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老師到 AI 創業者,雲從溫浩這 5 年的一些思考
今年2月,雷鋒網發文提到,以計算機視覺起家的AI四小龍(商湯、曠視、雲從、依圖),已從同一CV戰線,分頭走向不同的道路。
在外界眼裡,四小龍仍舊是最初那個拿著AI鎚子找釘子的四小龍,而現實是,他們早已轉變為錘釘轉換,雙輪驅動的企業。
以雲從科技為例,他們是唯一一家已經切入金融核心業務流程的AI公司。
相關數據顯示,雲從科技已成為中國銀行業人工智慧第一大供應商,服務100多家銀行總行,超過500家中小銀行,市場佔有率超過80%。
對此成績,他們好像並不滿足。雷鋒網發現,在金融市場,雲從科技的產品線還增加了以風控系統為代表的金融決策方案。
雖然都是金融業務,但人臉識別和風控幾乎屬於完全不同的兩個技術層,解決的業務問題也截然不同。
銀行創收的第一來源是放貸,而放貸最核心的需求便是風險控制。
雲從的全新金融戰略,使其業務從金融交互層,滲透到金融決策層;其技術從感知層,跨入至認知/決策層。
計算機視覺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更多停留在開戶、登錄、取款的用戶交互層,遠未觸及到市場份額更大、更核心的貸款決策層。
金融人臉識別的門檻高度有限,隨時面臨大小公司的衝擊;而風控層的業務,不是靠使用單點機器學習技術就能實現。
此番布局,不出意外可以讓雲從科技的行業壁壘陡增,固守AI第一梯隊之名。
可以說,在外敵環伺、銷售水深,供應鏈線繁雜的AI賽道,包括雲從在內的一眾優秀公司無不都是躺盡無數坑了才站在現在的位置上。
歷經磨練之後,今天的雲從是否認可外部媒體對它的評價,譬如「金融」標籤化?在AI技術落地生根的臨界點上,他們究竟在思考什麼?
在CCF-GAIR全球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峰會上,雷鋒網約采了雲從科技聯合創始人溫浩,聊到了他的所想,雲從所為,技術所向。
溫浩博士,四川宜賓人,雲從科技6號員工,2015年與同鄉、同班、同寢室的舍友周曦博士一起,創立雲從科技。
創業之前,溫浩曾是一名大學老師,在浙江工業大學教授了6年計算機網路和通信工程;成立雲從之後,溫浩主要負責公司後台建設、人臉識別訓練平台的基礎框架搭建。
雷鋒網:創業五年時間了,有一些什麼感悟或思考?
溫浩:AI企業發展到後期,一定要聚焦、一定要做重、一定要控制好成本、一定要深入行業。如果還靠著不斷招人、發論文,也許估值會越來越高,但後期也一定會跌得越慘。
目前行業有個通病:對於學術的看重好像勝於一切。
如果AI公司能夠靠著科學家團隊走出來,當年微軟亞研基本覆蓋了中國AI圈的大半壁江山,後面的結果大家也看到了;再比如Google X部門 ,全球技術大牛雲集,後面的產品做得好嗎?銷售了幾台?
通過微軟亞研和GoogleX的例子可以表明:技術不是一切,通過大批學術人才去落地產品根本行不通,技術好不代表產品好,但產品好一定要求技術好。
在今天這一節點上,包括雲從在內,或許並不應該太過關心技術的領先性,也非利用技術賺取多大的利潤,而是在業務線和技術體系無限擴大、無限縱深時,如何管理好N個愈加獨立的行業事業部和數千人團隊,是我們需要過的第一道難關。
雷鋒網:雲從現在有多少正式員工,準備如何渡過這道難關?
