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勢 > 「樁功」的妙處你體會過嗎?站立不動姿如樹,遍體氣血任流行!

「樁功」的妙處你體會過嗎?站立不動姿如樹,遍體氣血任流行!

道訊法訊

1.中元節地官聖誕 | 龍虎山天師府中元普度、消災赦罪齋醮法會

...

「站如松,坐如鐘」,這是我國古代養生家們所倡導的保健方法。經現代醫學研究證實:人在直立時,腰椎間盤的負荷為最小。由此可見,人體直立是最佳的姿勢。

人站著的時候,血液循環比坐著時快30%,因此精神比較振奮。德國奧登堡大學的一位名叫威爾弗雷德·比爾施耐爾的心理學教授是氣功修鍊者,他認為:「我覺得站式練功對我日常生活有好處:心情更平靜,少煩惱,腦子清新」。而據美國一位科學家論證,人之所以有語言能力,關鍵不在頭腦而是雙腳,原因是人要到能夠直立走路,呼吸可以控制自如,才能開始說話。

人類從地上爬行到直立起來站和走,與猿相揖別,乃是驚天動地的最大進步。一個人的站立,僅僅是以一雙腳掌與大地接觸,作最小限度的依賴,在「獨立守神,肌肉若一」的態勢下,讓體內的氣血無礙無阻地充分運行,這才能「站立不動姿如樹,周身放鬆內氣足,煉至骨節通靈處,遍體氣血任行流。公眾號:道緣天下。」為此,筆者曾作過一篇《站樁賦》,賦曰:「獨立如樹,似痴若夢,麻熱脹感遍體注,觀花尋妙入朝霧;內觀神凝,豪情長住。身如輕舟起漣漪,渾圓爆炸驚濤怒。恍恍惚惚,吾在何處?周身空靈藏玄機,道法自然憑參梧」。實踐證明,通過樁功的修鍊,可以調節呼吸,暢通氣血,舒和筋骨,溫養肌肉,疏通經絡,使神經系統得到充分的休息、調整和鍛煉,以促進體內各系統的新陳代謝,增強腿的堅固和柔韌性,改善內臟器官功能,從而達到養生、祛病、強身和益智的目的。下面介紹渾圓樁的練法:兩腳平行而立,左右分開與肩同寬。要求兩腳與肩同寬,乃是為了使腳掌的湧泉穴與肩部的肩井穴相對應,就好比氣血在泉眼與井眼間上下相流通,泉水與井水彼此相融洽,使天地二氣相交,實現「天人合一」之目的。

站樁時,身體重心落在兩腳掌上,以保持身體平衡,膝部略有彎曲,以利於腳下產生彈力。注意:兩腳平行站立,呈「11」字形,可使習練者根基牢固,穩定性大,人體的下肢關節易於內外旋轉,有明顯的疏關節、通經絡、暢氣血的作用。

臀部如坐高凳,膝部微屈前頂,可使習練者尾閭中正,下元充實,重心平穩,腿部輕靈,步伐穩健。抬手的位置,高不過眉,低不過臍,遠不過尺,近不貼身;臂半圓,腋半虛;抬手的意念往外撐為三分,往內把為七分,就是說往內抱氣球的意念要大於往外撐的意念。公眾號:道緣天下。手擺好後,十手指間如夾香煙般分開。兩手胸前環抱(意念如抱一個氣球),易於形成如同「山環水抱」似的人體渾圓氣場。這樣練功,往往得氣快,功感強,功效高。練功日久,會逐漸達到「氣圓、力圓、神圓」的境界。下頦微收,鼻尖對臍,可使習練者的任、督二脈易於流通。

兩眼似閉非閉,面帶一絲笑意,可減少周圍環境對習練者的刺激和干擾!也有利於面部肌肉的放鬆,松則易靜。故而眼皮一松,面部肌肉也跟著放鬆,這樣才能使神斂,神一斂則心靜,心一靜則全身關節肌肉隨之皆松,肌肉一松,氣血暢通,功感明顯。所以,習練者應先從眼皮鬆、面部鬆開始,逐步引導到肩松——腰松——胯松,促使人體關節逐段鬆開,如同水渠打開閘門。俗話說:「人身氣血如大江,一處不到一處傷」。通過這樣練功,才能放鬆人靜,治病健身,力達梢節。

