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漢初女性為何頻登政治舞台,漢武帝經歷什麼,殘忍立下立子弒母制

漢初女性為何頻登政治舞台,漢武帝經歷什麼,殘忍立下立子弒母制

導語:漢初女性為何頻登政治舞台,漢武帝經歷了什麼,,殘忍立下立子弒母制。多麼痛的領悟!

歷史題材影視劇《漢武大帝》其實就是一個男人和女人爭奪權力的劇情,自漢建立以來,先後出現了多個皇后皇太后專權擅政的局面,在劇中漢武帝立8歲的劉弗陵為太子,賜死年僅19歲的鉤弋夫人,漢武帝忍痛割愛帝立下了殘忍的「立子弒母」制,依靠女人當屬皇帝,依靠外戚建功立業的漢武帝至於這麼狠毒嗎?為何又如此痛恨外戚干政呢?對外戚干政這四個字為何如此敏感呢?


《史記·外戚世家》記載「武帝在甘泉宮召畫家,畫周公輔成王,左右知帝欲立儲君也,後數日,帝譴責夫人,送掖庭獄,帝曰,「汝不得活」,鉤弋夫人遂死雲陽宮。其後帝問左右「人言云何?」左右對曰:「立其子,何去其母乎?」,帝曰「古往國家之所亂,主少母壯也,女主獨居驕蹇,淫亂自恣,非不能禁也。汝不聞呂后邪?」故諸凡為武帝生子者,無論男女,其母無不譴死。

由以上資料可知,漢武帝殺鉤弋夫人,唯一的原因就是「主少母壯」怕鉤弋夫人像呂后那樣臨朝稱製造成外戚干政,又怕出現像戰國時期嫪毐和秦王后那樣的醜事,讓自己臉面無光,所以只能下狠心,出下策,做出極度殘忍,超出想像力之外的事,漢武帝到底經歷了什麼呢?

漢初女性為何頻登政治舞台,漢武帝經歷什麼,殘忍立下立子弒母制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我們先簡要了解一下武帝之前所出現的外戚干政,來看漢武帝都經歷了什麼,對外戚干政這麼敏感?

先來了解下漢武帝之前所發生哪些外戚干政的歷史事件。我國歷史上最早的外戚專權是出現在戰國秦宣王后時期,當時秦昭王年幼,於是秦宣王和臨朝稱制,作為秦宣王后的弟弟魏冉大權獨掌,權傾一時,開啟了外戚專權的先河。戰末秦國,年僅13歲的嬴政被立為秦王時,先後出現後太后面首呂不韋和嫪毐專權,他們不僅獨斷朝綱,嫪毐甚是矯詔秦王和太后命令,發動軍隊,欲奪王權,差點將贏氏江山毀滅掉。

西漢時期,劉邦和漢惠帝相繼去世後,惠帝沒有成年的兒子來繼承皇位,呂后怕功臣集團會威脅到自己的權力,陳平、周勃同意重封諸呂,並由諸呂執政,才穩固劉氏政權;但是,此時,呂后打破了與劉邦約定的「非劉氏為王者,天下共逐之」的誓言,大肆封賞呂家,在呂后的扶持下,呂氏外戚勢力迅速膨脹,打破了功臣集團、劉姓皇室集團、呂氏外戚集團在政治上均勢狀態。

呂氏外戚勢力,已經威脅到了劉氏江山,當呂后死後,最後周勃、陳平聯合劉氏宗室剷除呂氏外戚,保住了劉家皇權。呂氏外戚勢力徹底剷除後,漢景帝時,主要面對的是勢力是劉氏宗室集團,劉氏宗室集團趁機發難「七國之亂」,此時竇太后實際控制朝政大權,其兄子竇嬰深得景帝信任,被封為大將軍幫助漢景帝平定「七國之亂」,竇嬰立功後,權力達到巔峰,成為新的外戚集團。

漢初女性為何頻登政治舞台,漢武帝經歷什麼,殘忍立下立子弒母制


「封為魏其侯,游士賓客爭歸之,每朝議大事,大臣莫敢與抗禮」《漢書》

漢武帝即位後,竇嬰被任命為丞相,不久,武帝舅舅田蚡被封為武安侯,田勝為周陽侯,田氏外戚勢力不斷增長,由此開始專朝擅政。田蚡在與竇嬰的較量中佔了上風,被武帝任命為丞相,由此掌握朝中大權,田蚡權力一手遮天,甚至武帝都抱怨自己沒有權力。

漢初有哪些外戚干政?