溫浩:雲從目前有1500多名員工。
在這一塊,我們會學習華為,去打造一個IPD(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管理系統 ,華為當年也花了20億元從IBM引進了一套類似系統。
引入IPD體系被認為是成就華為最重要的變革,它集中了若干工具、流程與方法,其核心思想包括:研發是一種投資行為、基於需求進行研發、跨部門協同、結構化流程等等。
它能夠對市場迅速反應,縮短開發周期,減少報廢項目,減少開發成本,提高產品的穩定性、可生產性、可維護性。
就像車企造車,每年十幾款新車型,不可能做到每一款新車的每一個部件都單獨研發,所以需要一個平台,去模塊化組裝。如此,有利於用最低的成本、用快的速度交接出質量最好的產品。
管理也可以成為產品,要幫助部門工作流程化,不斷可以迭代改進,要不得的是沒有總結,沒有升華,總是在重新開始,最終整個部門都困在原地。
雷鋒網:有了IPD體系,華為安防打了這麼多年,好像效果也一般?是否與業務屬性也有關係?
溫浩:那是因為從一開始,華為就沒把安防當作一個重點業務去做,用集成的方式去推動,這樣與海康他們相比優勢不大,畢竟海康等企業有完整的產品線、渠道。
雷鋒網:之前華為談到會把安防當作戰略業務去做,你覺得未來有戲嗎?
溫浩:智能化之前,安防對於華為來說體量並不大;智能化之後,安防作為智慧城市的數據入口,是華為一定要拿下的。
安防也許不值錢,但智慧城市很值錢。重兵部署之下,未來應該能夠看到一些成績。
雷鋒網:雲從的業務戰略優先順序是怎樣的?
溫浩:從資源上講,安防業務投入更多一些,目前投入了一半人力左右。
雷鋒網:營收呢?
溫浩:也是安防多一些。
雷鋒網:那為何雲從官網所有的安防產品、解決方案已經下線了,現在只看到金融相關的產品?
溫浩:這個只是暫時的技術調整,目前還沒更新過來。
雷鋒網:就安防業務來看,你認為雲從的落地成果在AI初創公司中大致是什麼水平?
溫浩:如果從現有的業務、銷售額來看,我們可能處於中上游水平;但從後續潛力來看,我們的機會會更大。
雷鋒網:什麼潛力?
溫浩:與各個行業深度結合的能力。我們在安防、銀行、機場、零售等行業已經做了非常多的前期嘗試和探索。
這些都是非常寶貴的經驗,能夠為我們後續的爆髮式增長打造一個良好的基礎,這些都不會像技術或模式迭代一樣,極容易被替代。
雷鋒網:一項業務做還是不做,雲從考量的是什麼?
溫浩:兩項黃金標準:一、行業基本面要大;二、業務粘性要高。
比如金融、安防等行業就比較符合上述兩條標準;而近期比較熱的諸如手機掃臉付款,我們認為粘性不夠,所以堅決不碰。
換句話說,我們會看B端企業服務,C端目前不會碰。相對來說,C端對於成本、價格等因素比較看重,而B 端才是所有初創企業最適合的市場。
雷鋒網:目前AI金融市場,雲從做了幾成了?
溫浩:在關鍵的AI業務平台上,我們至少佔了80%。
雷鋒網:金融這一塊,為什麼連風控都做了?這已經超過了你們涉獵的範圍,到了大數據層面了。
溫浩:企業要發展壯大,一定要做更多有價值的事情,僅僅把人臉識別做好是不夠的,它們只是一個引子、入口,後續還要思考做什麼服務。
我們為銀行做了全套解決方案,從排號機、遠程業務、迎賓到超級櫃檯,從網站到金庫到手機銀行,基本全鏈條覆蓋。
另外,我們還要為銀行打造超級行業大腦,將各種可用的信息結合在一起,再進行人工畫像、精準營銷,包括支付、風控。
雷鋒網:但云從的能力還在感知層?
溫浩:成長總是有一些陣痛的,不應輕易定義一家企業的能力。
雷鋒網:其實目前業界對於雲從的印象,已經與金融、更準確說是銀行綁定了,對於雲從的金融標籤,你覺得是好事還是壞事?
