住房面積縮小的問題越來越明顯,面對居高不下的房價,大戶型成為奢侈,小戶型是大多數年輕中產的選擇。日本設計師青山周平說:「現在很多房子都越來越小,如果你是大房子,就不需要考慮太多。但如果你的房子是30平方米、40平方米,那麼你必須要考慮生活中最需要的功能。所以我覺得裝修的過程最重要的是讓人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到底是什麼、自己到底需要什麼,這個是很重要的。」
更小的生活空間要求所有的家居產品具備更多的功能性,比如可以隨意移動的摺疊沙發床,既可以摺疊收納,也可以在有需要時撐開為一張可以睡覺的床。與宜家合作的英國設計師Kit Neale說:「英國的年輕人通常居無定所,經常要搬家。而且他們喜歡混搭的感覺,他們很少會成套地購買家居用品,而是選擇其中某一件單品。」
能當外套穿的沙發毯。圖/宜家
對於新中產們這種需求的轉變,宜家2017年的PS系列更注重產品的功能性和流動性,比如可堆疊的儲物箱、拼在一起能變成沙發的扶手椅、能當外套穿的沙發毯等。宜家的產品設計師Lina Vuorivirta說:「我們希望創造一個更為靈活且具有流動性的家居環境。我們已經看到很多人買沙發床來代替沙發了,這是一種 fluid home 的想法。」她所提到的 fluid home,大致可以理解成流動的家庭空間,客廳不僅僅是社交的地方,也可能成為很多人用餐和睡覺的主要場所。
年輕新中產們和上一代人的審美差異,其實不只在審美標準本身,更多在於對自身需求的意識以及生活態度的轉變上。上一代人相互串門是基本的社交娛樂方式,客廳是一家人坐在沙發上喝茶閑聊嗑瓜子看電視待客的重要場所。如今,城市人際關係不再熱衷於互相走動,串門甚至是一種冒昧打擾。
電視顯而易見不是新中產們的媒體,電視牆怎麼裝本身就是個偽命題,電視、茶几、沙發這「客廳三件套」也並非必不可少。相比起來,防盜門太丑要怎麼補救以及開放式廚房如何控制油煙,才是更值得思考的問題。對於年輕中產家庭而言,客廳不再是以社交功能為主的場合,其地位甚至低於廚房和卧室。現代裝修本身已經打破傳統空間間隔的概念,更強調私人的舒適感。
舒適靈活成了關鍵。圖/宜家
居住空間的功能區分會越來越模糊,忙碌的中產更希望擁有一個能融合就餐、休閑和工作的綜合空間。
年輕中產家庭注重卧室的布置。對於患有輕度失眠都市病的新中產而言,睡覺更加成了一件需要儀式感的事。枕芯應該選記憶棉還是蕎麥、床墊選彈簧還是乳膠、睡前聽音樂還是白噪音、往 MUJI 香薰機里放薰衣草還是葡萄柚精油,每個問題都馬虎不得。床墊比床更重要,睡衣質地是否足夠柔軟,眼罩分夏季款和冬季款,必備助眠設備以及記錄深度睡眠的時間,每一個都必須清楚分明。
Lina Vuorivirta說:「我們創造這個宜家的PS系列,就是給生活在都市中的年輕一代,製作一個可拆卸可變化、靈活的可以適應他們家居需求的系列產品。舒適變成了一個至關重要的部分。」
如今新中產家庭的廚房不僅僅是烹飪空間,同時也是社交空間。宜家每年都會推出《中國都市人家居指南》,這兩年的關注點也從客廳變成了廚房。宜家2016年的報告指出,大多數中國人的廚房擁有非常多的炊具,如何合理安排所有廚房用具、小家電及各種食材,如何合理利用空間、讓烹飪變得更有效率,以及如何更好地和家人共度用餐的美好時光,大家還有些不知所措。
中國人的廚房總是擁有非常多的炊具,卻不知如何合理安排所有廚房用具。
宜家家居設計總監 Marcus Engman 說:「宜家不斷傳達希望人們更好地享受『在家吃飯』這件事情。」她估計有 70% 的購物者都想在廚房有自己的「小島」,派對客人可以在這裡圍觀做飯,孩子們可以在這裡做作業,家人能在這裡吃飯。
空間融合將成為未來家居的另一個趨勢。居住空間的功能區分會越來越模糊,忙碌的中產們更希望擁有一個能把就餐、休閑和工作三者融合在一起的生活空間,客廳不只是休閑,餐廳不只是吃飯,而卧室也不只是睡覺。
(本文轉載自《新周刊》487期)
裝修知識更有趣,關注「裝哪兒」了解更多家居裝修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