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一兩白銀可以兌換多少銅錢?
清朝大部分時期,紙幣的使用情況較少,市面所流通的貨幣以白銀和銅錢為主。官方使用白銀為主,用來收稅支付。民間可使用白銀,也可使用銅錢。
不過,大部分情況下,如果只是日常的小額支付,銅錢仍是比較常用的。銅錢與白銀的重要性,使得它們之間的兌換數額,成為一件重要大事,甚至直接影響社會的穩定問題。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跟其他貨幣相似,白銀、銅錢的價格,都會受到市場上流通數量的影響。清朝初年,白銀與銅錢的兌換比例為一兩白銀兌換七百銅錢。
到雍正、乾隆年間,白銀與銅錢兌換價格仍保持穩定,一兩白銀兌換價格不超過一千銅錢。銅錢價格保持較高水平。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當時銅錢數量較少,國外又湧入大量白銀,造成銅錢價格上漲,白銀價格下降的情況。
從嘉慶年間開始,到咸豐年間,清朝白銀與銅錢價格出現波動。銅錢價格下降,白銀價格下降。頂峰時期,一兩白銀可兌換三千銅錢。最低時,一兩白銀也可兌換一千銅錢左右。
咸豐、同治年間,白銀價格繼續漲價,銅錢繼續貶值。每兩白銀可以兌換5000到6000銅錢的數額。這個變化是多方因素造成的結果。鴉片戰爭爆發以前,因為各國向中國走私鴉片,造成清朝大量白銀流出。
根據統計,當時每年流出白銀達一千萬兩以上。鴉片戰爭以後,除貿易問題外,清朝的巨額賠款,也進一步造成白銀大量流出。
伴隨白銀大量流出的情況下,則是銅錢的貶值。清朝後期,市面上開始出現大量劣質銅錢,它們的成色遠低於規定標準。這些劣質銅錢既來源民間私鑄、清朝籌集軍費鑄造的大錢、外國流入的輕錢。這些銅錢的成色質量都低於清朝標準銅錢。大量劣質銅錢充斥市面,必然會造成銅錢價格下降。
但是,從同治年間開始,歐洲各國開始推行金本位制度,白銀需求量下降,又適逢白銀增產,進一步造成白銀價格下滑。相較而言,一兩白銀可兌換銅錢數額就會增多。
所以,縱觀清朝歷史,從清朝初期到乾隆年間,一兩白銀兌換銅錢的價格,大致維持在一千銅錢以下。嘉慶年間到同治年間,白銀價格上漲,銅錢價格下降,但中間波動極大。從同治年間,銅錢價格略漲,一兩白銀兌換銅錢數額有所下降。
不過,白銀跟銅錢的價格波動,僅是影響它們之間兌換數額的其中之一。清朝的賦稅政策,也會直接影響白銀與銅錢的兌換數額。清朝的時候,朝廷向百姓攤牌的稅額以銀兩計算。
這種辦法徵稅的壞處在於,如果遇到銅錢價格貶值,百姓所需承擔的賦稅就要增多。順治年間,為避免因銅錢與白銀兌換波動帶來的問題,清朝曾規定,允許百姓繳納30%的銅錢。這樣可以減輕百姓負擔,損失由朝廷承擔。不過,這個政策屬於曇花一現,沒有被推行下去,百姓仍需以銀兩交稅。
而在白銀與銅錢價格兌換出現波動的時候,地方稅吏為保證當年稅收可以如數收清,以及從中撈一筆的需要,常常會抬高白銀兌換銅錢的數額。比如說,朝廷原本規定,一兩白銀兌換一千銅錢。
可是,地方官在收稅的時候,就會把兌換率改成一兩白銀兌換1300銅錢。多餘的銅錢,地方官兌換成當年應上交朝廷的賦稅份額後,剩餘錢財,就可能被攬入懷中。
這種情況在清朝非常普遍。道光九年,道光皇帝在詔書中提到:「地方官徵收錢糧中,新鄭、禹州、許州、靈寶等州縣,每兩竟折大錢兩千及兩千二三百文,較之去年多加二三百文。」
光緒年間,某地知縣擅自將原本一兩白銀兌換2000銅錢的數額改為4000銅錢。後來又提高到八千文,鄉人不滿,向北京請願,結果請願書被原樣打回。
知縣頗為得意,又將一兩白銀兌換銅錢數額改為九千文,鄉人再次上書,終於引來朝廷注意,知縣被當即罷黜。不過,如果沒有再次請願成功,可以想像,一兩白銀兌換銅錢的數額,恐怕還會再漲。
跟朝廷所規定兌換數額,差距會不斷拉大。所以清朝一兩白銀的兌換數額,不僅受到它們自身價格的影響,更受到權力肆無忌憚的干預。
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腦洞外星人,一個研究地球歷史的外星人
※清朝四支海軍只有兩支參加甲午戰爭,還有兩支海軍為何沒有去?
※除了皇族,清朝還有哪些人可以享受特權?
TAG:腦洞外星人 |