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母豬飛天的奇蹟:炮彈早發火和不發火都分不清的人,竟成網路炮霸

母豬飛天的奇蹟:炮彈早發火和不發火都分不清的人,竟成網路炮霸

707先生在中文軍事網路上的資歷是非常老的,作為早年間軍刊大神王輝的親密戰友和好學生,能有今日公認的炮霸身份也是理所應當,畢竟得盡真傳。

比較遺憾的是,王輝大神因招搖撞騙多年、詐騙事發離開軍事圈以後;707先生對於火炮相關的機械常識水平,和之前相比並沒有什麼長進。

一:炮彈早發火和不發火都分不清的炮霸,生平僅見,生平僅見

雖然很早就知道707先生對於火炮的常識認知,並沒有看起來那麼充分。但是連炮彈的早發火和不發火都分不清,確實對筆者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驚嚇。

圖:707先生,早發火和不發火,可是兩個從機理、到現象、到結果,全部都極端相反的故障

本以為只是707先生的筆誤,把「早發火」誤寫做了「不發火」;覺得這也是人之常情,筆者以前也犯過同樣錯誤,比如鬧出過文章結尾的殲20上艦變成運20上艦的大笑話。後來發現707先生文中又出現「啞火」一類的字眼,才真的確信——707先生這樣的炮霸大佬,竟然分不清早發火和不發火的問題,更不清楚兩者造成的後果區別。

圖:炮彈早發火,會導致紅圈內的大量核心結構件變形、失效

炮彈早發火,是指擊針還沒撞擊底火,底火就自行開始工作,進而點燃炮彈發射葯,將彈丸發射出去的故障。在雙35這樣以連續發射為主的速射炮上,早發火是非常可怕的故障。因為炮彈被意外擊發的時候,火炮往往還沒有復進到位,炮閂也沒有完成閉鎖;即火炮的核心結構,完全沒有做好迎接後坐衝擊的準備。

圖:707先生,你看得懂「自動機損壞」這五個字的含義嗎?

在這個時候炮彈被擊發形成的劇烈衝擊,會直接導致一系列的嚴重後果:炮彈的葯筒底緣被擊穿,撥彈滑板變形、炮閂緩衝器損壞、炮箱結構變形、輸彈滑筒變形,炮閂打開困難且拉不到位。這些足以導致火炮完全失能的故障,是不可能在現場就地排除、維修的。

而炮彈不發火,對於雙35來說就不算什麼大問題。因為它是外能源供彈設計,在外部的電機驅動下,火炮會直接抽出這一發臭彈將其拋棄,並由供彈系統抽取下一發炮彈送入炮膛。少數比例的不發火彈,會影響雙35的射擊效果,但是根本不影響它的連續射擊。

圖:167、451、236三大廠家的駐廠軍代表合寫的結論,看看是不是誇大其詞啊?

在筆者給出、707先生自己也引用了的資料中,對於早發火的現象、機理、引發的火炮損壞後果,描述的都非常明確。這種情況下還分不清早發火和不發火的區別,這樣的火炮專業人士,筆者活了三十幾年,真的是生平僅見。

二:雙35炮彈的曳光管螺紋問題,既不是707先生所指軍工單位造謠,也不是玄學

為保證行文的完整,這裡再次說一下螺紋的問題。瑞士35彈採用彈體右旋飛行、曳光管螺紋也右旋的設計;因為炮彈遭受空氣阻力以後會降低轉速,中間的曳光管就會比外周的彈體轉的快,形成右旋趨勢,越飛越緊。

圖:編號3是35x228毫米穿甲高爆曳光彈的剖面,注意彈頭底部的曳光管

這個設計被國內左派老專家認定是瑞士人給中國人挖的陷阱,堅決要求改為左旋,後在2004年出現20%炮彈曳光管脫落。複核設計的時候進行左右螺紋的緊固性對比測試,不打螺紋膠、各試射50發彈;右旋無脫落,左旋脫落6發。

詳細的經過和結論大家可以參見《某型高炮彈藥故障引發的思考》,該文三位作者分別來自152廠軍代室和西南兵工局。

圖:當事者在論文中的論述

當然707先生將螺紋設計的波折故事,斥之為「作者編的段子」,並質問:

「為什麼在左旋螺紋加上性能質量不好的膠,曳光管的失效率是20%,而在不塗膠的時候曳光管的失效率卻是12%呢?」「右旋力矩不變,阻力變小了(螺紋自鎖力還在,然後沒塗膠)之後,失效的曳光管卻變少了?如此的試驗結果真的能定量研究么?」

圖:707先生說這是個編造的段子。開玩笑,編段子吹牛逼誰比得過大神王輝的徒子徒孫

事情的關鍵不在於707先生毫無根據的指責軍工廠和國防派出機構造謠,而在於表現出了三個方面的認知能力缺失:

1:707先生缺乏基本的對錯判斷能力。

瑞士35炮量產後賣到全世界幾十個國家地區,唯獨在中國更改螺紋方向後,才出現顯著的曳光管脫落現象;國內在改回原始設計後,相關故障也同樣就此絕跡。

事實極其簡單明了,只要是一個認知能力正常的人,他可以不懂是什麼機理導致了這種差異,但至少可以毫無疑義的斷定,問題一定出在螺紋方向的改變上。

圖:還要說什麼呢?

與之類似,倘若一個人在這個問題上死活不承認左旋設計存在方向性的錯誤,外人雖然未必知道到底是什麼原因——是智力問題,還是品性問題,又或者兼而有之;但對最終的結論沒有影響,即此人缺乏基本的對錯判斷能力。

2:707先生完全不懂得最基本的機械生產常識

左旋螺紋的35彈,在不同測試中出現的脫落概率差異;其實是機械加工行業最普遍、最常見的一類現象,即實際生產、裝配過程中,螺紋緊固效果的差異性。只要接受過最基本的機械設計相關訓練,都不會在這個問題上想不通。

圖:螺紋緊固,斜面彼此完全接觸只是理想狀態,實際中不可能達到

螺紋緊固的基本原理,是通過內、外兩組螺紋的相互配合,在斜面上產生巨大的摩檫力。在理想的情況下,內外螺紋的斜面能夠實現完全的面貼合;此時摩擦力可以達到最大——也就是緊固效果達到最佳。

但在實際製造裝配過程中,所有的螺紋,其實際外形和大小、包括受力以後變形的外形大小;一定和理想外形是存在誤差的,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接近,不可能相同。而且這些實際製造出來的螺紋,即使是一個型號的產品,不同個體彼此之間的形狀尺寸也是各異的。

實際上不只是螺紋如此,所有機械產品的製造都是如此;因此專門形成了一個概念,叫做「公差」。簡單的說,它代表了產品的實際外形尺寸與設計數值之間,允許存在多大的誤差範圍;只要不超過規定的極限,無論實際外形是偏大還是偏小,都是合格品。

圖:以92手槍為代表的國產槍械,常年不能實現部件互換,甚至彈匣也不能互換,就是因為部件生產驗收的公差範圍太大所引發的。比如彈匣和彈匣鎖定結構的尺寸同時偏小,就極易因鎖定不牢而引發供彈故障、甚至彈匣意外脫落;反之,則甚至彈匣都推不到位。92手槍直到近年改型才解決彈匣的互換性。

這種實際狀況決定了螺紋緊固產品的兩個必然規律,以及相應的強化措施:

A:一種螺紋產品的最終緊固效果不可能是一個具體的確定值,而是在一個範圍內波動、有高有低。

比如有同款的兩對螺栓/螺母組合,都是符合公差要求的合格品,都能裝起來擰緊了;但是其中一對螺栓的尺寸偏小、螺母的尺寸偏大;另一對則反之,螺栓偏大、螺母偏小。第一對的緊固效果,必定顯著小於第二對,也更容易鬆脫。

圖:這個世界上沒有哪怕一對螺栓螺母的緊固性能是完全相同的

針對這種規律,提升緊固性能和可靠性的主要手段,就是提升製造精度。比如航空航天上的高強度螺栓,俄羅斯MR標準螺紋其實設計思路、特徵與西方MJ標準螺紋是一致的;性能上的主要差距,就是MR的螺紋精度要更低、內外螺紋的配合間隙更大。

