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札薩克制:清朝管理西北少數民族的有效手段,另類的土司制度

札薩克制:清朝管理西北少數民族的有效手段,另類的土司制度

「札薩克」一詞在蒙古語中的意思是政令、法令和執政官,清朝時成為一旗之長的稱號,每個旗設置札薩克一人,管理軍事、行政、司法、稅收等全部事務,實際就相當於一個效忠於清王朝的公國國王。

札薩克制:清朝管理西北少數民族的有效手段,另類的土司制度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清朝疆域圖


一、何為札薩克制

凡回民,唯哈密、吐魯番以札薩克制。——《欽定大清會典》

自古以來,中華大地都是一個多民族聚集的多民族國家,自然也存在著各種宗教信仰與文化差異,而我國的各朝政權對遼闊疆域的統治都是政教分離的,而在清朝時期對西域地區統治時卻出現了一個例外,那就是在哈密和吐魯番地區實行的札薩克制,這恰恰是一種政教合一的羈縻措施。

札薩克制是清朝的八旗制度的組織形式和方法的基礎上建立的一種制度,只要勇於統治漠南蒙古和西域的哈密、吐魯番地區。盟旗制度中的各個階層官吏都是由理藩院來選擇確定的,蒙古王工、台吉等擔任著主要官職。而盟旗制度的核心和基礎是「旗」,由若干旗組成一盟,有盟長,主要負責定期組織各旗會盟。掌管旗內各項事務和發號施令的是旗長,而這裡的旗長就叫做「札薩克」,「每旗各設札薩克一人,總理旗務」。

札薩克旗制的組織架構是如何的呢?札薩克之下設有吐薩拉克奇台吉,意為協理台吉,主要協助札薩克處理旗內各項事務,在札薩克不在或者發生事故時,代行札薩克的職權。所以這個人也是極其重要的,並且是札薩克絕對信任之人,由他在旗內選拔,並呈報理藩院核准之後才能任命。

權力和地位稍遜於協理台吉的是管旗章京,在滿語中叫固山額真,也就是漢人所叫的都統,主要協助協理台吉處理旗內事務,雖然職權和協理台吉不相上下,但是卻沒有代行札薩克職權的權力,所以稍遜一籌。擔任這個職務的人也是札薩克從旗內選拔任命。

有正職都統,當然應該也有一個副手。副都統在蒙古語叫梅倫章京,受協理台吉和掌旗章京的監督領導,管理地方的旗民事務。一個旗內具體要設置幾個梅倫章京還是要由蘇木(牛錄)的多少來確定,也是札薩克從旗內選拔任命。

札蘭章京在滿語中又叫甲喇章京,漢語叫參領,一般是留個蘇木設置一員,有札薩克在旗內選拔任命。

蘇木章京又稱為牛錄章京,漢語叫佐領,主要管理蘇木中的治安、徵稅和兵籍等一切事務,由札薩克在旗內選拔任命。

札薩克制:清朝管理西北少數民族的有效手段,另類的土司制度

哈密王府一角

輔佐蘇木章京的官職叫昆都,也叫驍騎校,主要管理蘇木中的軍事事務,每蘇木設置一人,由札薩克在旗內選拔任命。

拔什庫又叫領催,由札薩克從旗民中選拔任命,領受蘇木章京和昆都的命令,負責徵收稅負、調查戶籍等事務,沒個蘇木內設置六名。

達魯噶在漢語中叫什戶長或什長,遇到戰爭的時候為十人之長,需要指揮兵丁,平時聯繫和處理十戶中的各種雜務。由蘇木章京從本蘇木的兵丁中選拔任命,向札薩克報備核准。

蘇木又叫牛錄、大箭和佐領,是札薩克旗的基本單位,在《理藩院則例》中記載道:「蒙古每百五十丁編為佐領,設佐領一人,驍騎校一人,領催六名,驍騎五十名。每六佐領,設參領一人。」關於驍騎是指在戰爭的時候需要出動的戰鬥力量,「每三丁共一驍騎,遇到出征等事,以二丁差遣,一丁留家。」

札薩克旗內有著如此層次分明、職責分工明確的組織架構,就像一個微型的小國家一樣,這樣的有效統治對清朝經略西域時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


二、哈密和吐魯番地區是如何實施札薩克制的

對於一個地區的統治方式方法隨著時間的不同也會發生變化,有可能是進步,但也有可能是退步。在清朝還無暇西顧之前,在西域大地上馳騁著的是準噶爾人的鐵騎,但是在清朝雄才大略的代代君主眼裡,西域是一片必不可少的拼圖,只有西域拼入中華大地的版圖國家才算是完整的。

札薩克制:清朝管理西北少數民族的有效手段,另類的土司制度

哈密王府

當時的準噶爾人對勢力範圍內的維吾爾人並不友好,而是大肆壓迫剝削,使人們都怨聲載道。又加上準噶爾部落的自我膨脹,屢屢侵擾吐魯番、哈密等這些被清朝視為西部咽喉的地區,他們正把自己的命運一步步推向深淵。

哈密是最早歸附清朝的地區,剛開始時面臨著極其複雜的政治形勢,敵對勢力準噶爾部虎視眈眈,隨時有可能兵臨城下,而想要得到清政府的有力保護,就要成為正式臣民。


臣既擒塞卜騰巴爾珠爾,並噶爾丹屬下諸人,厄魯特必不悅臣,而哈密又素弱,用是危懼,伏乞庇而安之。且臣所畏者,策妄阿喇布坦也,祈皇上降赦,使勿害臣,給臣敕印,俾恃以無恐,以保我疆土,且使葉爾欽、吐魯番等聞之,必共欣羨,各思嚮往。