溫浩:雙刃劍吧。作為一家急速成長的創業公司,我們需要一些品牌知名度和認知度,在大家對各個玩家不太熟悉的情況下,有一個區分度是很好的事。
銀行作為我們非常看重的一個業務,至少得到了大家對我們以前工作的認可,目前不會排斥。
但到了後期,我們還是希望不要太標籤化,雲從想做的事肯定遠遠不止於銀行,包括安防、機場、交通、零售可能都會有一個大的突破。
雷鋒網:金融這一塊,為什麼雲從會做得相對較好,你有分析過具體原因嗎?其實從技術角度來看,比較拔尖的幾家幾乎差不多。
溫浩:一是先機、二是敢拼。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做企業也一樣,有長期利益和短期利益,兩者不可能兼得。
從雲從這邊來看,我覺得我們從一開始就擺正了心態、了解了格局,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能碰。自創業那一天開始,我們就全力啃銀行這個硬骨頭,從沒動搖過。
AI創業,不應該學習互聯網企業,做一些快速佔領流量的事。
雷鋒網:所以你覺得雲從不是一家互聯網企業嗎?
溫浩:不是。
AI企業不能簡單地去複製互聯網模式,它不僅僅是為了占流量、搶用戶,爭入口這麼簡單。
互聯網的價值在於用戶的規模,遵循梅爾卡夫定律(一個網路的用戶數目越多,那麼整個網路和該網路內的每台計算機的價值也就越大。)
做AI,需要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需要想的是怎麼把技術更好產品化,從學術研究、行業驗證、商業落地、行業平台到智能生態,如若不然,優勢可以在很短時間內被替代。
雷鋒網:你個人認為目前AI圈Top級玩家中,哪一家還是互聯網模式?
溫浩:想掙快錢的,或者正在賺快錢的,基本都是這個模式。
比如做一些線上互聯網金融的人臉比對,這就是明顯的掙快錢,不需要做定製化,後期服務也少,只需反饋比對結果即可,按次收費。
類似業務根本不能產生用戶粘性,差不多的結果下,誰的價格更低,客戶就會選擇誰。
雷鋒網:雲從沒賺一些快錢?
溫浩:賺的少。
雷鋒網:為什麼?騎驢找馬不是更好嗎?
溫浩:我們創業團隊大多是從中科院出來的,可能沒有互聯網基因吧;從另外一個角度思考,這些錢不賺也許更好,因為不可持續。
雷鋒網:AI公司賺快錢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嗎?
溫浩:總體來說,已經過去了,但機會還是有的。
雷鋒網:你怎麼看AI公司造晶元?
溫浩:晶元研發周期很長、坑很多,流片失敗的不計其數;另外,做晶元一定要起量,每年銷售一百萬片是最低的。
從安防市場來看,一個AI獨角獸一年能做10萬路基本到頂了,從供需關係來看,造芯並不划算。
也許在某些企業看來,不造晶元就不是全鏈,就沒有技術實力,其實沒有必要,技術生態就像一個森林,各自做好自己的事最重要。
雷鋒網:雲從之前好像也提過要做晶元?
溫浩:演算法和晶元結合,這是趨勢,也是一個不錯的方向,前提是起量,如果後期業務量起來了,可以做一些規劃,畢竟做SOC集成會對產品功能有顯著提升。
雷鋒網:跳出管理者身份,你覺得雲從走了五年,出現了什麼問題嗎?
溫浩:做企業不是考驗技術單維度,包括提升管理效率都很重要。
管理這塊,分前台、中台、後台,前台靈活、中台統一、後台高效,如此才能形成高效戰鬥力。
在提升管理這一塊,雲從目前做得還不夠。
雷鋒網:從一名大學教師到一個AI創業者,你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
溫浩:起初一開始,會有一些問題,我不想去跑客戶、做方案、深入場景。從我的身上也可以看到這些年大部分AI公司的轉變,從浮於表面到深入市場。
雷鋒網:對周曦博士(雲從科技創始人)的表現滿意嗎?
溫浩:他的戰略眼光非常好。
從做銀行到做平台,一開始都是不賺錢的、費力不討好,但在他的帶領下,我們還是堅持下來了,也取得了今天的一點點成績。
※賺20億美元,GandCrab勒索軟體廠商決定「跑路」
※成立一年,挑戰Waymo,中智行如何借5GAI打造「中國式自動駕駛」?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