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上海製造」的根本出路在於科技創新

「上海製造」的根本出路在於科技創新

新動能,本質上是先進生產力,代表著時代進步方向,是基於技術研發、突破和應用所形成的支撐經濟增長的新動力。新舊動能的轉換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從今年上半年製造業相關數據來看,「上海製造」正在經受新舊動能轉換帶來的考驗。

對於「上海製造」面臨的陣痛期,既要審慎分析影響因素,又要對新舊動能轉換保持信心和定力。在中國新常態經濟形勢下,「上海製造」正在從以純數量型GDP為導向,逐漸轉向以高質量、高效益、可持續增長的GDP為目標。上海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產業今年上半年7.6%、6.7%的產值增長表現,就是一個很好的註腳。

「上海製造」延續了良好的工業基礎,而且由於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上海是全國近年來重大裝備實現突破最多的城市。量子計算機、商用航空發動機、超導帶材等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聯影醫療PET/CT打破國際壟斷,MOCVD等先進半導體設備實現國產化,ARJ—21新支線客機、C919大型客機、長征六號火箭、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墨子號量子衛星、「海洋石油981」號鑽井平台、AP1000核電設備等重大成果問世。

在日本名古屋,人們在參觀中國的醫療設備「聯影96環PET-CT」。新華社 發

然而,從廣大群眾的獲得感角度來看,「上海製造」在創造新需求、刺激新消費上略顯不足。無論是蘋果手機和平板電腦、谷歌無人駕駛汽車、亞馬遜智能音箱助理、特斯拉新能源車,還是大疆無人機、華為移動終端、海康威視智能安防、摩拜單車、阿里無人超市,都帶來了生活的便利或是生活方式的改變。這些科技創新的成效,也反映在近年來全球一些城市製造業增加值的增速上。上海在這方面則相形見絀。

作為改革開放排頭兵和創新發展先行者,上海既要堅持自己的特色,也要善於學習,直視問題和瓶頸。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突破自身發展瓶頸、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根本出路就在於創新,關鍵要靠科技力量。

技術變革和產業轉型是當前探討製造業發展的基本前提,以生產為中心的經濟正在逐漸向以交易、服務為中心的經濟變遷。發展製造業需要以需求端個性化為導向,提供高品質深度服務,生產多品種、小批量個性化產品,促成具有把控性、創新性、及時性的服務競爭力。

「上海製造」要順應全球經濟發展呈現的規律態勢,加快形成以高品質深度服務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製造業生產體系,借鑒國際頂級全球城市的製造業發展經驗。

一是積極發展研發投入強度高的製造業。在倫敦,有一批製藥、生命科學、食品加工等研發投入高、市場業績好的企業。許多企業引入快速成形設計,或採用靈活、遙控的生產技術,以及能提高製造過程附加值的技術與系統,大量為用戶定製產品。

二是把握工業互聯網契機,推動製造向網路化、平台化發展。紐約是美國製造業轉型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正在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一種趨勢,是製造企業與通信信息技術企業合作推動工業互聯網發展,如通用電氣與英特爾合作開發智能機器控制晶元。另一種趨勢,是互聯網企業快速進入製造業領域,如亞馬遜正在完善多軸無人飛行器,為它送快遞。

C919大型客機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起飛。新華社 發

當前,國家和地方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研究編製正在加快推進。「上海製造」的行穩致遠必須與科技發展緊密結合,以產業需求為導向,面向傳統產業升級改造、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發展等戰略需求,向全球產業價值鏈高端躍升。人工智慧、集成電路與高性能計算、生物醫藥、能源裝備、先進交通工具、關鍵產業材料等領域,有望為「上海製造」提供強勁的新動能。

在「上海製造」螺旋式上升進程中,要咬定青山不放鬆,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以「四個放在」為基點,以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為引領,圍繞上海有基礎、有條件、有特色、有希望的領域,重點攻關戰略產品和關鍵技術,加快培育以技術、質量、標準、服務、品牌為核心的競爭新優勢,打造產業策源點,推進產業跨界融合,為長三角區域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提供持續的發展動能。

(作者為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產業創新研究室主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垃圾分類條例實施首日,上海開出首張責令改正通知書!靜安寺商圈4家單位被責令改正
2019服博會將首次邀請台灣地區設計師赴大連走秀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