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牙 14 年,我花了 10 萬塊
「有多疼?」
「你聽說過馬德堡半球實驗嗎?想像你的腮幫子是那個鐵球,被 8 匹馬扯著。」
有人這樣形容拔牙的感受。
馬德堡半球實驗
圖片來源:網路
很多人都對看牙充滿了恐懼,除了疼痛的記憶外,無論是醫療器械運轉起來的聲音,還是牙科里奇怪的氣味,都足以讓不少人望而卻步。
對牙科的恐懼甚至可能是一種心理疾病。它被稱作「牙科恐懼症」,癥狀表現為治療前和治療期間的緊張、焦慮、恐懼,比如心跳加快、血壓異常、出汗、肌肉緊張、面色蒼白等。
一項關於牙科恐懼的流行病學研究顯示,關於牙科操作的焦慮患病率約為 10%。
從 9 歲起就「常駐」牙科的泡泡說,每次躺在牙科椅上,即使已經打了麻藥,感受不到疼痛,但聽到電鑽磨牙的聲音,還是會手腳發涼、心跳加速、渾身發抖。
今天,我們找了幾位牙科的「常客」,來聊一聊他們的看牙之路。
圖片來源: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
看牙「老江湖」,治療時還會渾身發抖
@ 泡泡,23 歲,看牙 14 年
泡泡與牙科的初次相遇發生在 9 歲的時候。
換牙那幾年,因為年紀還小,泡泡沒少吃甜食,再加上父母不是很重視她牙齒的清潔,很快,她的牙齒就出現了問題。
第一顆疼起來的牙是左上方的臼齒,如果用舌頭去舔,能感受到牙齒上有個洞。一次,泡泡凌晨 4 點被痛醒,不自覺地吸了一下,瞬間整個大腦都像觸電一樣,傳過一陣痛感。
拖了一個月,泡泡終於被媽媽帶去看牙醫。那是她第一次去牙科,在模糊的記憶里,她「被牙醫姐姐拿著一個很大很大的機器鑽牙齒」,可能是不小心碰到了神經,「那一瞬間整個人都痛到要死了」。
自那以後的十幾年裡,泡泡對牙科產生了深深的恐懼。每次去看牙的時候,她都會早早等在門口,然後硬生生從早晨拖到中午,等到所有人都看完了,再慢慢挪到椅子上。
圖片來源: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
大三那年,泡泡第一次拔牙,拔掉了左上方倒數第二顆。躺在椅子上,她乖乖張開嘴巴,等著醫生注射麻醉劑,覺得痛感「還在可以忍受的範圍內」。
直到幾分鐘後,麻醉劑開始起作用,醫生拿出了一個小型的「老虎鉗」,坐在她面前,甚至哼起了歌,泡泡的內心「幾乎是崩潰的」。
開始拔牙的時候,醫生一邊嘟囔著「真難拔」,一邊不斷用力。
「從醫生的動作中,我能感覺到他在用很大的力氣。」泡泡回憶道。
大約十幾分鐘後,拔牙結束了,泡泡咬著棉花從椅子上起身,哭喪著臉。牙醫指了指托盤裡沾滿血跡的牙,讓她仔細看看,泡泡慌忙閉上了眼。
「其實打了麻藥之後,我就沒什麼感覺了,但是聽到器械的聲音,聞到藥水的味道,還是會心跳加速,眼睛緊閉,一動也不敢動。」
泡泡覺得,看牙時最可怕的其實還是心裡的感覺,因此醫生每進行下一步動作之前,她都要問一下「要幹嘛?痛不痛?」
但即便是這樣,每次看到濺出來的血跡,她還是會覺得自己像一隻任人宰割的羔羊。嚴重的時候,甚至會躺在椅子上發抖。
圖片來源: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
看牙時,偶爾會有其他患者問泡泡:「你還這麼小,牙怎麼就成了這個樣子?」
這時候,醫生總是告訴別人:「人家是老江湖了。」
然而,直到現在,每次一進診療室的門,「老江湖」泡泡還是會渾身冒冷汗。
不過幸運的是,在牙上花了大約 10 萬塊錢後,她的牙已經很少疼了,因為「該做的牙基本上都做了,現在嘴裡原本屬於我的牙可能不超過十顆。」
做完根管治療,我手動合上了下巴
@ 喬伊,22 歲,看牙 15 年
喬伊的漫漫看牙之路始於 6 歲:「最開始是因為換牙,後來開始有齲齒,再後來陸陸續續做了三顆牙的根管治療、做了正畸、拔了智齒,自己都數不清有多少次了。」
比泡泡幸運的是,喬伊兒時的看牙經歷要溫柔許多。喬伊記得,小時候去看口腔醫院的兒科,會有一個小玩偶掛在燈上,醫生的語氣也很溫柔,「簡直是看牙時唯一的慰藉」。
13 歲那一年,喬伊去做了口腔正畸。她還記得剛戴上牙套的那一周,無論是吞咽還是喝水整口牙齒都會感到酸痛。
「想像一下你的牙都要斷了,但是必須要嚼花生的感覺。」
體驗過牙科的一系列操作,喬伊至今最害怕的還是根管治療。
第一次做根管治療的時候,雖然打了麻藥,但當醫生把工具插進牙齒進行清理的時候,她還是感受到一種「深入骨髓的痛」,一瞬間就哭了出來,「感覺半張臉都麻了。」
「就像一下把一根針插進指甲縫裡,還一直搗來搗去……」