另外,齒輕靠(指上下牙),嘴微閉,鼻呼吸,要自然(指與平時的呼吸一樣)。

渾圓樁功,手一抬就練功,手一放就收功!非常簡便。外形姿勢擺好後,就開始意念誘導,所謂意念誘導,就是讓「麻、熱、脹」三種感覺在全身內流動。

一開始,先意念從手上產生「麻、熱、脹」功感。手,是很敏感的。因為人的很多意願都是通過調動手來實現的,練功實踐證明,手部麻、熱、脹感比丹田處起動得快。

練功時,只要意念專註,很快就會產生功感。當有了麻、熱、脹的功感時,就開始意念導引,先想到手部放鬆,手部開始出現麻、熱、脹;爾後導引至手腕、前臂、大臂、肩部、後背、前胸、腹部、腰部、臀部、大腿、膝部、小腿、腳部。最後,全身放鬆,全身上下均出現麻、熱、脹功感。此為第一層,皮下肌肉層通了。

第二層,讓內臟器官出現麻、熱、脹功感。先想到肺部,肺部慢慢出現麻、熱、脹;想到肝、膽;想到心臟;爾後想到脾、胃、左腎、右腎、小腸、大腸、膀胱等。

第三層,讓骨骼骨髓出現麻、熱、脹。公眾號:道緣天下。先想到手指骨,手指骨慢慢出現麻、熱、脹;爾後想到手腕骨、前臂骨、肘關節骨、大臂骨、肩胛骨、後腦骨、頭頂骨(注意:有高血壓者,氣血不要上頭,如頭部出現不適感,可意念腳掌心)、前額骨、鼻樑骨、面頰骨、兩耳骨、上下牙、下巴、節骨、前胸骨、前肋骨、後肋骨、背脊骨、腰骶骨、臀骨、大腿骨、膝關節骨、腳掌骨、腳趾骨。

最後意念皮肉、臟腑、骨髓三層全都出現麻、熱、脹功感。

注意:導引時應讓麻、熱、脹感逐步運行,不要去強引。有的習練者功感產生的部位和運行的路線不同,不必管它,順其自然。再者,在初練功時,可以按第一、第二、第三層功夫的順序去導引內視。當氣通三層之後,每次練功就不必按部就班地一、二、三層去想了。而是一步到位,三層均想,包括上與下,左與右,內與外。功夫到了高級階段,練功者應淡化意念,只須去靜心體會身體內部的變化就行了。

要知道,意念導引,不過是初練功者「借船渡河」的方法,當練功者有了功感之後,就不必去一板一跟,刻意導引;而是行雲流水,一任自然。簡單而言,即:無意要有意,有意要去意,去意才自然,自然合大道。在意念上不要太重,太執著,對麻、熱、脹感應似有似無,綿綿若存,無過無不及,忽忘勿助長。麻、熱、脹三種感覺,只要出現哪怕是一種感覺即說明上功了。

麻感,是神經細胞發放的生物電波在傳導過程中所產生的一種生理物理反應。

熱感,是練功者體溫升高,氣血運行暢通,體內物質分解化合的反應。

脹感,是練功者動脈血管、靜脈血管和毛細血管擴張的反應。

功感所到之處,神經傳導障礙排除了,血管、經絡變祖而通暢了,組織細胞新陳代謝旺盛了,就可以消除疾病,強身益壽。

初習本功法者在練渾圓樁時,應「看到遠方(視而不見或微閉雙眼),想到手上(即想到手上出現麻、熱、脹),思想集中(不去東想西想),全身放鬆」(松才能靜,靜下來才能感覺到麻、熱、脹)。公眾號:道緣天下。必須明白,練功者在「獨立守神」、「抱圓守一」的練功過程中,靜靜地體會「麻、熱、脹」在人體各個部位的動態,這是初練氣功保養元氣的最佳方法之一。

練功時間由少到多,逐步增長,以不疲勞、不難受為原則,累了要休息,不要硬撐。一天可練幾次,累計達兩小時左右為好。

最後要強調的是,開始練樁功前,不妨先活動一下四肢(或者是「床上八段錦」之類的輔助功),這對暢通氣血、迅速產生氣感很有好處。

嗣漢天師府 | 道教祖庭

福生無量天尊

轉發分享 功德無量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迴向給文章轉發者及眾讀者···

小編提示

道教繼承了我國古代神仙思想;長生不死,修真成仙,成為道教的主要思想和修鍊目的,因此道教十分重視醫藥和養生之術。本文介紹了葛洪、陶弘景、孫思邈等人在醫藥學方面的成就,並從服食、辟穀、導引、行氣、房中五個方面論述了道教的養生健身之術,辨析了其中的科學因素與虛妄夸誕之說。文章認為,道教在醫藥和養生方面有不少科學的有價值的東西以及寶貴的經驗和知識,應珍視這份文化遺產,加以發掘和整理,剔除其虛妄迷信因素,發揚其科學內容。

