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樂毅連克齊國70餘城,唯獨2城攻不下,原因可歸納為4條

樂毅連克齊國70餘城,唯獨2城攻不下,原因可歸納為4條

齊湣王時期,齊國實力達到歷史巔峰,南方重丘打敗楚國,西方觀津戰勝魏趙聯軍,北方消滅中山國。

之後聯合韓、魏兩國征伐秦國,圍困函谷關整整三年,最終攻陷險關,秦國不得不割土認輸。

《史記》有記載,「二十六年,齊與韓、魏共攻秦,至函谷軍焉。」

公元前286年,宋國內部發生動亂,齊國正急於擴張實力,這簡直是天賜良機,於是聯手趙、魏一同出兵。

戰事進展得相當順利,僅僅三年時間,被譽為「戰國第八雄」的宋國就被滅亡了。

可是在瓜分蛋糕時分利不均,齊國憑著強橫的實力,吞併了大部分的果實,引起其他諸侯國的強烈不滿。

在燕昭王的串聯下,燕、秦、趙、韓、魏組成五國聯軍討伐齊國,這便是歷史上的「五國伐齊」。

戰事一開始,齊國便丟失七十多座城池,僅僅只剩下即墨、莒兩城。

讓人奇怪的是,在隨後的五年時間,燕國統帥樂毅始終沒能滅掉齊國,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作為聯軍統帥的樂毅,他沒有採用傳統打法,而是運用「閃電戰」。

這種戰術讓燕國迅速佔據七十多座城池,但任何事有利有弊,它也存在不少缺陷。

一是守城問題,得到城池後需要戍守和安撫百姓,就算給每座城派的人不多,總共下來也不是小數目,這對燕國來說不那麼簡單。

二是後勤問題,攻下的城池越多,戰線的縱深就越長,從燕國到齊國的後勤補給就更吃力,對於經濟孱弱的燕國來說,顯然經受不起。

其次,齊國從姜子牙開始就重視經濟,何況地處東夷,很少發生戰事,人口一直處於諸侯國前列。

五國伐齊雖然是「閃電戰」,但是戰爭並非突然,齊國也做了一些準備,轉移不少財產。

更關鍵的是,齊國有五座都城,即墨和莒城便是其中兩個,它有大量的常住人口和充足的戰備物質。

要不然,田單也不可能短時間集中一千頭牛,戰國中期,耕牛雖然不再是稀缺的生產力,但也沒到普及的地步,由此可見齊國根基之雄厚。

再次,燕、秦、趙、韓、魏五國聯手伐齊,但並不表示他們鐵板一塊。

戰國時代,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齊國固然強大,不聯手壓制不行,如果燕國吞滅齊國,齊國雖然沒了,但是會出現一個比齊國更強大的燕國,這不是其他諸國願意看到的。

對於諸國來說,齊國和燕國雙雙存在,而且都變成弱國才是最理想的結果。

所以,如果樂毅真能滅掉齊國,諸國也會在關鍵時刻出手阻止。

最後,樂毅在燕國的地位發生劇變,燕昭王時期頗受信任,擔任五國聯軍的統帥,全權負責攻佔齊國的事宜,但是到了燕惠王時期,擁兵在外受到猜忌。

樂毅很矛盾,他不知道該怎麼辦?繼續打下去,就算滅了齊國,自己也極有可能因為功高震主而不得善終。

而且,戍守即墨和莒兩座城池的將領並非庸庸之輩,而是戰國名將田單。

在這種情況下,樂毅打不下齊國也容易理解,數年後,樂毅的遭遇驗證了這一點。

除了以上四點,樂毅的性格也可能有影響。

當時,樂毅的仁義傳遍天下,圍困莒、即墨五年沒有攻下來,可能是不忍加害城中百姓,所以遲遲沒有發動屠城戰爭。

只要再給數年時間,樂毅會兵不血刃地消化掉齊國其他地區,可惜燕惠王把這手好牌打壞了。

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並不只是表示樂毅有破齊的大功,而是其仁義的人品。

(參考文獻:《史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味的歷史 的精彩文章:

劉邦為什麼能輕鬆奪下沛縣?呂家人功不可沒
秦朝可以輕鬆戰勝匈奴,為什麼漢朝初期卻做不到?

TAG:趣味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