呂后臨朝稱制,諸呂之亂:呂后執政,造成諸呂之亂,呂后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便讓自己的外孫女魯元公主嫁給兒子惠帝,魯元公主生不出孩子,呂后只好立宮女生的孩子為太子,然後殺其母,當新太子長大後,並不領情,隨口說出要為母親報仇,呂后聽了遂後廢之,然後初掉,改立恆山王劉宏為帝,可見,呂后為了自己的權力,甚至殺死了皇帝。

《史記·外戚世家》在呂后執政的十五年間,極力排除異己、並且打擊和排斥劉氏子弟,大封諸呂,險些葬送劉氏江山。

薄太后左右皇帝政策:呂后死後,周勃、陳平等功臣聯合劉氏宗室諸呂扶漢,將呂氏外戚一網打盡後,迎劉恆繼位,是漢文帝,而漢文帝的生母薄氏榮升為皇太后,薄太后也有意成為像呂后那樣的人物,儘管薄太后參政時間短,但竟能左右皇帝政策,西漢大臣周勃被揭發有謀反之罪,竟通過薄太后,以免其罪。


《絳侯周勃列傳》記載「勃之益封受賜,盡以予薄昭。及系急,薄昭為言薄太后,太后亦以為無反事。文帝既見絳侯獄辭,乃謝曰:「吏方驗而出之。」於是使使持節赦絳侯,復爵邑。」

竇太后把控朝政大權:漢文帝繼位後,由於竇漪房生有兩個兒子,母以子貴,於是被冊封為皇后,從諸侯王寵妃變成母儀天下的皇后,從此有了參政的機會。

竇漪房在漢文帝時期以後宮妃子的身份參與政治,不斷地提高竇氏家族勢力;當文帝駕崩後竇皇后兒子劉啟繼位,為漢景帝,竇皇后被尊為竇太后。這是竇太后全面參與了朝政,她將竇氏外戚封侯,又封侄子竇嬰為大將軍,竇嬰平定吳楚之亂後,被漢景帝封為魏其侯,此時,在竇太后撐腰下,竇氏外戚勢力達到鼎盛時期。

漢初女性為何頻登政治舞台,漢武帝經歷什麼,殘忍立下立子弒母制

竇太后干涉立太子:竇太后的小兒子劉武,是漢景帝唯一的弟弟,竇太后非常寵愛他,不僅給他封地封他為梁王,在政治上也一直扶持他,在平定吳楚七國之亂中,劉武堅定支持漢景帝,曾率兵保衛長安,立有大功。

竇太后有意將皇位傳給梁王,而漢景帝在傳給弟弟和兒子之間卻拿不定主意,猶豫不決。但是,此時竇嬰卻堅決反對,得罪了竇太后,竇嬰被除門籍,不得入朝。

當漢景帝立劉榮為太子時,竇太后再一次表現出來要立梁王的想法,其實漢景帝也想把皇位傳給兒子,不想傳給梁王,但是漢景帝是個孝子,不敢違背母后的意願,此時大臣以古制、祖訓為由,堅決反對立梁王為太子,此事不了了之,劉榮和梁王都未立為太子。

而劉徹以「金屋藏嬌」許諾陳阿嬌,在館陶長公主的運作下,最終被立為太子。景帝死後,武帝繼位,竇太后奉行無為而治的黃老學說,使尊崇儒家學說的漢武帝處處受制,朝政大事都要向竇太后彙報。當武帝想擺脫竇太后的控制時,差點丟了帝位,要不是館陶長公主再一次出手相助,恐怕皇帝早就不是武帝了,知道竇太后死後,武帝才真正走向政治舞台。

漢初女性為何頻登政治舞台,漢武帝經歷什麼,殘忍立下立子弒母制

漢初為何會產生外戚干政現象?呂后藉助功臣集團剷除異姓諸侯王,造成功臣集團、異姓諸侯王和劉氏宗室三方勢力失衡。

楚漢戰爭中,劉邦為了爭取同盟軍,籠絡將領,共同打敗項羽,曾分封了大量的諸侯王,劉邦稱帝後,對其封官定爵時發現,先後分封的大的諸侯王,小者侯,功臣者多達一百多人,劉邦分封異姓諸侯、分封功臣的本意是吸取亡秦教訓,與其共享富貴保證劉漢天下永固。