生死問題是人生哲學上的重大問題。生必有死,雖是辨證發展的必然規律,但人的慾望總是希望延年益壽,尤其是剝削階級的最高統治者,總是希望長期保持富貴榮華、驕奢淫逸的生活,貪婪地追求長生不死。春秋時代,齊景公就說過:「古而不死,其樂若何?」(《左傳》昭公二十年)戰國時,出現了一批方士,為了迎合王公貴族求長生的心理,於是編造出海上有長生不死之葯的謊言。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齊國的方士徐福等上書說,海上有蓬萊、方丈、瀛洲三神山,許多仙人都住在那裡,如能到達,可以求得神仙和不死之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徐福領著數千童男童女入海求仙。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又派方士韓終等「求仙人不死之葯」。(《史記?秦始皇本紀》)經過幾年,花了不少的人力和物力,結果一無所獲。漢武帝時,方士李少君對武帝說用丹砂可以煉出黃金,以黃金為飲器則益壽,可以見到蓬萊島上的神仙,於是武帝派遣方士入海求安期生等仙人。齊國的方士公孫卿又對漢武帝講黃帝乘龍上天的事,武帝聽了深為羨慕說:「吾誠得如黃帝,吾視去妻子如脫屣耳。」(《史記?封禪書》)秦皇漢武所迫切追求的就是成仙不死。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它繼承了古代的神仙思想。

《抱朴子》曰:「生可惜也,死可畏也。」(《地真》)故長生不死,成為神仙是道教的主要思想,也是道教的修鍊目的。為了修仙長生,首先得卻病延年,而醫藥的作用也在治病防病,延長人的壽命,因此醫藥成為仙道修鍊的必要手段。《抱朴子?雜應篇》說:「故古之初為道者,莫不兼修醫術,以救近禍焉」。所謂「近禍」就是指人們患的各種疾病而言。早期道教如漢末的太平道、五斗米道都是將傳教與治病結合起來。由於漢末曾有幾次傳染病、瘟疫流行,道教徒利用廉價的中草藥、「符水」給人治病,使一些人獲得再生,因之「百姓信向」,教徒遍布天下。所以葛洪把「延年益壽」,,消災治病」說成道教的業務。全真道的創始人王喆說:「葯者乃山川之秀氣,草木之精華。……肯精學者,活人之性命;若盲醫者損人之形體,學道之人,不可不通,若不通者無以助道。不可執著,則有損於陰功;外貪財貨,內費修真。」(《重陽立教十五論?論合葯》)這說明學道之人必須通醫術,醫藥有助於宗教的宣傳推廣,但不能執著,以醫為業,甚至借醫藥來貪取財貨。這種不道德的行為,當然有損陰功,不可能修真成仙了。

概括起來,道教所以重視醫藥的原因有二:其一,要想修鍊成仙,必須服食煉丹,而醫藥則是服食煉丹的重要手段。其二,醫藥可以濟世活人,利用醫藥來治病救人,接近群眾,是擴大宗教宣傳影響的最好方法之一。

為了修真成仙,道教有種種修鍊的方術,如服食煉丹、導引行氣、辟穀、存神以及房中之術等等,所以葛洪說:「知玄素之術者,則曰唯房中可以度世;明吐納之道者,則曰唯行氣可以延年;知屈申之訣者,則曰導引可以難老;知草木之方者,則曰唯藥餌可以無窮。」(《抱朴子?微旨》)道教的這些修鍊方術,雖以修真成仙為目的,具有虛妄迷信色彩,但其中包含著古代醫藥和養生的科學內容。現就這兩方面分述如下。

20世紀以來,環保問題已經成為制約人類社會生存與發展的重要瓶頸。道教作為我國土生土長的傳統宗教,歷來十分重視對自然環境的保護。《老子想爾注》提出了「守中和之道」、「沖氣以為和」、「和則相生」等理論。「中和」之氣具有「調和萬物」的功能,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生共長的重要基礎。可以說,「道」的本性就是「中和」的,是自然和諧的,只有天地自然的和諧,才會有萬物的生長和成熟。「中和之道」是道教追求和諧生命、和諧自然的重要思想資源。

從「中和之道」的和諧思想出發,道教的生態和諧理論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共處。「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道教處理人與自然關係的準則,反映了道教道法自然的生態倫理、天人合一的生態智慧、和合共生的生態建設。

