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閣序》名揚四海,這位滕王到底是誰?老師為何不願意講?
初唐才子王勃那篇《滕王閣序》,是流傳千古之佳作,辭藻華麗,對偶工整,佳句俯拾即是,是中學時代要求精講且需背誦的篇目。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歷來被奉為寫景的精妙之句,廣為傳唱。不過後人總是沉醉於王勃的精彩詞章,反而很少去關心這位滕王閣的命名者「滕王」,就連老師也沒講過。
其實不是老師不講,而是這個人不好講,因為這個滕王的故事,不只是精彩,甚至是驚險。歷史上的滕王閣共有三處,分別位於山東滕州、江西南昌和四川閬中(時間先後順序),王勃《滕王閣序》里所描繪的滕王閣,是江西南昌境內這一座。這三座建築的主人都是同一人,唐朝滕王李元嬰。
貞觀四年(公元630年),65歲高齡的大唐開國皇帝李淵,喜得貴子,第二十二個兒子李元嬰來到了世間。花甲之年還能生育後代,李淵確實很厲害,但是這和李世民是脫不了干係的。一場「玄武門政變」,李世民殺兄弒弟,奪得太子之位。李淵眼見兒子們手足相殘,悲痛萬分,兩個月後就傳位李世民,躲進後宮縱情享樂,不問世事,李元嬰就這麼來到了危機四伏的大唐。
李淵對這位小兒子很疼愛,或許是心中有愧,唐太宗李世民對這個小弟弟也關懷備至。九年後(公元639),李世民把比自己小三十二歲的弟弟李元嬰封為滕王(今天的山東省滕州市)。李元嬰人小輩分卻高,無人敢惹,像沒有人除草施肥的禾苗一樣隨心生長,他驕奢淫逸,行為蠻橫,品行很不端正。
到了滕州,李元嬰大興土木,搜刮民財,修建了一座專屬於自己的亭台行宮——「滕王閣」。在滕州那些年,李元嬰名聲實在不怎麼樣,完全是龍子鳳孫的做派,到處吃拿卡要,撈錢時不顧吃相。李元嬰還喜歡捉弄人,每每帶著獵狗和彈弓「體察民情」,見人就射,百姓不敢反抗,四處狼狽逃竄,李元嬰卻樂此不疲,因此滕州父老對這個小王爺非常反感。
但是對於李元嬰的紈絝行徑,李世民卻從來都是寬仁以待,不予追究。後來李世民死後舉國哀悼,李元嬰卻不以為意,依然在行宮中大擺筵席,夜夜笙歌,此舉激怒了唐高宗李治。公元652年(永徽三年),李治把這個小叔叔李元嬰貶任蘇州刺史,沒多久又把他貶到了南昌,而滕州的滕王閣在李元嬰離開後就被拆了。
但是李元嬰對於貶官削爵是真的不在意,他只是非常懷念在滕州時的逍遙日子,又如法炮製,在南昌修建了二號滕王閣,整天和文人墨客吟詩作畫,好不愜意。李元嬰最擅長畫的是蝴蝶,流傳下來的他最有名的一幅作品就是《百蝶圖》,造詣之高令人感嘆,因此開創了「滕派蝶畫」。公元676年,失意的王勃來到了這裡,寫下了千古名篇《滕王閣序》,二號滕王閣因此名聲大振。
李元嬰在南昌也沒留下什麼好名聲,這廝荒淫無度,凡是看到官員妻妾美麗,就以借妃子的名義,召入宮中強行霸佔。很多下屬的妻女,小妾,奴婢只要是被他看上的,都逃脫不了被羞辱的命運,鬧得滿城風雨,丟盡了皇家的名譽。唐高宗李治得知後十分惱火,下令李元嬰貶到了滁州,沒多久又追貶到了四川閬中。
李元嬰根本不在乎李治對他的懲戒警告,每天繼續尋歡作樂,生活不檢點。在嘉陵江畔,他又建起了他的第三座滕王閣,杜甫後來在四川的時候,還經常去這個滕王閣,並寫了幾篇詩,給這裡的滕王閣拉升了知名度。公元684年,李元嬰去世,唐睿宗李旦對這個二十二爺爺「贈司徒、冀州都督,」並准許他陪葬在其父李淵的身邊(獻陵)。
總的來說,滕王李元嬰在歷史上是一個生活不檢點,欺男霸女,魚肉百姓,睡遍下屬妻妾的「混世魔王」,沒有多少正能量的東西,老師自然不會講。但是後來也有人說這其實是李元嬰的「自保之法」,歷史上,李世民的兄弟只要是有能耐的,基本上都被李世民扳倒了。武則天時期也殺了不少李唐宗室,李元嬰因為紈絝了一輩子,武則天反而放過了他,是李唐宗室少有的能安然度過一生的人。
(參考資料:《舊唐書·卷六十八》、《新唐書·卷七十九》等)
喜歡歷史的朋友請點一下關注!圖片來自網路,如有錯誤,還請指正!歡迎大家留言互動!
※直到紅軍繳獲了日本罐頭,才知道裡面究竟是什麼肉,難怪一臉嫌棄
※大臣之子坐龍椅上玩耍,皇帝冷冷問:感覺如何?幼童4字繼承皇位
TAG:歷史老師阿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