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41年前誕生的試管嬰兒,至今仍備受爭議

41年前誕生的試管嬰兒,至今仍備受爭議

對於現代人來說,如果求子無方,做個試管嬰兒是很正常的事。這項技術已經非常成熟,數萬元的價格對於城市中產來說也可以輕鬆負擔得起。許多人可能意識不到,這項技術從出現時被當做「醫學奇蹟」到現在「爛大街」,僅過了40年。

試管嬰兒是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的俗稱,是指採用人工方法讓卵細胞和精子在體外受精,並進行早期胚胎髮育,然後移植到母體子宮內發育而誕生的嬰兒。

對這項技術最早有記載的研究出現在1944年,美國2位醫生首先進行了這方面嘗試。20世紀50年代,包括華裔科學家張民覺在內的科學家對哺乳動物體外受精進行了多項研究,奠定了體外受精的理論基礎。

不過,這項技術初期的進展非常緩慢,原因並不是技術方面的。

人們自古以來就存在將生殖行為神秘化的傾向,與此相關的任何研究都會和社會觀念產生衝突,包括克隆、轉基因等。尤其是在西方這種宗教佔據重要地位的社會,人類繁衍一直被認為是上帝的領域,不可由人來操縱。體外受精等研究出現後,相關科學家一直背負著大眾對其「扮演上帝」的指控。

有時候就連他們的科學家同僚都無法接受,比如諾貝爾獎得主DNA雙螺旋結構的提出者之一詹姆斯·沃森,也曾對這類研究加以指責。

與此同時,試管嬰兒研究還面對著來自現實的批判。不少社會學者認為,人類體外受精產生的試管嬰兒,會動搖人類文明的最基本結構,包括婚姻、家庭、道德和倫理觀念等。

那時候的報紙只要報道這類事件,「人類在扮演上帝」、「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違反了倫理道德」等都是常見的詞句。

在全社會的群起圍攻下,很長一段時間內,研究只能偷偷進行,科學家沒有外部資助,也很難調動資源,而且當這些秘密研究被發現後,他們還會遭到更猛烈的批評和抨擊。

在諸多科學家中,後來成功促成第1例試管嬰兒的生理學家羅伯特·愛德華茲是進入這個領域較早一批人之一。他們從60年代開始體外受精研究,隨後進入試管嬰兒領域。

這項技術早期的最大難關是無法安全、有效地從人體內提取出卵子,由於巨大的社會壓力,也少有志願者願意為這項研究獻身。直到1968年3月,愛德華茲找到了精通腹腔鏡技術的英國產科醫生帕特里克·斯特普托。利用斯特普托的腹腔鏡技術,他們很快取得了成功。

他們用腹腔鏡從卵巢中提取出已經成熟的卵子,然後在培養皿中將取出的卵子與精子結合。在一次實驗中,受精卵最終成功進行多次分裂,發育成8個細胞的早期胚胎。

但愛德華茲和斯特普托很快遇到了下一個瓶頸——如何讓胚胎在志願者的子宮裡發育?從1971年底開始,他們試著把發育中的胚胎移植回志願者的子宮裡,結果在接下來3年多時間內失敗了100多次。最接近成功的一次試驗發生在1975年,當時好不容易有一位志願者懷孕了,結果又出現宮外孕,最終以流產結束。

這時候,一名叫做約翰·布朗的英國鐵路工程師找到了焦慮且急迫的愛德華茲。成婚9年,約翰和妻子萊斯莉·布朗一直無法擁有自己的孩子,經醫院檢查,約翰的身體一切正常,萊斯莉卻患有嚴重的輸卵管堵塞。絕望之下,夫妻倆最終找到了愛德華茲,自願成為他的下一個試驗品。

1977年11月,愛德華茲成功地從萊斯莉體內取出卵子,在實驗室內將萊斯莉的卵子與約翰的精子在培養液中混合、受精,並發育成8細胞的早期胚胎。

11月10日,這個早期胚胎被成功植入萊斯莉的子宮,並安全地度過了隨後的8個月。

1978年7月25日,在斯特普托主刀下,全球第1個試管嬰兒以剖腹產的形式在英國皇家奧爾德姆醫院誕生。當時有人曾提議給她取名為「赫拉」,因為在古希臘神話中,天后赫拉是掌管婚姻和生育的女神。但這對夫婦最後給孩子取名為路易斯·布朗。

路易斯出生的消息轟動了全世界,她的照片登上全球報紙的頭條,還獲得了「世紀之嬰」的稱號。但在一開始,多數人對她的態度仍是擔憂和疑慮,她的發育正常么?智力會不會有問題?技術是否值得推廣?不少人懷疑試管里培育出的嬰兒存在健康上的缺陷,將成為畸形怪物。

同時,倫理方面的問題當時尚未解決:為了提高成功率,愛德華茲培育了多個胚胎,其他未被採用的胚胎又該如何對待?那也是生命啊!

