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國家Ⅱ級保護瀕危珍稀蕨類植物:對開蕨

國家Ⅱ級保護瀕危珍稀蕨類植物:對開蕨

國家Ⅱ級保護瀕危珍稀蕨類植物:對開蕨

文:花木君

在1999國家頒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名單中,有一種稀有的蕨類植物,並非生在蕨類眾多熱帶亞熱帶的南方地區,而是生活在北溫帶的吉林地區,這就是對開蕨。

對開蕨(學名:Phyllitis scolopendrium (L.) Newm.),又叫東北對開蕨,是鐵角蕨科、對開蕨屬土生常綠蕨類植物。植株高可達60厘米;根狀莖短而直立或斜升,粗壯,和葉柄基部密被鱗片;鱗片線狀披針形或披針形,淺棕色,膜質,葉柄棕色至褐棕色,長漸尖頭,全緣或略有具間隔的刺狀突起;葉(3-)5-8枚簇生;葉片舌狀披針形,向下略變狹,基部心臟形,主脈粗壯,下面隆起,上面有淺縱溝,葉鮮時稍呈肉質,干後薄革質,棕綠色;孢子囊群粗線形,斜展,囊群蓋線形,深棕色,膜質,全緣,向側脈相對開,宿存。

對開蕨屬廣佈於歐洲、大西洋島嶼、西亞、中亞及東亞、北美和墨西哥等地。我國在1975年9月被發現對開蕨,填補了對開蕨在中國的空白,僅有1種,分布在我國吉林省的長白、集安、撫松地區。由於數量稀少,因此在1999年國務院批准頒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中,對開蕨被列入,保護級別為國家Ⅱ級重點保護

對開蕨的外形很容易和水龍骨科的江南星蕨和表面星蕨相混淆,因而我們將這兩種蕨類植物形態特徵也介紹一下,並進行簡單區別。

江南星蕨(學名:Microsorum fortunei (T. Moore) Ching),又叫大葉骨牌草、七星劍、旋雞尾等,是水龍骨科、星蕨屬附生蕨類植物。植株高30-100厘米,根狀莖長而橫走,頂部被鱗片;鱗片棕褐色。葉遠生,相距1.5厘米;葉柄長5-20厘米,禾稈色;葉片線狀披針形至披針形;中脈兩面明顯隆起;葉厚紙質;孢子囊群大,圓形,沿中脈兩側排列成較整齊的一行或有時為不規則的兩行,靠近中脈。孢子豆形,周壁具不規則褶皺。

表面星蕨

表面星蕨(種拉丁名Microsorium superficiale (Bl.) Ching),又叫攀援星蕨、波氏星蕨、東南星蕨、一枝旗、燈火草等,是水龍骨科、星蕨屬攀援蕨類植物。根狀莖略成扁平形,疏生鱗片;鱗片淡棕褐色,闊披針形,頂端長漸尖,基部卵圓形,邊緣有疏齒,粗篩孔狀。葉遠生,相距約3厘米;葉柄長2-14厘米,兩側有狹翅,基部疏生鱗片;葉片披針形至狹長披針形,厚紙質,兩面光滑;孢子囊群圓形,小而密,散生於葉片下面中脈與葉片之間,呈不整齊的多行。孢子豆形,周壁具不規則褶皺。

江南星蕨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這三種蕨類植物區別還是比較明顯,我們進行簡單區分:

1、種屬不同:江南星蕨和表面星蕨同屬於水龍骨科、星蕨屬;而對開蕨則屬於鐵角蕨科、對開蕨屬。

2、生長不同:對開蕨屬於土生蕨類;而江南星蕨和表面星蕨屬於附生蕨類;表面星蕨攀援性比較明顯。

表面星蕨

對開蕨

江南星蕨

3、孢子囊群不同:對開蕨的孢子囊群粗線形,斜展,向側脈相對開,宿存;而江南星蕨的孢子囊群沿中脈兩側排列成較整齊的一行或有時為不規則的兩行;表面星蕨孢子囊群則是圓形,密布在葉片下面。這是從外觀來看最明顯的區別。

4、分布地不同:對開蕨僅分布在我國的吉林地區;而江南星蕨和表面星蕨則廣泛分布在長江流域及以南各省區。

5、數量不同:對開蕨數量稀少,為國家二級瀕危珍稀蕨類;江南星蕨和表面星蕨則相對比較普遍,數量較多。

對開蕨是相對比較耐寒的蕨類植物,株型矮小,形態優美,四季常綠,即便是大雪紛飛,也是綠色蔥蔥,葉片婆娑,對北方冬季缺少綠色的環境來說,觀賞性極佳,具有較高的市場前景。

作為我國特有的對開蕨屬植物,野生對開蕨資源相對稀少,因而應加大對野生資源的保護力度,同時展開研究和培育工作。從實際栽培來看,對開蕨還是比較容易適應環境,人工栽培相對而言難度不大,因而建議擴大人工栽植規模,一則利於保護野生資源,再則可以滿足不少植物愛好者,同時可以美化生活環境,裝點居室,一舉多得,值得推廣。

2019-7-24易花得木

更多精彩文章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

易花得木yihuademu)(服務號)

宜花得木yihua-demu)(閱讀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花得木 的精彩文章:

李白身世之謎之十:「四序」、「四碑」、「一表」的真偽性
漫談古代文房清供的起源來歷

TAG:易花得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