B:在實際緊固中,內外螺紋之間是(帶狀)接觸為主

由於形狀尺寸的不完美,現實中的螺紋產品,看似螺紋的內外斜面緊緊貼合,真正的接觸部位都是一條(連續或者斷續帶狀面),而不是整個面,中間存在大量的非接觸面空隙。螺紋的製造精度越好,接觸面就越寬、越連續。

圖:螺紋膠能有效提升螺紋的緊固效果,但注意這是個簡單的示意圖,膠的實際分布並非如此

這就是螺紋膠的用處,它不是均勻的一層分布在螺紋斜面上,而是用於填補、膠粘螺紋之間的空隙,以無數小顆粒的狀態存在。僅以機械理論而言,如果能製造出兩個完美結合的螺紋,那麼有沒有螺紋膠,對緊固性能都基本不形成影響。

因此在幾次不同的對比測試中,出現曳光管脫落概率的差別,是完全符合機械常識的現象。在這個問題上想不通,說明707先生沒有經受過任何機械設計生產相關的訓練。

3:707先生對實際科研生產規律沒有任何認識

特別是對比測試的樣品,其脫落率的下降(即緊固性能提升),還涉及到另一條實際生產經驗;707先生對此的不解,證明他從來沒有真正接觸過相關行業。

在國內的產品製造中,專門為重點任務而少量生產的產品,其過程管理非常嚴格,代表了該單位的最高能力水平;都是挑選最好的原材料和半成品、指定最好的設備、指定最好的人員進行製造和裝配、驗收——連擰螺紋都會格外仔細小心到位。

圖:機炮發射曳光彈對地射擊

專項對比測試,就是非常典型的重點任務;參與測試的樣品,代表著該設計的最佳實際性能。而在正常批量交付用戶的產品上,每個批次的材料、具體工裝設備、操作人員及人員狀態都不一致,在產品指標要求範圍之內出現波動起伏是常態。

707先生所謂玄學的曳光管脫落率變化,其實質是:國內左派老專家拍板的改左旋螺紋設計,即使是以最嚴格精良的標準去製造,在不打膠進行強化的前提下,也只能將脫落率從20%降低到12%,根本不能滿足緊固可靠性要求。

圖:到底是誰在搞笑,有沒有基本的科研生產常識?

同時另一個暴露707先生完全沒有科研生產常識的地方,在於用「工藝以我為主」,去否定研製單位要求嚴格遵守瑞士原始設計的結論。

最基本的常識:實現設計是工藝的目標和出發點,編製工藝只能是為了實現設計。這個問題的主從秩序是任何一個接受過相關工程訓練的人都不會弄顛倒的。

三:火台問題,707先生不但不懂炮彈底火,還不識字的?

雙35火炮的炮彈底火沒有引進,是當年一方面國內覺得瑞士開價較高,另一方面國內相關企業也拍胸口立軍令狀,保證能拿出替代產品的綜合結果。

但實際上由於技術能力的差異,在瑞士方面沒有提供生產技術轉讓的情況下,國內企業雖然能大致仿製出相同結構的國產化底火,但是實際性能和可靠性根本達不到瑞士產品的原始性能。國產的仿品看著類似,但是其設計、材料、工藝,與原品在大量關鍵性的細節上相去甚遠。

圖:曳光管的螺紋方向選擇,屬於設計而不是工藝。707先生你有沒有最基本的常識?