道法自然:中和之道的生態倫理

「中和之道」體現了道教「道法自然」的和諧生態倫理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之本性是自然而然的,以「無為」為法則。道化生萬物,皆自然無為而生,不受任何外物所制約。

「道生萬物」的生態倫理。道教認為,天地萬物都由「道」所化生,因而「一切有形,皆含道性」。萬物都按照「道」賦予它們的秉性而存在,有自然生存、發展的權利,人類沒有權利去破壞它們。人類對待萬物的態度應該如葛洪《抱朴子內篇》中所稱的「任物自然」,即遵循客觀規律,與一切外物和諧共生,以獲得人與自然在整體上的和諧。

「道通萬物」的生態倫理。道教認為,人與自然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應該互相尊重、和諧共處,自然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道教還認為,道化生萬物,但人是道的「中和」之氣所化生的,是萬物之中最有靈氣和智慧的生物。因此,人居於「萬物之師長」的位置,為「理萬物之長」。也就是說,人負有管理和愛護萬物的職責,人的行為要符合「天道」,人應該「助天生物」、「助地養形」,使自然更加完美,使自身與自然更加和諧。

「道貴中和」的生態倫理。道教從「道法自然」的整體出發,十分重視人對環境的依賴關係。道教認為,維護整個自然界的和諧與安寧,是人類本身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前提。要保持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就要確保天地的平安。「道貴中和」,就是說人類社會與自然要維持一種和諧的平衡。《太平經》強調人類若想長久安寧,就必須使自身賴以生存的地球得到和諧安寧。為此,人類就要認識自然規律,並按照自然規律去辦事,這樣才能真正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天人合一:中和之道的生態智慧

道經稱:「天地合和,萬物萌芽」,「天地不和,陰陽失度」,體現了道教天人合一的生態智慧。道教認為,人與自然是相互感應、相互影響的。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智慧。《太平經》認為,太陽、太陰、中和三氣和諧而化生萬物,因此在自然界中,太陽、太陰、中和三氣缺一不可。只有陰陽二氣相互和諧產生「中和」之氣,並共同生養萬物,才能有自然界的太平。《太平經》還進一步指出,人是自然萬物的一部分,也是自然「中和」之氣所生,即是說,天、地、人同為自然界中的一部分,本身就有著共生共榮的關係,因此必須要互相尊重、和諧共處。

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態智慧。道教認為,人與自然是共生共存的,自然環境的好壞直接關係到人類社會的生存與發展。所謂「天地不和,陰陽錯謬,災及萬民」,就是說自然生態失衡將直接影響到人類世界的生存。這種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態智慧幾乎貫穿在道教思想的各個方面,如在自身修鍊方面,道教所強調的是自身的和諧,追求的則是與道合真、長生久視。再如,歷代道教徒都能自覺綠化造林,美化道教建築的周邊環境,道觀內外的蒼松翠柏、綠樹成蔭,正是道教關愛自然、保護環境的具體體現。

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智慧。現代環境科學告訴我們:大自然具有一定的整體相關性,即自然宇宙間沒有孤立發生的現象,一切都處在相反相成、相生相剋、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係中。人與自然也是整體關聯的,因此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就是人類社會的必然選擇。道教並不反對「人化」的自然,但是主張人改造自然應受道德的約束,應對環境採取保護措施,以謙下的精神與自然萬物和諧共處。既然人與天地萬物共存於同一個地球之中,又是一個相互依存的共同體,那麼人作為萬物之靈,就有責任和義務協調、關照人與宇宙、天地、自然萬物之間的關係。

和合共生:中和之道的生態建設

人類歷史發展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人類在享有對自然的權利的同時,應承擔起保護生態環境的責任。去年召開的生態文明貴陽會議發表的「2010年貴陽共識」明確提出,「綠色發展與應對氣候變化,是當前國際社會面臨的重大機遇和挑戰,也是實現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目標的重要內容」。

道教從「中和之道」的思想出發,進一步闡述了人與自然「和合共生」的生態倫理。《太平經》指出,人和自然萬物的生命都有存在的權利,這就是「天地之大德」。「和合共生」就是要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生共榮。這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一個基本準則,也是現代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當今的中國道教界,正在積極闡發和弘揚道教的生態智慧,踐行著「和合共生」的中和之道,以全面推進自然生態環境的建設。

積極倡導生態保護,著力推進生態道觀建設。道教崇尚自然,歷來就十分注重對環境的保護。早在1993年中國道教協會召開的全國道教界愛國愛教先進表彰會上,就積極鼓勵全國道教徒「植樹造林、美化環境」,並對「植樹護林先進個人」進行了表彰。1995年,中國道教協會參加了在英國召開的世界宗教與環境保護會議,發表了《中國道教關於生態環境保護的宣言》,並正式加入了世界宗教與環境保護聯合會。此後,我國道教界積極行動起來,開展了全面推進環境保護和生態道觀的建設工程,取得了顯著成績。

