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耐多葯瘧原蟲正在進化和擴散 青蒿素一線療法失效率提高
導讀
2013年首宗寄生蟲變異及抗藥性病例被發現後,有關抗藥性毒株至今已逐步擴散到包括柬埔寨、泰國、越南、緬甸和寮國在內的地區
英國及越南的學者發現,由於瘧疾寄生蟲的抗藥性毒株出現並在泰國、越南、柬埔寨等東南亞各地擴散,導致廣泛使用的前線藥物治療失敗率「驚人地高」。圖為2010年7月22日,柬埔寨,醫生正在採集一名婦女的血樣用來測試檢測瘧原蟲。圖/視覺中國
文| 實習記者 朱雯卿 見習記者 趙今朝
在東南亞,耐多葯惡性瘧原蟲進化出更高水平的抗瘧藥物耐藥性。7 月 22 日,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旗下的《柳葉刀傳染病》上刊登了兩項研究。其中,英國及越南的學者發現,由於瘧疾寄生蟲的抗藥性毒株出現並在泰國、越南、柬埔寨等東南亞各地擴散,導致廣泛使用的前線藥物治療失敗率「驚人地高」。
研究指出,根據2007年至2018年間,在東南亞地區收集到的逾1600個瘧疾患者的血液樣本,發現如今在泰國、越南和柬埔寨部分地區,對青蒿素及哌拉喹耐葯的瘧疾寄生蟲惡性瘧原蟲達80%以上。研究還表示,惡性瘧原蟲已發展出的抗藥性,導致在半數病例中,一種最新的、最強大的一線藥物組合——雙氫青蒿素-哌喹(DHA-PPQ)治療失敗,療效被大大削弱。
上述結果被另一項關於青蒿素耐藥性的多國隨機試驗臨床研究佐證。英國韋爾科姆基金會桑格研究所等機構研究人員評估了來自柬埔寨、越南和泰國7處的使用標準的3天DHA-PPQ療程治療的的140名瘧疾患者(2-65歲)情況,並報告其療效、安全性和耐受性。結果顯示,該療法抗瘧失敗率在泰國東北部、越南西南部、柬埔寨西部和東北部地區分別達到87%、53%、62%和27%。研究人員還發現,新描述的氯喹抗性轉運體(CRT)突變快速增加,這些突變有助於抗哌拉喹,進一步增加了治療失敗率。
※60年等來系統性紅斑狼瘡新葯上市 治療困境仍難解
※830億美元收購艾爾建 艾伯維進軍醫美產品領域
TAG:財新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