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古代錢幣有個洞而外國沒有,原因居然是……

中國古代錢幣有個洞而外國沒有,原因居然是……

中國古錢很多都在中間打個洞

比如下圖對比

中國古錢

外國古錢

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是因為天圓地方嗎?

說到這個問題,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天圓地方,這是古代中國人對世界的概念。中國古人將這種思想體現在日常設計的方方面面,比如我們常用的筷子

但真的是這樣嗎?

以前曾有研究中國貨幣史的學者認為,秦半兩是象徵天圓地方的。戰國時天圓地方的觀念也很盛行,因此許多人就將兩者聯繫起來,誤以為秦始皇是在天圓地方的觀念下創造了外圓內方的半兩錢。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統一幣制,最開始鑄造「重如其文」的半兩錢。而後出於市場商品流通的需要,錢幣也慢慢縮小。至秦後期錢型變小,雖然重量不及之前,但銅錢仍以「半兩」為名,後人稱之為「秦半兩」。

從此中國的銅錢取得了外圓內方的固定形式,一直延續到民國初年。所以不少人認為「秦半兩」作為初始模板是天圓地方的開始

「秦半兩」

所以以前的學者的想法可歸納為:

所以這篇文章就這麼結束了?

怎麼可能!

轉折開始——

隨著考古的不斷發現,戰國時秦國鑄造的各種錢幣中就有一種圓形的,後人稱它為「環線」,也叫「圜錢」。在其後不斷發展為方孔。其由圓轉方的原因有人說是為了方便銅錢上的字體排列整齊,也有說是為了方便鑄造。

「環線」

秦統一六國後,秦始皇將這種秦國老錢推向全國。

所以事實上

由此可推斷:天圓地方並不是古錢有孔的主要原因。

斗膽猜測一下原因

既然不是這個原因,那我們就不憚於用中國人在製造工藝上的「小聰明」來揣測這件事。

便於攜帶

"中間有孔,一穿就走"。這就和我現在銀行一組硬幣用紙包邊是一個原理。而且像古羅馬,古阿拉伯等國家的貨幣以金銀為主,銅錢較少,若是從中間穿孔,則會加劇磨損

製作方便

西方古代小費用是不用錢交易的,日常交易多是用以物換物和鹽來完成。金銀幣則是作為貨幣的儲存手段,所以量少。而且外國錢幣是用衝壓法鑿出來的,鑄造起來費時費力,所以量產效率低

而中國的銅錢需要大規模的使用,鑄造方法就是將融化的銅倒入模具,可這種方法會產生毛邊。這時候工匠們就會拿著一根方形的棍子穿在中間,便於挫毛邊。這時候有人就會問,我拿個圓棍不行嗎?這樣錢中間的孔不就是圓的了。你們想像一下錢幣套在圓棍上,我們邊挫錢邊跟著轉,可能挫一枚錢要花上一個世紀。

錢幣模具「錢範」

材質問題

關於上文所說的便於攜帶問題,可能有人會問:我們穿孔方便攜帶,難道外國人就想不到?你這是在低估外國人的智商。

這就要考慮到錢幣材質問題了。

金銀穿洞會加劇磨損。古代中國就有盜錢幣上銅料的做法,何況是很貴的金銀?

那麼問題又來了?為什麼我們不用金銀鑄幣

其一:古時金銀的產量較低。比如從明朝開始,隨著對外進出口貿易和開採的增加,白銀才成為主流貨幣。

其二:是因為古代中國的經濟繁榮程度遠大於外國,單純的金銀無法滿足商業流通的需求。特別是到商業貿易極度繁榮的宋代,連銅錢的供應量都不能滿足商業的發展紙幣也就從那時誕生。

北宋市井圖和紙幣

其三:外國的古代很多都是小國寡民,可能理個髮都要出個國。甚至早期歐洲,國家這個概念還沒形成,而是一個個城邦。金銀作為天然的貨幣,自然能得到更多的地區或國家的認可。這就與中央集權制的古代中國很不相同。

古代雅典城邦

圖像vs文字

中國古幣上面多是用字,比如xx通寶、xx元寶各種。字體四四方方,每個字體之間相互獨立,中間開個方形的孔還便於將周圍的字排列整齊。

而外國錢幣則多人像、圖畫為主,而且外國文字大都一長串,開孔真的不合適。

中國古幣

外國古幣

當然,這些也只是小編的斗膽推測。古幣有孔究竟是何原因至今尚無明確定論。不知道各位怎麼覺得的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懂點收藏 的精彩文章:

這些紀念幣居然「上天」了!

TAG:懂點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