喬伊最難忘的一次看牙體驗依舊屬於根管。因為牙根發育不良,醫生需要將她的牙根一個一個打通,還會時不時地碰到神經。
兩三個小時的治療過程里,喬伊一直張著嘴,期間還要不停地去拍片子。因為不能好好吞咽,她的口水止不住地流出來,「真的太狼狽了。」
最後從牙科椅上起來的時候,喬伊驚訝地發現,因為張嘴的時間太長,下巴合不上了,於是自己手動把下巴推了上去。
如今,喬伊的嘴裡還留著一顆智齒,「做好心理準備就去拔。」
除此之外,因為牙齒有一點變形,她又動起了正畸的心思,「在考慮隱適美,等我攢夠錢就去做。」
摘掉牙套,終於敢放肆大笑
@莫離,33 歲,看牙 2 年
莫離的牙很少出現齲齒的問題,但她屬於天生「反頜」,也就是俗話所說的「地包天」。
從 3 歲多上幼兒園開始,莫離就意識到自己的牙和別人不一樣,但是當時年紀小,並沒有什麼概念。
直到五年級的時候,由於學校合併,她去新學校見到新同學,被不認識的男生大聲嘲笑:「你們看她長得好醜!」
初中的時候,莫離曾想去做正畸,父母卻不同意,覺得沒有必要。直到工作以後,結婚生子,她想著「去給孩子開家長會,不能讓孩子因為媽媽的牙齒被嘲笑」,才在 31 歲那年下定決心做了矯正。
剛開始正畸的時候,莫離戴了三個月的擴弓器,每次加力之後,半夜都會疼醒兩三次,吃飯時間也要控制在半個小時之內,以免擴弓器戴不上。
戴上牙套以後,她需要用橡皮鏈和結紮圈加力,「牙疼到腦子也嗡嗡疼」。一次複診後,直接牙疼到什麼都吃不下,勉強吃了一個棗,「就像挨遍了酷刑,全靠冰激凌續命。」
今年 1 月份,莫離打了支抗釘(一種微小骨釘,用來精確控制牙齒移動),因為會磨嘴巴,她在這三天里用掉的正畸蠟幾乎比之前一年用的兩倍還要多。
「剛打上的前幾天基本都是在痛不欲生中度過的,幸好後來就適應了。」
兩年里,經歷了拔牙、擴弓、打骨釘、戴牙套這一系列流程,莫離終於收穫了一口整齊並且咬合正常的牙齒,順便還解鎖了到任何地方都能在衛生間刷牙的技能。
「一路各種酸甜苦辣,雖然甜比較少,但還是覺得太值了。」
正畸前的牙模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正畸之後的莫離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戴上牙套之後,因為擔心不好看,莫離就很少笑了。
摘掉牙套的這一天,她對著鏡子傻笑了很久,甚至還有點不習慣,會習慣性地兜著嘴唇,怕被牙套掛住嘴巴。
她還認真地發了一條朋友圈:
鋼牙君告別了!陪了我一年零八個月,575 天,折磨我卻也幫助我變好,雖然沒有完全達到預期效果,但是終於可以放肆大笑了。
提起口腔科,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帶著口罩的醫生、震動著發出「嗡嗡嗡」的聲音的電鑽、難聞的消毒水和藥物混合在一起的味道,以及難以忍受的疼痛。
但實際上,這些年來,口腔科環境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牙醫們也做了許多改進,力求創造更溫和的就醫體驗。
接受牙科治療時的感受在很大程度上也與個人體質密切相關,並不是所有人都會感受到劇烈的疼痛,因此沒有必要有太多的心裡負擔。
如果害怕看牙,可以試著在就診時戴上耳機,聽一些熟悉的、舒緩的音樂,緩解緊張,也可以多和醫生溝通交流,了解治療流程,及時表達自己的需求。
畢竟,想一想牙疼時吃不好飯、睡不好覺、說不了話的痛苦,就會發現「及時治療」才是王道。
最後,這裡有幾個護牙小 tips:
堅持早晚刷牙、使用牙線或者沖牙器可以很好地保持口腔衛生。
每半年至一年洗一次牙。
如果出現牙痛、牙齦出血等癥狀,一定要及時就診。
本文經由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口腔科醫師 何劍亮審核
— 參考文獻 —
[1]Doerr PA, Lang WP, Nyquist LV, Ronis D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dental anxiety. J Am Dent Assoc 1998; 129:1111.
策劃CC
責編羅布君
※請假兩周的同事,很可能去割痔瘡了
※麻辣燙其實很健康,很多人都吃錯了!放心吃麻辣燙就照 4 步挑
TAG:丁香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