比如底火核心材料——擊發藥劑的問題,雙35火炮的開閂速度非常大,對於底火中的擊發藥劑的耐衝擊能力要求很高。國內的藥劑穩定性和一致性一直很差,性能波動範圍很大。

圖:博克瑟火帽,中間的三叉狀物體即三爪火台,三爪之間的空隙用於傳火。國產35底火早發火的原因,就是三爪火台在衝擊下,向下運動擠壓擊發葯。後續結構改進不是推翻三爪火台,而是想辦法降低擊發葯的敏感程度、限制三爪火台在劇烈衝擊下的移動

基於藥劑性能的差異,瑞士原設計就沒有問題,國產測繪底火就會出現出現高概率的早發火。就707先生自己給出的截圖,最後一句怎麼說的?「在不改變結構尺寸、滿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對底火結構進行調整、改進和創新設計」。不論改進之前還是改進之後,這樣的產品根本就不是瑞士的原設計產物。

707先生,對於什麼叫做底火設計,底火設計涵蓋了多少內容,是完全無知的。而所謂「到頭來還得我們自己來改,推翻他們的三爪火台設計」,簡直更是顛倒黑白的滑天下之大稽。

圖:35炮彈底火的最終改進方案,要看公開論文《提高某撞擊底火抗衝擊能力研究》,所謂推翻三爪火台設計,根本就是瞎胡扯。根本不在後來的五條改進措施之內。

三爪火台結構並沒有改變,只是在火帽殼上增加了一個凸起,用於固定住三爪火台的徑向位置(原設計只是通過火帽殼收口在周向上固定住三爪火台 ),避免火台的移動擠壓,意外引燃敏感度過高,穩定性不足的國產擊發葯。

國產35彈藥底火的一切改進,解決的都是瑞士原品設計不存在、而出現在國內逆向測繪設計中的問題。

這種由於基礎工業水平落後帶來的問題,在各種型號國產化過程中是屢見不鮮的。一般只能通過增加設計、或者原材料「以高代低」的方式進行解決和彌補。但也造成普遍存在的國產化後的性能(重量 體積增加 成本增加)下降的現象。

在這種問題上也能信口雌黃,707先生已經不只是對彈藥結構完全無知的問題了,恐怕基本的閱讀能力都令人擔憂。

四:王澤山零梯度發射葯到底是怎麼立項的

依然是個識字的問題,僅以兩圖附上,足以說明一切。

結語:沐猴而冠,這個評價筆者欣然接納

信息時代來臨之前,單向受控、極為有限的信息渠道,在國內軍事愛好者群體中創造出了無數的神話,其中不少流毒至今。

筆者至今記憶深刻的就是,中學時代、應該在九幾年的時候,有一期雜誌的大彩頁,大標題赫然是中國90II式坦克,火力世界第一;當時筆者對那張彩頁無比珍重,還裱起來仔細的貼在書桌里。

那個年代的筆者,可是真的相信如朱寶鎏之類老專家在雜誌上說的,殲八II能壓制對岸幻影2000和F16,老蘇35能靠大功率雷達燒穿美軍電子干擾,視距內空戰可以壓制F22的。

今日遙想彼時,包括筆者在內,那些被此類神話愚弄洗腦、又缺乏獨立和主動思考能力的人,在知情者、特別是707先生一脈的先輩等信息源頭污染者的眼中,確實和被耍的猴子無異。

圖:沒有找到帥氣的猴子穿衣圖,先拿猩猩的湊數

後來真正開始嚴肅的學習系統工程,廣泛接觸學術和工程資料,有幸接受不同行業專家的指導;每次那些當年被神話洗腦的舊觀念被矯正時,便覺得自己便如大庭廣眾之下赤身裸體充滿污點,羞恥而難堪。

這個認知能力進化的過程之於筆者,正如從原始猿類向現代文明演變的過程之於人類。洗凈被沾染的污染,向各行業的專家朋友學習如何思考和做人做事,一直是筆者這十多年來不斷的追求。

若將20歲當年的筆者說成是鄉下的土猴子,如今能得以日日洗凈身軀、穿衣戴帽,甚至能被不少各行業內頗有分量的良師益友覺得堪以平等的學術人格相待,便也不枉這些年來的辛苦。

沐猴而冠,總比十年前就在泥潭中嗷嗷叫頭拱地的撒潑打滾,而今依然只能在泥潭中嗷嗷叫頭拱地的撒潑打滾,要強得多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候知健 的精彩文章:

俄頂級特種部隊官兵涉嫌搶劫案,指揮官被免職:俄軍軍紀怎麼了?
中國戰機憑什麼脫胎換骨?全盤學到西方設計精髓,已跨代甩開俄國

TAG:候知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