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公謹戰功有限,為何比秦瓊排名還要高?專家:沒他,李世民必死
唐貞觀十七年(643年)二月二十八日,在位多年的唐太宗懷念戎馬歲月,尤其對諸多功臣頗為感激。於是,唐太宗本著「為人君者,驅駕英材,推心待士」,讓大畫家閻立本為二十四名開國功臣,按正常身材繪製畫像,後懸掛於凌煙閣。
這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這些功臣是有排名,次序是根據他們的功勛以及在唐太宗心目中的地位。如今人們提到凌煙閣功臣,只會想到長孫無忌、尉遲恭、秦瓊等人。
對排在十八位的郯國公張公謹,鮮為人知。人們納悶的是,在唐朝建立過程中,也沒有立下赫赫戰功,為何他能入凌煙閣,而且還排在十八,要知道秦瓊排在末位。一個人的成功,往往在於抓住了機會,張公謹就是如此。
張公謹之所以入選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最大的貢獻在於他在玄武門之變中的表現。眾所周知,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一生中最為關鍵的時刻,是生是死在此一舉。那麼,張公謹究竟有何貢獻呢?
李世民在策劃玄武門軍事行動前,內心很糾結,甚至還佔卜一番。張公謹獲悉後,對李世民說道:「凡卜筮者,將以決嫌疑,定猶豫,今既事在不疑,何卜之有?縱卜之不吉,勢不可已。願大王思之。」
聽了張公謹這番話後,李世民深以為然,自此下定決心。玄武門之變時,張公謹與長孫無忌等人埋伏在玄武門。當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被殺後,「東宮、齊府精兵二千馳趣玄武門。」
縱然李世民等人都是驍勇善戰,可對面是兩千人,局勢萬分緊急。在這千鈞一髮之際,臂力過人的張公謹站了出來,他一人之力就關閉玄武門的大門,將兩千人擋在門外,「公謹有勇力,獨閉門以拒之。」
這一功績可了不得,如果不是張公謹站了出來,玄武門之變可能就失敗了。當然,李世民也記得張公謹的功能,「以功累授左武候將軍,封定遠郡公,賜實封一千戶。」貞觀元年,張公謹擔任代州都督,在任期間頗有政績。
貞觀三年,張公謹上疏認為討伐東突厥的時機已經成熟,並列舉了六條理由,「頡利縱慾逞暴,誅忠良,昵奸佞,一也。薛延陀等諸部皆叛,二也。突利、拓設、欲谷設皆得罪,無所自容,三也。塞北霜早,餱糧乏絕,四也。頡利疏其族類,親委諸胡,胡人反覆,大軍一臨,必生內變,五也,華人入北,其眾甚多,比聞所在嘯聚,保據山險,大軍出塞,自然響應,六也。」
唐太宗認為張公謹有理有據,遂兵部尚書李靖為行軍總管、張公謹為副總管。事實證明了張公謹的遠見,東突厥平定後,張公謹進封鄒國公,改任襄州都督。
參考資料:《舊唐書·張公謹傳》、《資治通鑒》
※楊貴妃的死亡之謎揭開?日本人:馬嵬坡被殺的女子,是楊貴妃替身
※72年尼克松訪華,帶來一個絕密情報,指出中國一件絕世寶物下落
TAG:十三姨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