值得慶幸的是,路易斯的身體非常健康,她從出生10個月後開始學習走路,3歲時就可以亂跑,用實際表現稍稍緩解了英國人對「試管嬰兒」的觀望和反對態度。

2006年,路易斯通過自然方式懷孕,並且在懷胎十月後順利誕下兒子卡梅倫。不過,她卻不是第1個當母親的試管嬰兒,她的妹妹——同樣是用試管嬰兒技術與1982年生產的納塔莉在1999年就自然懷孕生下了一個名叫凱西的女兒,創下第1個試管嬰兒懷孕生子的紀錄,也徹底打消了人們對於試管嬰兒可能沒有健康後代的疑慮。

如今,試管嬰兒已被公認為20世紀最重大的科技成就之一,並作為不孕症的一種主要治療手段被廣泛接受。路易斯出生後至今,全球已有大約400萬人通過體外受精技術出生,其中許多人通過自然方式生育了下一代。

2010年10月4日,為表彰其在試管嬰兒技術研究方面的奠基性貢獻,諾貝爾獎委員會在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將當年的諾貝爾生理/醫學獎授予了愛德華茲。

遺憾的是,時年85歲的愛德華茲因為健康原因,甚至沒辦法接聽獲獎電話。更遺憾的是,原本有機會和他分享諾獎的2人,斯特普托於1988年去世,張民覺於1991年去世。

在試管嬰兒技術上,我國並未落後世界很多。1981年,中國首個人類精子庫在原湖南醫科大學,也就是現在的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建立;7年後,輸卵管堵塞的甘肅人鄭桂珍在北京市第三醫院產下了國內首個試管嬰兒鄭萌珠;同年,還有2位試管嬰兒在長沙誕生。

從技術上講,試管嬰兒技術發展至今已歷3代:

第1代試管嬰兒技術,解決的是因女性因素——比如前面說的輸卵管堵塞——引致的不孕。手術內容通常和之前說的差不多,都是將患者的卵子取出,和精子在培養皿內混合讓卵子受精,然後將受精卵在體外培養所產生的胚胎移植到患者子宮內孕育。第1代試管嬰兒又稱為常規試管嬰兒。

第2代試管嬰兒技術解決的是男性不孕不育問題,比如重度少弱精等。這一代採用的是一種叫作卵母細胞胞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ICSI)的方法,直接將精子注射入卵母細胞胞漿內,達到助孕目的。該技術由比利時醫生帕勒默於1992年率先應用。4年後,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誕生了我國首例ICSI試管嬰兒。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在大多數不育雄性中, 其不育病因是不知道的(如原發性的),用該技術治療男性不育有可能將遺傳和表觀遺傳疾病傳給下一代。

目前這一問題尚未解決,學界關注的重點是,如何把不育雄性的遺傳與表觀遺傳缺陷與其精液質量和生殖潛力聯繫起來, 從而分離出高質量核DNA精子。

以上遺傳風險均會在手術前告知病人。

第3代試管嬰兒技術開始應用分子生物學的研究成果,也叫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PGD)。在胚胎移植前,醫生就會取胚胎的遺傳物質進行分析,診斷是否有異常,然後篩選出健康胚胎移植,防止遺傳病傳遞。

原理很簡單,以遺傳病地中海貧血為例。如果夫婦雙方都攜帶該病基因,那麼試管里孕育的,有1/4的幾率是帶有重症地貧基因的孩子,同時也有1/4的幾率是 健康的孩子。

按照之前的技術,只能讓女方先懷孕,在懷孕7-8周和4-6個月這2個階段,分別抽取絨毛和羊水來檢測胎兒是否健康,如果不健康則選擇引產。這樣會對女性造成很大的傷害。

通過試管嬰兒技術,婦女能一次產生多個胚胎。在胚胎髮育的第3天,醫務人員會從每個胚胎中都挑出一個細胞來進行檢測,只要知曉不同遺傳病的遺傳特徵,,就可以對試管培育的胚胎細胞進行基因檢測,選擇無致病基因的胚胎植入子宮,從而避免遺傳病孩出生。

也就是說,第3代試管嬰兒技術不僅可以助產,還能實現優生優育。

全球首例第3代試管嬰兒於何時誕生已無據可查,而在中國,首例第3代試管嬰兒誕生於2011年11月,出生在上海。

雖然相應技術已經日漸成熟,但關於試管嬰兒的爭論從未徹底平息,而且時不時的,還會有一些科學上的「雜音」出現。

比如,美國疾病控制預防中心曾經報告,試管嬰兒存在先天缺陷的可能性是普通嬰兒的2-4倍、發生先天心臟缺陷的可能性是正常嬰兒的2-3倍等。

此外,有人認為,從第3代試管嬰兒開始,該技術已經有「基因篩選」的傾向,或許會在不久的將來愈演愈烈,最終變成從相貌、智力等方面對人類胚胎實現進行篩選,變成名副其實的設計出生的嬰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前瞻經濟學人APP 的精彩文章:

6年前,女航天員王亞平登上最高「講台」,完成我國首次太空授課

TAG:前瞻經濟學人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