但是這些異姓諸侯有個極大的弊端,他們在封地內擁有行政、軍事、財政等大權,儼然一個獨立王國,隨著這些諸侯勢力增強,逐漸對皇權產生了威脅。漢初,雖然說是漢承秦制,但是秦朝時間多,很多制度還沒有沉澱的完全成熟,君主制度還不完善,先有異姓王割據勢力,後有同姓王宗室勢力,還有功臣集團勢力,他們都嚴重威脅朝廷皇權。

這些諸侯王大多都是能征善戰之猛將,在封地和朝廷都有極高的威望,呂后如何剷除他們呢?只有藉助劉氏宗室和功臣集團分而擊之。呂后先後誅滅韓信、彭越、英布等異姓王。呂后誅殺異姓王為惠帝劉盈的統治掃清了道路,也提高了自己在朝廷中的發言權,劉邦在彌留之際,將軍國大事委託給呂后,這也就認可了呂后臨朝稱制的合法性。


司馬遷曾評價呂后「佐高祖定天下,所誅大臣多呂后力。」漢高祖劉邦彌留之際,呂后問「陛下百年後,蕭相國死,誰代之?」,上曰「曹參」,又曰「王陵、陳平可以助之。陳平知有餘,難獨任。安劉氏必周勃也,其重厚少文,可令為太尉。」

劉邦臨終前向呂后交代了繼任丞相之師,由此可見呂后在西漢朝廷中重要作用,是控制西漢政局的關鍵人物,自呂后起女性參政已成為西漢成俗的潛規則。

漢初女性為何頻登政治舞台,漢武帝經歷什麼,殘忍立下立子弒母制

太后臨朝稱制,依靠外戚:就像上文所說的,漢朝皇位繼承製度不完善,當君主出現意外時,有時會出現權力真空,在新君還未即位之前,或者小皇帝年幼無法治理朝政,或者先皇留有遺詔「軍國大事由太后節制」,這時候的朝廷權力就由太后掌握,並負責選擇和培養繼承人,這個特殊時期被稱為太后臨朝稱制。

當皇太后臨朝稱制後,為了防止最高統治權被朝臣、宦官或者宗室成員奪走,她們往往任用自己最信任的人,這些最信任的人當然就是娘家的父兄叔伯了。皇太后通過培植自己的娘家人,並將他們任命為執政大臣,掌控朝綱來穩定政權。

此外,後宮的勾心鬥角異常激烈,后妃們的命運並不穩定,除了色弛愛衰的原因之外,稍不留意就有可能被栽贓,被陷害,輕則被皇帝發配看守陵寢,重則則是幽禁終生,甚至處死。所以,皇后、后妃要想把握自己的命運,首先必須強大起來,必須掌握權力,而封建社會,女人是沒有獨立的人格,她們必須藉助自己的父兄,通過假權外戚來獲得獨寵專斷的權力。

皇帝年幼或者能力平庸不能主政:漢朝皇帝的壽命很多都不長,新君年幼,太后臨朝聽政就會造成外戚專權干政的局面,然而外戚為了永葆榮華富貴,往往故意扶立幼帝,這些幼帝在幼年時期,根本就不能主政,必須依靠外戚;當幼帝成年後,皇太后和外戚往往不願意還權,這時候皇帝就會依靠宦官和身邊近臣來摧毀掌權的外戚勢力;可是不久又會出現新的外戚,這批新外戚又迅速成長起來取代舊的外戚,專權擅政,當舊帝駕崩後,這些外戚專權的故事又重演,這樣就形成了幼帝-外戚專權-新幼帝-新外戚專權的死循環。

例如,劉邦兒子惠帝死後,呂后先後立兩位幼帝,致使朝中大權全部掌握在呂氏外戚手中,到了漢景帝時,舅舅竇嬰被封為魏其侯,武帝時,田蚡為武安侯,後來都發展成為最有權勢的外戚,先後執掌朝政大權。漢武帝,臨死前立8歲劉弗陵為太子,設立了殘忍的立子弒母制,託孤給霍光等幾位大臣,僅過十多年就有出現了新外戚霍氏。

