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需要新姿勢,滴滴需要順風車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老鐵
順風車已經成了滴滴的一塊心病。
在最近的媒體開放日上,滴滴公布了整改期間的階段性安全產品方案,包括准入門檻、行前預防、行中保護、行後處置四大模塊在內的上百個安全功能和策略。但問及順風車的恢復時間,程維則以"我們還在綜合考慮,到底要不要上線,什麼時候上線"作為應對。
這顯然是在測試輿論或者監管機構對滴滴重啟順風車的態度,雖然滴滴不斷抑制自身對順風車的期盼度,但對於此時的滴滴,內心應該是無比呼喚順風車的。
滴滴當下:虧損並非主要問題 融資需要新姿勢
根據媒體披露,滴滴在2017年虧損了25億元,在2018年該數字將達到109億元,以此來證明滴滴需要順風車來為此解困。
此觀點被相當部分人士所接受,但其實卻忽略了一點:對於企業而言,中短期的虧損並非是致命的,只要有足夠的現金流支持或者有暢通的融資渠道,企業便無太大問題。
我們對比Uber和Lyft的相關情況,進而對滴滴有更為清楚的了解。
先看抽佣率,截至到2018年末,Uber和Lyft的數據分別為22%和26.8%,其中後者將主業設在美國本土,91%的司機每周工作時長不超過20小時,換言之,在Lyft中,兼職司機比例相對較高,司機對抽佣的敏感性相對較低。
在滴滴之前公布的數據中,抽佣佔GMV的比重大概為19%,但由於其中有無法產生收入的計程車訂單,在統計滴滴時應該剔除出租部分。
參考Uber數據,在2018年末平台活躍用戶為9100萬,與此前機構公布數據大致在同一體量(根據極光數據,滴滴在2018年5月MAU為9191萬),該規模下,每天大致產生1700萬訂單,也即,剔除計程車部分,保守估計,滴滴每日產生的非計程車業務訂單會在1700萬-2000萬之間,我們取中間值1800萬。
在最近的活動上,滴滴公布每日訂單總量在2000萬-3000萬之間,我們亦取中間值2500萬單,經過調整滴滴對專車、快車為代表的出行方式的抽佣率應該在25%左右。
對比Uber和Lyft,該數字已經達到峰值,就在最近,在美國本土抗議兩大平台抽佣過高的浪潮仍然相當較高,滴滴在整體傭金率上,已無太大優化空間。
當下的滴滴,順風車退出之後,固然會影響用戶對平台的信任,尤其是順風車這一產品的缺失之後,用戶出行需求在滴滴出現了實質性的缺位,其他對手此時補位顯然會降低滴滴的市場佔有率,極光數據報告中也披露,在2018年12月,滴滴MAU一度跌到6600萬(也不排除天氣因素)。
從中短期的收入模型看,順風車之後,滴滴的營收遭遇了相當大的影響。
滴滴以順風車每日訂單在100萬-200萬之間,與2000多萬的總訂單相比不值一提,但若以剔除出租的訂單比,這筆訂單的佔比就顯得相當重要的,大致在一成左右。
重要的是,若嚴格規範順風車的出行次數(亦可擺脫現有法規對專車業務的限制),非職業司機的比例將會提高,參考Lyft非職業比例帶來的高傭金,滴滴在此產出處提高總傭金率應無太大懸念。
將順風車視為滴滴最為重要的產品之一,是相當可觀的,那麼為何在此時滴滴重提順風呢?
2018年,Uber和Lyft的運營虧損分別為30億和9.8億美金,其中Uber在2016-2018三年內,運營使用的凈現金為流出58億美金(流入-流出的差值),而融資活動產生的凈現金流為118億(流入-流出凈值),能夠在巨虧中成長並上市,得益於其強大的融資能力。
Uber近三年現金流量表 摘自招股書
滴滴亦是如此,其投資人名單上皆為國內外知名企業,根據Uber招股書,在今年初滴滴在資本市場的估值為516億美金。
滴滴在投資上也都是大手筆,對共享單車、對國外出行以及對AI產業,都表現出十足的進取心,但在虧損之時,如此大規模的投資也自然會影響現金流表現,春節之後,滴滴對人員和組織架構的梳理,裁撤部分非主要業務,可見節流之迫切。
最近《華爾街日報》也透露,滴滴正在尋求一筆20億美金的融資,若完成估值或達到620億美金。
結合上文分析,順風車不僅可改善損益表,更可以此提高估值能力,順利拿到融資,且獲得較大的估值定價權。
那麼,現在滴滴估值是否就合理呢?
Uber上市以來,遭遇破發和連續下跌,現今市值為735億美金,最低市值為617億美金,可以看到,滴滴的定價正是貼著Uber的低點進行。
但此時Uber尚有接近1億級別的MAU,而滴滴在無順風車後,MAU增長便進入了下行通道,在抽佣率也已經到了峰值的前提下,如此,對其估值未免有略高的嫌疑,。
結合前文,我們對滴滴順風車的價值評判為:提高整體抽佣率,緩解虧損提高現金流,並彌補出行產品缺失,重振終端信心,提高用戶規模,最終提高資本層面的溢價。
滴滴最大敵人仍是自己
2018年滴滴順風車接連不斷的事故之後,整個行業並未進入到此消彼長的零和時代,而是進入了全行業的萎縮。
以極光數據為主要參考,2018年8月-12月,滴滴MAU減少3000多萬,而首汽、曹操、神州專車和易到累計MAU也僅1000餘萬,用戶對行業的失望乃是全行業的。
在神州專車的財報中,2018年專車業務為35億,較上年減少接近40%,雖然在營銷上強調"安全",但仍然難逃順風車危機的影響。
整體上,出行行業已經進入了一家獨大,群雄四起的新階段,滴滴雖無順風車,但迄今為止仍然橫貫出租、專車、快車、單車、租車等服務,在國內諸多競爭者中產品形態最為健全。
行業諸多競爭者,不僅業務形態較為單一,且出發點也各有差異,如曹操專車有提高吉利新能源汽車周轉的部分目的,神州專車的車輛大部來自神州租車,緩解了租車的壓力。
在現階段,滴滴在國內其實尚無勢均力敵對手,但這並不意味著便可收割市場。
在去年順風車的一系列危機中,滴滴反應時間之慢,態度之冷漠常被外界詬病,這也可反映在過去飛速發展中,滴滴自上而下價值觀的坍塌,反映到公共處理中即為冷漠。
換句話說,滴滴當下的敵人並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如何重新構建強化價值觀,遵守底線,這對於當下市值規模的滴滴是最為重要的命題。
近幾個月,滴滴也在不斷調整,以求軟化形象,如內部的"吐槽大會",柳青以女性角色不斷軟化外界對企業冰冷的呆板印象,這都是可圈可點的,但我們更希望滴滴能夠修鍊內功,確立遵守自己的價值觀。
能夠救滴滴的只有自己,能指望的也只有自己。
※互動劇開啟「偶像戀愛」戰事
※「坤倫大戰」無贏家,「以惡制惡」難解「唯數據論」
TAG:鈦媒體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