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漫談消化?炎症性腸病患者依從性差,醫生理念需改變!

漫談消化?炎症性腸病患者依從性差,醫生理念需改變!

「漫談消化」系列節目

旨在聚焦消化領域診療熱點難點,碰撞多角度臨床思維,以談話形式為您帶來最樸實坦率的多角度專家解析,最接地氣的臨床經驗分享。

從2019年3月起,我們連續推送了五期「漫談消化」,話題涵蓋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規範化診療、炎症性腸病結核感染的診療!

本期的主題為「炎症性腸病患者依從性差,醫生理念需改變!」,由上海嘉會國際醫院夏璐教授擔任主持人,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吳小平教授以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鍾捷教授作為特邀嘉賓,從炎症性腸病患者管理現狀談起,各自分享了各自在臨床工作中如何通過良好溝通等實踐策略來提高患者依從性,改善患者的預後。

還等什麼,

點擊視頻聆聽IBD名家分享臨床實戰經驗!

本期內容要點速覽

依從性差是影響IBD預後的重要因素

吳小平教授:IBD患者的預後取決於三個方面:首先是否找到專業從事IBD診治的醫生就診;其次是患者的經濟能力;再者就是患者的依從性。目前,我國IBD患者的依從性較差。

良好溝通,分層管理,提高患者依從性

夏璐教授:患者的依從性與很多因素相關,包括患者對疾病的認知、醫生對患者的教育,以及本身疾病癥狀的嚴重程度,例如癥狀較重時患者的依從性好,但是一旦處於緩解期,患者就會不遵醫囑服藥甚至自行停葯。

鍾捷教授:實際上,依從性很大程度取決於醫生與患者的溝通。醫生要讓患者了解整體治療方案,並能正確認識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和併發症,以及好的依從性對預後的重要性。

吳小平教授:依從性差的患者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患者自身自律性、自我管理能力差,不管是服藥還是平常生活習慣,凡事都需要人監督;另一類也是絕大多數患者是對疾病本身認識不足造成的依從性差。提高這些患者的依從性,醫生的溝通以及溝通技巧非常重要。

吳小平教授:醫生對患者要按照疾病的危險程度分層,給予不同的管理策略。例如對於特殊高危人群,即疾病加重、出現不良反應和併發症可能性大的患者,我們要特別關注,通過多種途徑一定要讓患者能夠按時隨訪。作為從事IBD的醫生,我們需要有奉獻精神,除了在門診與患者的溝通外,對於這些高危患者一定要建立微信、APP等網路的新溝通途徑,提醒和監督患者複查。

提高患者信任度,改善患者依從性

鍾捷教授:取得患者的信任感也對提高患者依從性是很重要的,要讓患者感覺到醫生能夠把控他的疾病的全局。那些對自己疾病有認識的患者,往往治療效果更好,因此醫生在患者教育上要多花一些時間。另外,建立IBD專業醫生間的網路也是非常重要的,這樣可以告知患者不同城市、不同醫院專業從事IBD專業的有哪些醫生,避免了因為人口流動性而導致的依從性下降。

吳小平教授:每一個地區應該有一個對疾病認識相對一致的醫生團隊,這樣有利於提高患者對醫生的信任度。

醫生治療理念轉變,提高患者依從性

夏璐教授:IBD的用藥依從性上的困難,可能主要出現在免疫抑制制。事實上,免疫抑製劑的效果比較好,而且價格也相對便宜,但是公眾對它的認識是毒性非常大,不良反應非常大。

吳小平教授:對於因擔心免疫抑製劑不良反應而導致的依從性差的問題,其實醫生的依從性比患者要差。一些從事IBD的醫生使用免疫抑製藥的經驗欠缺,這主要是醫生在IBD整體治療理念方面存在不足。醫生應該積極溝通,對不良反應做出正確的解釋,同時和患者保持暢通的溝通渠道,利於不良反應的及時處理。

圍繞上述要點專家們還有更深刻的見解與討論,更具體的臨床思考,更多內容點擊視頻查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消化界 的精彩文章:

IBD「遇上」結核,治療如履薄冰!「漫談消化」第四期為您層層剖析
常用抗菌藥物相互作用

TAG:消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