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鄉土田園,十年巨變,電影《十八洞村》關於世俗與傳統觀念的反思

鄉土田園,十年巨變,電影《十八洞村》關於世俗與傳統觀念的反思

導語:在經濟與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在國內欠發達地區尤其是一些偏遠山區,農村貧困人口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2017年10月13日在國內院線上映的電影《十八洞村》,以真實典型案例為原型,講述了退伍老兵與扶貧工作組一起帶領全村人脫貧致富的故事。影片緊跟時代步伐,通過小人物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改變,成為新時期下推行精準扶貧理念的主旋律電影。

電影的一開篇就是一組猶如世外桃源的農村場景,錯落有致的梯田,田間勞作的村民,天空飛過的鳳凰,組成一幅壯麗多彩的自然畫卷。這裡正是位於湘西的十八洞村,一個古老而美麗的村落。在鏡頭和人物的自然切換下,展示出極具生活質感的山間鄉村的風貌。

這也是一部現實主義的鄉村電影作品,著重強調人與土地之間的關係,拍得很唯美也別具現實意義。影片通過各種角度的視覺呈現,展現十八洞村的風俗習慣和景色生態,還將純樸的人文氣息和文化風情融入到故事主線當中。

電影《十八洞村》聚焦農村題材,將脫貧致富作為電影主題,成為打響扶貧攻堅戰的標杆作品。以小見大,塑造小人物的樂觀精神和不屈鬥志,將電影人物生動形象地展現出來。電影以寫實的敘述語言,讓觀眾看到了真實的農村生活場景,並向大家展示中國農村發展的新變化,具有社會現實意義。

因地制宜轉變觀念,讓人看過電影之後能夠從對貧困的理解中有所反思。


接地氣宣揚正能量,與賞美景展現自然風貌渾然天成,這部電影做到了雙贏

鄉土田園,十年巨變,電影《十八洞村》關於世俗與傳統觀念的反思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即便是山清水秀,美麗的湖光山色讓人流連忘返,但是影片從另一個角度展現出美中不足之處,那就是貧窮。由於交通不便,信息閉塞,這裡的人們處在自給自足的自我滿足之中。資源有限加上傳統保守的觀念,讓這裡的貧窮髮生了代際傳遞。

農村脫貧致富是一個非常接地氣的話題,影片努力營造出一個鼓起勇氣,敢於挑戰自我摘掉貧困帽的氛圍,傳遞滿滿的社會正能量。

鄉土田園,十年巨變,電影《十八洞村》關於世俗與傳統觀念的反思

在這部電影的多重鏡頭下,十八洞村美妙的田園風光展露無遺。通過航拍角度和外景展示,電影的每一幀畫面猶如自然的風景照,將這個湘西大地上包括梯田、古樹、民居、服飾等一切都囊括進去,讓人賞心悅目。

湘西美景的震撼,苗寨鄉土氣息的純樸,讓人對這個獨具一格的自然人文景觀印象深刻。


現實的矛盾衝突,刻畫出當地農民固執而複雜的內心世界,非常真實

鄉土田園,十年巨變,電影《十八洞村》關於世俗與傳統觀念的反思

風景雖好,但不能當飯吃,人總得生存下去。一位農民挑著籮筐走過田間地頭的場景,構成一幅充滿靈性的中國水墨畫,遠處的層疊山巒籠罩著一層薄霧,此情此景的確讓人賞心悅目。

在這片美好的土地上,世代居住於此的農民如出而作日落而息,揮灑著青春和汗水,辛勤耕作,卻只能勉強維持生活,不得不面對家庭一貧如洗的窘境。世俗的觀念讓他們守著這份田地,不想走出大山融入外面的大千世界。

鄉土田園,十年巨變,電影《十八洞村》關於世俗與傳統觀念的反思

陳瑾飾演的楊英俊的妻子麻妹是一位非常傳統的苗家婦女,溫柔體貼,非常勤快。對他人非常熱心,善良純樸,對丈夫百依百順,一年到頭養雞種菜從不閑著。她的人物性格特徵和生活日常也是生活在這裡的家庭主婦們的真實寫照。