——《親征平定朔漠方略》中額貝杜拉給康熙皇帝的上書

自古的歷史上只要是有著正義旗號的戰爭都是合理的,而正義就是從光大的民意中而來。此時的哈密人已經不忍準噶爾部的欺壓了,而清政府想要順利的掌控西域,能夠得到廣大維吾爾民眾的民心是重大勝利。

額貝杜拉正是當時統管著哈密的頭目,之前一直依附於噶爾丹蒙古,年年向其納貢。但是隨著「馬迪事件」的發生,在哈密回部中自上而下都產生了歸附清朝的想法。因為在準噶爾部中策妄阿喇布坦和噶爾丹產生了分歧矛盾,清政府派了一個名叫馬迪的員外郎前去「頒恩賜」,結果在完成任務返回行至哈密五六里的地方,被噶爾丹的手下截殺。由此在清廷中發生了一次征伐不征伐噶爾丹的辯論,最後還是用理智壓制了衝動,清政府決定先不征伐噶爾丹,還放回了先前關押在甘州的哈密維吾爾人,取得了哈密地區維吾爾人的一致認可好評。


哈密回子頭目額貝杜拉達爾汗伯克,差回子阿林伯克,賚奏章及進貢獨峰駱駝一頭,馬二匹,駱駝八頭,小刀一柄,誠心歸投皇上……臣等白帽之族,自古以來,皆系皇上之人,向來進貢受賞。

——《親征平定朔漠方略》

額貝杜拉歸附清朝的心意已決,還承認西域是歷代中原王朝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並對康熙皇帝保證「若噶爾丹來,臣等相機竭力擒之」,雖然後來沒有抓住噶爾丹本人,但是在巴里坤額貝杜拉抓住了噶爾丹的兒子塞卜騰巴爾珠爾,交給了清政府,這也說明哈密和噶爾丹的關係徹底決裂。

之後,康熙皇帝給額貝杜拉「特賜蟒袍、貂帽、金帶等物」,「授達爾漢伯克額貝杜拉為一等部長,食俸掌印……賜額貝杜拉管轄哈密國印。」額貝杜拉成為了哈密地區的札薩克,子孫世世代代為新疆的統一和安定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札薩克制:清朝管理西北少數民族的有效手段,另類的土司制度

吐魯番郡王府

比哈密地區歸附稍晚的是吐魯番地區,額敏和卓帶領吐魯番維吾爾人在魯克沁等地與準噶爾部做著英勇的抗爭,但是在雍正王朝雍正帝忙於對權力的鞏固,顧不上西域事務,把吐魯番和哈密地區的兵力回撤。也說服額敏和卓內遷到瓜州,額敏和卓逐漸確立了自己在吐魯番維吾爾人中的絕對地位,被雍正帝封為札薩克輔國公,也將瓜州的維吾爾人「編旗隊,置掌旗章京、副掌旗章京、參領、佐領、驍騎校各員,如哈密例」。

後來額敏和卓及其子孫又為清政府有效統治西域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具體詳見《這位清朝名將平叛亂、戍南疆,維護祖國統一,不應被忘記》一文。

三、清朝統治西域的政策

要想有效通知一個文化特色、思維形式等不同的地區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歷史上有多少王朝就是因為沒能夠處理好而留下了後遺症,輕則攪得邊境人民民不聊生,重則被少數民族滅國取而代之。而清政府作為一個入主中原的曾經游牧民族,他們更加清楚自己面臨著的問題,針對統治西域的問題,也採取了多方面的措施政策。

札薩克制:清朝管理西北少數民族的有效手段,另類的土司制度

吐魯番維吾爾族美女

1、政治上實施札薩克製為主的籠絡政策

前文說了在哈密和吐魯番地區實行了札薩克制,讓清廷認可的札薩克在本族部落里管理各項事務,大力培植額貝杜拉和額敏和卓兩大家族,讓他們世襲爵位,並讓他們家族成員在領地內或者領地外擔任官職,根據軍功加官進爵。這些統治者對本部族人員的關係和治理也是最有效的,就是這種以札薩克製為中心的另類懷柔政策,讓西域廣大的土地納入了清朝的版圖。

2、經濟上給予豐厚的利益

在被準噶爾部統治時期,維吾爾人的賦稅沉重、徭役繁苛,這樣的殘忍統治肯定會引起反抗,維吾爾人不堪忍受,哈密、吐魯番回部相繼擺脫準噶爾部的奴役,歸附了清政府。他們得到了應有的尊重和重視,清廷在前期免除他們的賦稅,鼓勵屯田。在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也伸出援手,給予他們經濟上的幫助。



札薩克制:清朝管理西北少數民族的有效手段,另類的土司制度

抗擊準噶爾

雖然清政府在對西域的統治上使用了札薩克制,在前期時,形勢複雜的情況下,起到了穩定當地民族情緒的關鍵作用。但是隨著後來清政府對札薩克的需要和不顧及,本意為好的札薩克制又走上了準噶爾統治的老路,變成了「農奴制」。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在西域相繼發生了很多起人民起義,到最後清政府為了統治和發展的需要,逐漸撤銷了札薩克制,將土地進行了重新分配,這就是新疆歷史上的「改土歸流」。

鷹眼說:歷史在進步,管理制度和理念也要隨之發生變化,不然會壞大事,還會被歷史無情的淘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