漢初女性為何頻登政治舞台,漢武帝經歷什麼,殘忍立下立子弒母制

漢武帝是如何利用外戚,又如何控制外戚干政?武帝親政後,為了更好地控制朝政,他面對的是竇氏外戚和以田蚡為首的田氏外戚,為了更好地控制朝政,武帝不斷扶植新的外戚勢力來取代舊外戚,把權力集中到自己的手上,在客觀上助長了新外戚勢力的發展。例如,武帝封皇后衛子夫的弟弟衛青,為長平侯,外甥霍去病為冠軍侯。

此外,武帝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採取了削弱宰相權力的政策,設立「中朝」,讓一些親近的人充當中朝官,參與掌握決策和執行,並且通過這些近人,把權力集中到自己的手中,這些人就包括外戚、宦官等。

漢武帝又生怕大權旁落,不僅用近臣壓制大臣,還常用新的近臣代替舊的近臣,增加高級官員的流動性,防止他們坐大,又能保證政令通暢。提拔地位較低的官員,有兩點好處,首先他們知道感恩,對皇帝忠心;第二,他們沒有權力基礎,只能俯首聽命,容易被操縱。

因此,有漢一朝經常會出現這種情況,帝王不斷從身邊的侍從、親信、幕僚,甚至外戚來轉化為朝廷正式官員,成為皇帝所用的外朝政務官僚。例如,漢武帝時期衛青、霍去病、金日磾等等。

但是,這種做法弊端是很大的,如果遇到年幼的皇帝或者平庸的皇帝,很容易這些人或者外戚權勢膨脹,進而專權擅政;如霍光在漢武帝時期「出入禁宮二十年,小心謹慎,未嘗有一過」,而當在漢宣帝、漢昭帝時期卻專權擅政達二十餘年;西漢後期漢成帝能力平庸,把政權交給舅舅們(王政君的兄弟),致使王氏外戚擅權多年,最後出現個王莽代漢建新。

漢初女性為何頻登政治舞台,漢武帝經歷什麼,殘忍立下立子弒母制

筆者認為, 漢初女性頻頻登上權力的舞台,以下原因不可忽略:

漢初的特殊歷史條件,西漢建立之初,各種禮製法制還未完善,女性權力並沒有受到多大的排斥,劉邦在建國和治國的過程中反而依賴女性解決了許多難題,加上開國功臣集體明哲保身的性格,使的呂后成為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性,從而開啟了女性參政之風。

平民階層女性觀上升,西漢開國皇帝劉邦出身不高貴,只是一個小吏,跟隨其打天下的功臣將相大多出身平民,這必然在價值觀念,習慣習俗等方面與之前的統治階層的貴胄家庭有著極大的差別,這其中也包括女性的看法和評價。

劉邦將平民夫妻的處理模式帶到了漢庭,這些開國功臣們卑微身份出身,所以在宮廷里洋溢這一種男女相對平權的思想,這為呂后參與政治生活提供了非常寬鬆的環境。

漢人思想相對開放,經歷了秦末社會大變革,漢人思想上有了一種前所未有的開放性,他們比較易於接受新鮮事物,對女性參與政治沒有多大的排斥性,更重要的是西漢前期的黃老哲學自身就有很大的包容性,這種哲學的本身就蘊含著對女性的尊重,而不像儒家思想那樣「三綱五常」將女性定位的極其低下。

與西漢相比,北宋時期共出現六位臨朝稱制的皇后皇太后,她們當中有被稱「一代賢后」的宋真宗劉娥,「女中堯舜」宋英宗高皇后,兩次力挽狂瀾挽救趙氏江山的宋哲宗夢嬋皇后。

然而北宋一朝卻沒有出現外戚干政現象,主要的原因除了北宋實行「士大夫與君主共治天下」的國策,以及崇文抑武策略,設立樞密院,參知政事和三司削弱相權外,還有一個原因不可忽略,那就是北宋時期儒家思想「三綱五常」已經深入骨髓,特別是程朱理想的「存天理,滅人慾」等思想影響下,女子地位更加地下,況且宋朝皇后大多都有很高的文化素養能能夠有效約束外戚。

總之,西漢前期女性頻繁登上政治舞台,並不是偶然的,有著極其特殊的原因,使女子參政成為一種習俗,文武百官都見多不怪了。前有呂后亂政血的教訓,又有武帝曾受制於竇、王兩任太后制約的切膚之痛, 這也是武帝忍痛割愛立下「立子弒母」制最主要原因之一,對於漢武帝來說,這是多麼痛的領悟。

參考文獻:《史記》、《後漢書》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