但是,對於眼前家徒四壁的現狀,麻妹渴望改變命運,她並不想一直在貧困線上掙扎,帶有一種強烈的主觀願望。至少對於脫貧致富,她是忠實的擁護者。

鄉土田園,十年巨變,電影《十八洞村》關於世俗與傳統觀念的反思

王學圻飾演的楊英俊,是一位退伍老兵。性格堅韌,能吃苦,但頑固要面子,在電影里是一個矛盾角色。剛開始,他是一個拒接接受扶貧的貧困戶,種了一輩子的土地,憑藉祖輩傳下來的種田技術,他怎麼也不相信會貼上貧困戶的標籤。這就是與現實的矛盾衝突,思想觀念的禁錮讓他無法接受現實。

這種抗拒的心態,也是很多當地村民真實的心裡想法。只不過後來,他轉變觀念,開始向貧困宣戰,用智慧和汗水,憑藉堅持的毅力和信念,成為帶領全村脫貧的領軍人物。


從靠山吃山到發展生態農業,折射出農民與土地的深層次關係,互相依存

鄉土田園,十年巨變,電影《十八洞村》關於世俗與傳統觀念的反思

在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祖祖輩輩用著古老而單一的耕種模式,僅能解決溫飽。為了能夠發家致富,楊英俊說服楊家兄弟,帶領他們開始了一系列的實際行動。擯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傳統觀念,開墾荒地並改造成梯田。

他們拼盡全力,不怕苦不怕累,硬是增加了幾百畝的梯田面積,為種上經濟作物做準備。

鄉土田園,十年巨變,電影《十八洞村》關於世俗與傳統觀念的反思

楊英俊帶領一群幫扶對象從現實出發,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在漫山遍野的種上老稻穀的梯田裡放養禾花魚,形成立體農業模式,獲得雙重經濟效益。

從修路架橋打通與外界的聯繫,再到填土造田增加稻穀的種植規模,十八洞村的每一名村民都在致富路上做積極的嘗試。土地是他們賴以生存的資源,而不是束縛農村經濟發展的枷鎖。


精準扶貧理念下關於致富與世俗傳統的反思,怎樣做到農村的長富久富值得思考

鄉土田園,十年巨變,電影《十八洞村》關於世俗與傳統觀念的反思

2013年,精準扶貧的理念被首次提出。隨後在讓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的大政策下,成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扶貧理念在全國範圍內推廣。

這種理念的核心就是通過生態環境治理、社會保障體系健全、公共服務質量提升、脫貧主體培育、基礎設施改善和發展富民產業六個方面為減少農村貧困人口而努力。

鄉土田園,十年巨變,電影《十八洞村》關於世俗與傳統觀念的反思

電影里邁出脫貧致富第一步的十八洞村在現實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農網改造和道路拓寬的基礎上,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業和瓜果種植業,保證經濟收入的多樣化。

從十八洞村可複製和推廣的成功經驗來看,脫貧的關鍵就要從根本上轉變等靠要的思想,主動出擊,通過多重渠道發家致富。

鄉土田園,十年巨變,電影《十八洞村》關於世俗與傳統觀念的反思

在這些偏遠的貧困地區,人們都存在一種世俗傳統觀念,祖祖輩輩都是靠天吃飯,大家都一樣,沒有什麼貧富的概念,得過且過一輩子只能在貧困中掙扎。十八洞村的成功經驗給了這些地方的人們一個寶貴的參考,那就是依靠智慧和汗水主動改變貧窮落後的面貌。

電影用藝術化的表現形式展示出十八洞村在精神層面和經濟方面的整體脫貧過程,不斷鼓勵和警示我們,打破世俗傳統觀念的禁錮,勤勞致富,探索農業的發展新模式,才能做到長富久富。

電影《十八洞村》用鮮活的田園氣息,極具質感的生活風貌,將在田間辛勤耕作的農民作為關注的焦點,極力探討當今農村經濟發展與消除農村貧困人口的新模式。該片用寫實的風格與藝術性緊密結合,關注個體命運的改變,試圖去深入每一個角色人物的內心世界中感知他們的思想觀念的變化。貧窮與富裕之間,是世俗傳統思想的隔閡。精準扶貧是一個巨大的系統工程,需要結合貧困地區的實際情況來制定規劃,逐步實現脫貧致富。正是這樣一部真摯的電影作品,喚起了人們對於貧困和傳統思想觀念的思考,理解精準扶貧的現實意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