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友誼,一句話就涼了
作者:恩醬
來源:魯豫有約(ID: lyyy_scndgs)
這個世界上,沒有不合群的人,只有不合適的群。
成年人的友情,有多脆弱?
微博有一個熱門話題:「你聽過最噎人的話」,有4萬多網友在留言區說出自己的經歷。
「我又沒讓你幫我,你自己要幫的。」
「無論你說什麼,她總會反駁你一下,最後她說的觀點跟你的如出一轍。」
「你安慰他兩句,人家回『關你什麼事』。」
有人說,「成年人的友盡,只用一句話就夠了。」
這種尷尬的社交現狀,衍生出一個新名詞「無效型社交」。
相處時總是莫名感到累和不開心,你身邊也有這樣的人嗎?
無論是談戀愛還是交朋友,低質量的社交都令人身心俱疲。
01
成年人的社交,死於自殺式聊天。
從陌生人到朋友的過程很漫長,可是朋友到陌生人之間只差一瞬。
大多數友誼,死於自殺式聊天。
當你為了偶像自學了設計、視頻剪輯,獲得一些小小的幸福感時,有人卻跟你說:「我覺得追星真的毫無意義!」
當你努力減肥了2個月,終於瘦了30斤,開心地發個朋友圈當紀念時,有人卻跟你說:「依然還是那麼丑!」
當你工作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想分享給身邊最熟悉的人時,有人卻說:「這算什麼,有啥好說的!」
這就是典型的「自殺式聊天」:習慣以否定別人的方式,來彰顯自己的獨特性、優越感。
好友之間互相調侃很正常,但真正深厚的友情,更注重分寸感。
就像《破產姐妹》中的麥克斯和卡洛琳。
雖然麥克斯腹黑毒舌,常常換著方式吐槽卡洛琳——
可是,她總是在關鍵時候站在她身邊。
當卡洛琳沉迷於電影情節時,麥克斯說:
「生活不像電影。有時你不可能立馬獲得成功,有時你得默默咽下苦果。」
當卡洛琳想放棄理想,找一份安穩平凡的工作時,麥克斯在身邊鼓勵她。
「我以前認識一個女孩,她永不言敗,可是在第一次失敗後,她嚇壞了,她忘了自己是誰,並試圖想成為別人。」
很犀利,很直接,卻是滿滿的正能量。
朋友之間最好的狀態,就在於設身處地站在對方角度思考。
就像之前看到一句話:
「你把你最耀眼的成就和她分享,她不會有半點嫉妒,你把最慘淡的光景向她傾訴,她的眼底全是淚花。」
02
有一種自由,叫做社交自由。
你是否注意過,自己的微信好友有多少個?
臉書的一項數據發現,大多數人的好友數量在150-200之間。
圖片來源:Cameron Marlow
但無論你是500個好友,還是50個好友,經常聯絡的只有3-10人。
在中國,不少年輕人陷入了一種「偽合群」的怪圈裡。
「飯局上為維持人際關係喝酒,真的無法回絕嗎?」
「微信聊天時,如何禮貌溫和地結束聊天?」
「不想去參加同學聚會,怎麼辦?」
是什麼時候開始,社交也變得身不由己了?
為了不落單,我們努力抱團取暖,朋友圈越來越熱鬧,但真正的朋友卻漸行漸遠。
汪涵曾經說過,當朋友圈人數達到一百多人時,他就會覺得很可怕了,要把一些沒有意義的全部刪掉。
何炅曾在節目中爆料說,韓雪拒絕過自己的飯局。
原因很簡單:她給自己定了計劃,每天保持2~3個小時學英語。
成年人的世界裡有一種自由,叫「社交自由」。
——我有說不的權利,我有拒絕無效社交的權利。
成年人的世界,越來越少人敢說「不」了。
《家有兒女》有一個有意思的情節。
家裡來了客人想看小雪的雜誌,卻被一口拒絕了,她說:「這本雜誌我不能借給您。」
父母覺得很詫異,為什麼孩子可以輕易說「不」,不需要任何理由?
小雪坦蕩地說:「說『不』本來就不需要理由,我有權力拒絕別人。書上說,無法說『不』是一種控制力差的表現。」
知乎上曾有個提問:為什麼有的人看起來友善,卻喜歡獨來獨往?
有一個高贊說:「待人友善是修養,獨來獨往是性格。」
拒絕低質量的社交,才能換來多一點高質量的獨處。
03
沒有不合群的人,只有不合適的群。
前段時間,黃磊在《嚮往的生活》中跟嘉賓「翻臉」了。
一開始節目來了9位新嘉賓,但全是他不熟悉的朋友,內心不免有點拘謹和落寞。
直到老朋友來了,他才展開笑顏。
夜裡大家圍坐在一起時,黃磊說出自己的「真心話」:
「你們一堆人來,其實我沒什麼感覺。」
「因為我和你們不熟,我沒必要和不熟的人瞎扯。」
但他和老狼有幾十年的交情,「我跟他熟,我就願意跟他在一塊。」
這也引起了網上的爭議,這樣「撕破臉」會不會情商太低了?
仔細想想,這真的是「情商低」的表現嗎?
不,他只不過是為我們撕破了「無效社交」的面具而已。
人一生的時間有限,朋友會隨著長大而逐漸變少,有限的時間只會留給真正的朋友。
多少句客套的「很高興認識你」,都比不上一句「我跟他熟」。
還記得《伯德小姐》中,克里斯汀曾為了融入有錢人的社交圈,「拋棄」了跟自己最好的朋友。
虛榮心作祟的她,編製了各種謊言來偽裝自己。
為了迎合對方,她說著恭維的話,堆砌自己不喜歡的興趣愛好。
直到畢業晚會那天,她才意識到:他們根本不算是自己的朋友。
真正的友情,是可以輕鬆自在地做自己,不需要盲目去合群。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像克里斯汀一樣的人,在不合適自己的社交圈裡周轉。
有一次李笑來在北大講座,有學生問他,「老師,你說學習重要,還是經營人脈重要?」
那個提問的學生,也是每個糾結於「要不要合群」的我們。
李笑來後來寫了一篇文章說:
「儘管絕大多數人不願意承認,他們的所謂友誼,實際上只不過是交換關係。」
「不是因為你們關係好,才各自變得優秀;而是因為你們各自很優秀,才可能非常要好。」
正如《生活大爆炸》所說的:
「或許你在學校格格不入,或許你是學校里最矮小、最胖的、最怪的孩子,或許你都要畢業了,可到現在初吻還在,其實這根本無所謂。」
「重點是,那些你獨自一人度過的時間,比如組裝電腦或練習大提琴,其實你正在做的是,讓自己變有趣,等有天別人終於注意到你時,他們會發現一個比他們想像中更酷的人。」
真正的友誼,不是討好和迎合,而是相互吸引。
這個世界上,沒有不合群的人,只有不合適的群。
圖文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TAG:愛只若初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