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一生用筆杆子戰鬥,留下了民族魂,卻無法將婚姻與愛情合一
我們都知道魯迅作為一名著名的作家,他的一生都在與封建思想作鬥爭。作為一名經歷過新文化運動的新民主主義革命者,他的思想以尖利深刻為名,文章裡面飽含了對中華民族苦難史的悲哀,以及對當時人民愚昧思想的憤怒。
在社會上,他是一個狂熱的革命者;但在家庭方面,他卻是一個悲哀的失敗者。
一、他的婚姻裡面不存在愛情
魯迅的母親深受封建思想的影響。在她的思維當中,兒子的婚姻就是應該由母親和家人做主。因此,在魯迅接受新思想的同時,他母親卻為他謀劃他的婚事。當時正處於推翻清王朝不久。封建思想的愚昧無知並沒有完全的從人們的腦海里消除。
當時不存在丁克這種辭彙,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生兒育女是一個人生中重大的任務,因此在長輩眼裡,兒女的婚事就是應該由家人決定的。魯迅不想遵從母親的想法去娶一個沒有感情的女人,但是他又想做一個母親眼裡的孝順兒子。
自古以來,自己的想法和家人想法不統一的時候。大多數人都會遵循家人的想法。魯迅也是這樣一個人,因此他接受了訂婚。但是他內心還是十分抗拒的,再訂完婚之後,他以留去日本留學為名,一直在待在日本不回來,用實際行動默默抗拒著母親的決定。
最後魯迅的母親實在沒有辦法,就寫信給魯迅說自己生了一場重病,需要魯迅回國見上自己一面,焦急的魯迅匆匆忙忙回來了,但是等來的卻是強制要求結婚的命令。魯迅沒有辦法,只能被強迫著完成了婚禮儀式,但是他並沒有和朱安同房。
了解到母親身體健康之後,他在家僅停留了不到一個星期,就離開家返回了東京。而他對朱安態度一直是敬而遠之,甚至不能說是相敬如賓。
二、他的愛情里也沒有婚姻
命運總是會讓你在某一個時間段碰到你自己命中注定的所愛之人,魯迅也是這樣。雖然當魯迅所期待的愛情到來的時候,他已經是44歲了。許廣平作為北京女子師範大學的學生,在反帝反封建的運動中認識了魯迅並建立了通信往來。
一來二去,二者的聯繫越來越密切,感情也逐漸升溫。最後在一次許廣平等人被軍警逼得走投無路時。魯迅敞開懷抱收留了他們。
終於在這一次,許廣平向魯迅表達了內心的愛慕之情。二人之間曖昧的感情終於升華為愛情。
然而當時魯迅已經和朱安結了婚而許廣平的父母也早早為她定下娃娃親,二人根本不可能完成法律上的婚姻登記。
但這些困難都擋不住他們兩個洶湧而來的愛情,他們同居了。即使對現在的女人來說,名分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當時許廣平對他的愛,使她完全可以捨棄掉這些名分。
魯迅之所以不選擇和當時名義上的妻子離婚,是因為在當時的大環境下。離婚的女孩兒會受到很多來自外人的歧視,很難改嫁,並且沒有經濟來源。
大多數離婚的女孩兒生活過的都非常痛苦。而魯迅既不想接受朱安,也不想由於自己導致朱安的人生完全毀掉。
因此,魯迅雖然對妻子敬而遠之,但還是每月堅持給妻子匯生活費。並選擇不離婚。而許廣平也理解他的苦衷,接受了他形式上的婚姻。對於她來說能和魯迅在一起比任何名分都要重要。
三、婚姻和愛情不能兩全
對於一個男人來說,不能給自己心愛女人以婚姻和名分上的承認,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對他來說,朱安只是一個母親強塞給他的禮物。因此,在又要做孝子,又不想接受自己不喜歡的婚姻的情況下。他只能將朱安供起來。
但是他並沒有給予一個當丈夫應該負擔的責任。甚至對他來說,朱安只是一個無關的陌生人,一個需要禮敬的賓客。作為一個堅定的反封建戰士。他是不可能接受這樣的婚姻的。
因此,他們倆的婚姻是真正意義上的名存實亡。朱安作為一個封建家庭出身的女孩兒,她也知道魯迅不喜歡自己,但並沒有自己的選擇的權利。百善孝為先,作為對母親的順從以及對名義上妻子的憐憫使得魯迅不能接受離婚這個選擇,這也是那個時代的悲哀。
但魯迅也是一個幸運的男人,他找到了自己命中注定的愛人許廣平。
雖然,對他來說,這份愛情不是完美無缺的,但是這是他人生中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筆,也是他度過的最為幸福的幾年之一。作為一個革命者,不能不說這是偌大的獎賞了。
※張愛玲面對胡蘭成,底線一退再退,最終退無可退後止於三十萬
※做人看境界,民國大佬杜月笙,無疑是上等人
TAG:貨二喵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