一是倡導植樹造林,建立中國道教生態林建設基地。中國道教協會於2003年初向全國道教界發出倡議,計劃在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建立「中國道教生態林建設基地」。目前,「基地」已基本完成了植樹造林任務,對民勤縣的防沙治沙工作起到了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二是提出「生態道觀」理念,舉辦道教宮觀生態保護論壇。生態道觀就是強調對自然環境的保護,以實現道教所追求的人間仙境。2006年,第一次中國道教生態保護教育工作間(中國道教宮觀生態保護論壇前身)召開,通過的《秦嶺宣言》提出了致力於營建環境友好型道教宮觀的奮鬥目標。2007年,第二次中國道教生態保護教育工作間舉行,提出了7項具體任務,如將宮觀的土地使用和管理納入區域生態保護規劃之中等。2008年,第三次中國道教宮觀生態保護論壇召開,「生態道觀」項目得到了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關注,也得到了世界宗教與環境保護基金會的支持。論壇發布了《生態道觀茅山宣言》,要求各地道觀「建立健全生態保護和宣傳教育的規章制度,大幅度提升住觀道眾的生態環保意識,最大限度地採用節能技術和材料,形成與周邊自然環境和社區人群相協調的良性生態圈」。這使營建生態道觀的活動走向更為廣闊的空間,為道教參與環境保護探索出了一條新路徑。

積極開展環保規劃,著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2009年,中國道教協會形成了《中國道教界保護環境的8年規劃(2010-2017)綱要意見》,向各地省(市)級道教協會下發。《綱要意見》要求各地方道協、宮觀進行認真學習,貫徹落實,將宮觀的生態保護納入創建和諧宮觀的目標中,為建設生態道觀、保護生態環境作出新的貢獻。《綱要意見》的主要內容包括:開展生態環保教育,提高環保意識;在資源使用中實現生態效益最大化,如合理規劃建築設施,倡導文明敬香,最大限度地保護道教宮觀周邊的水資源等;把環保意識和行動落實到生活起居中,如倡導道教節儉的生活方式,提倡符合環保要求的養生健身方式等;充分利用各種形式和途徑宣傳環保,如倡議在所有道教節日和大型宗教活動中,都要突出生態保護宣傳內容等。

積極宣傳環保理念,著力推進生態和諧建設。在自然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筆者認為必須要注重「三個保護」的真正落實。即是說,在強調以人為本的同時,要注重對自然環境的保護;在強調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要注重對生態文明的保護;在強調精神文明建設的同時,要注重對自然生態和諧的保護。

在現代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筆者認為要堅持實現「四個觀念」的根本轉變。即是說,要實現自然觀念的根本轉變,懂得尊重和保護自然;要實現價值觀念的根本轉變,用人類社會應有的道德倫理去約束無限消費的慾望;要實現倫理觀念的根本轉變,把倫理的指向擴大到人與自然的關係,尊重自然、愛護環境;要實現生產觀念的根本轉變,人類應在認識自然、尊重自然、保護自然和博愛萬物的前提下利用自然,使人類與自然萬物在高度和諧統一中相互轉換物質和能量,最終實現人類與整個自然生態系統的和諧發展。

在自然環境保護的責任意識方面,筆者認為要堅持「四項措施」的全面實施。即是說,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社會法制建設,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加強社會責任意識和個人自覺意識。

綜上所述,道教的「中和之道」倡導的是一種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理念。中和之道的生態和諧理論,強調人與自然和合共生的生存之道,要求人類社會始終要遵循「道法自然」的生態倫理,遵循「天人合一」的生態智慧。道教的這種生態文明思想,正是人類社會必須要大力提倡和加以推廣的。特別是對於現代生態和諧建設,對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推進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皆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和指導意義。

- The End -

修行人的公眾號

自然|無為|玄德|清靜

「嗣漢天師府」修行人的第一訂閱號

致力於傳統國學及道學文化的復興、闡釋、傳播

修行人的心靈凈土,煉道者的法海梯航|開悟|增慧|止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龍虎山嗣漢天師府 的精彩文章:

道以術顯,道教的方術並非旁門左道!
天師賜緣:免費結緣龍虎仙山有機大米,福人居福地、福地育福米!

TAG:龍虎山嗣漢天師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